□ 李彥博 LI Yan-bo
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不斷增加,精神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遞增,對國民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癥占全部患者的50%左右[1],據(jù)統(tǒng)計在2013年全國患者達到900多萬[2]。作為一種常見慢性遷延性疾病,精神分裂癥的致殘率高且預后較差。如未進行及時治療,容易對患者及周圍人群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目前已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公眾健康問題之一。人文關懷是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哲學概念[3],是在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針對精神分裂病人的新型護理模式。
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17~64歲,平均(42.6±5.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學歷19例,大專及以上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分類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并排除嚴重重要器官性疾病。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模式,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模式。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文化程度等方面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可比性。
2.護理方法
2.1 對照組。傳統(tǒng)護理模式:協(xié)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護理;維持病室秩序,防止發(fā)生意外;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對用藥情況進行記錄。
2.2 觀察組。人文關懷模式:(1)確?;颊呷胱…h(huán)境的舒適性。對病室進行精心布置,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的居住環(huán)境;護士著裝要整潔、語言交流輕柔體貼、舉止大方得體,在護理過程中注重尊重患者本人的選擇;對護士進行專門培訓,要求其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規(guī)范化與合理化。(2)飲食方面,注意合理搭配飲食,改善患者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密切關注患者飲食習慣和飲食情況的變化,對于食欲不佳者,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可準予其按照個人喜好選擇飲食。(3)鼓勵患者家屬定期入院探視。探視前向其說明探視時的注意事項,在與患者交流中切忌傳達會對患者情緒造成影響的信息;探視時確保氛圍的融洽,使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探視時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其目前的治療情況與進步,增強患者與家屬的信心。(4)定期對患者進行宣教。可通過觀看幻燈片、集體咨詢交流、集體上網(wǎng)查詢等多種方式普及臨床心理相關知識,使患者在掌握相關疾病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5)豐富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定期在患者中組織娛樂活動,如集體大合唱、電影欣賞等,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引導患者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積極的行為方式與人生態(tài)度。
3.觀察指標。(1)干預前后分別使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ANSS)以及護士用住院癥狀量表(NOSIE)對患者精神癥狀進行評估比較。(2)對兩組的治療情況(包括患者受傷情況及家屬滿意度)進行比較。
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率及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а=0.05。
1.兩組干預前后BPRS量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的BPRS量表評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有明顯下降,且組間比較觀察組BPRS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BPRS量表評分對比分析(x-±s)
2.兩組干預前后PANSS量表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PANSS量表評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組內(nèi)比較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P<0.05),且組間比較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ANSS量表評分對比分析(±s)
組別 例數(shù) PANSS評分 t P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0 95.64±23.8732.12±8.91 5.036 0.001對照組 40 96.60±22.7248.09±9.73 3.845 0.023 t 0.254 4.091 P 0.902 0.018
3.兩組干預前后NOSIE量表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NOSIE量表評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增高(P<0.05),且組間比較顯示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NOSIE量表評分對比分析(x-±s)
4.兩組治療情況對比分析。觀察組受傷率為2.5%,顯著低于對照組(27.5%)(P<0.05),家屬滿意度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77.5%)(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情況對比分析(n,%)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人的認知發(fā)生障礙的精神性疾病,一般表現(xiàn)為性格孤僻、敏感,邏輯思維能力差,社會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下降[4]。精神分裂癥多發(fā)于青春期前后至35歲之間的人群,復發(fā)率及致殘率較高[5],給社會及患者家庭帶來嚴重影響。
人文關懷是一個哲學概念,人文關懷護理模式主張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將關懷體貼貫穿始終,尊重患者的自身選擇,與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有別,要求護理人員樹立人文關懷的新理念[6-8]。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改善生活狀況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恢復最佳狀態(tài),這也是目前進行臨床護理改革的目的所在[9-10]。在實施前應對全體護理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建立護理新理念,在工作過程中,要根據(jù)患者的職業(yè)與性格特點,因材施教,采取適宜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能時刻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懷,獲得認同感[11,12]。
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內(nèi)容包括確?;颊呷胱…h(huán)境的舒適性、合理搭配飲食、鼓勵患者家屬定期入院探視、定期對患者進行宣教以及豐富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等,取得顯著效果。采用BPRS量表、PANSS量表及NOSIE量表對患者精神癥狀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BPRS評分與PANS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但組間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NOSIE評分干預后兩組得分均增高,但組間比較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患者精神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原因在于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過程中,舒適、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式的溫暖,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的舉止言行會對患者產(chǎn)生重要影響,注意通過患者的表情、言語與形態(tài)獲知患者的情感與生活需求,以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對患者提供心理與生活的支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與素質是抵抗任何疾病的基本條件,合理搭配飲食,使患者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同時在飲食護理過程中,適宜地在不影響臨床治療的前提下尊重患者的自身選擇,可使患者獲得愉悅的心情,增強治療效果。鼓勵患者家屬定期探視,可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削除患者心中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對患者定期進行疾病知識宣教,使患者掌握和了解基本的疾病知識,有利于化解患者對疾病的疑慮和恐懼,提高其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程度,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定期組織集體娛樂活動,讓患者參與到活動中去,帶動患者對活動的熱情,舒緩患者緊張情緒,使其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引導患者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兩組的治療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受傷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家屬滿意度達到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其干預效果的有效性,同時提高了家屬滿意度,也對建立和諧的醫(yī)患關系乃至社會環(huán)境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管理模式,符合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理念,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癥狀,促進患者康復,使其盡快的融入到家族與社會生活中去,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1 李遵清,韓鵬,仇愛玫.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98-1101
2 陳維香.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的護理效果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5):385-386
3 林滿香.人性化護理管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9):170-171
4 黎麗華,黃慈芬,陳汝蘭,等.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應付方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1):1001-1003
5 郭獻鋒.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3,34(24):5048
6 郭俠.人性化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20):82,125
7 郭淑青.整體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4,34(4):325,328
8 朱愛芳.人性化護理服務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22(2):258-259
9 李春花.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開放式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17):127
10 李秀美,鄒遠珍,溫秀紅.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心理影響的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12):136-137
11 劉麗丹.精神分裂癥患者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5):103-104
12 孫彩娥.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藥物與人,2014,(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