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郭風民,楊華,孫桂琴,王升,安靖靖
(鄭州市城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5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城市綠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有綠還要求有花,而鄭州地區(qū)秋冬季開花植物較少,黃花槐秋冬季開花,花期較長,約2~3個月,花色金黃,色彩奪目,可彌補鄭州地區(qū)秋冬季開花植物的空缺,提高城市綠化景觀效果[1]。
黃花槐(Cassia bicapsularis)為豆科槐屬樹木,黃花槐由我國傳統(tǒng)國槐與美洲金邊黃槐,雙莢槐雜交育種而成,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狀。株高3~4 m,小葉5~7 對,其花期較長,約2~3個月;其枝葉濃綠,花色金黃。宜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優(yōu)良園林樹種[2]。
擬利用籽播實生苗用于馴化實驗,種子來源地為江蘇。
引種栽植地設在鄭州市城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基地苗圃。
根據(jù)黃花槐的品種特性,選用抗性A、生長狀況B、繁殖能力C、觀賞性D、耐修剪性E 作為適應性評價指標,采用評分法對各指標等級評分,各指標分為3 級, I 級計2 分、Ⅱ級計1 分、Ⅲ級計0 分。各指標合計得分8 以上 (含8 分)的定為適應性優(yōu)秀,可確定為鄭州市的適生良種花灌木。
2.1.1 抗性測定標準
黃花槐的抗性測定選50 株作為固定觀察株,根據(jù)鄭州市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重點觀察以抗寒性為主的越冬性。將越冬性等級標準劃分為3級 ,植物完好,無干枯等受害現(xiàn)象,生長發(fā)育正常為I 級,主干無受害現(xiàn)象,少數(shù)當年新枝受害干枯為Ⅱ級,主干受害,當年新枝全部受害,至植株受害死亡為Ⅲ級。
2.1.2 生長狀況測定標準
生長狀況觀測選擇生長發(fā)育正常的成年株50株,觀測記載1年的株高,評測出黃花槐的生長狀況的優(yōu)良程度,生長勢強,狀況優(yōu)秀定為I 級,生長勢較強,狀況良好定為Ⅱ級,生長勢弱,狀況一般定為Ⅲ級。
2.1.3 觀賞性觀測標準
觀賞性觀測選擇生長發(fā)育正常的成年株50 株,觀察生長開花等情況,通過與原產(chǎn)地比較,對黃花槐的觀賞性劃分等級,觀賞效果好與原產(chǎn)地無明顯差異定為I 級,觀賞品質(zhì)輕度退化、觀賞效果較好定為Ⅱ級,觀賞效果差、觀賞品質(zhì)退化嚴重與原產(chǎn)地差異顯著定為Ⅲ級。
2.1.4 繁殖能力測定標準
黃花槐采用播種和扦插兩種繁殖方法,觀測繁殖能力。成活率在90%以上(含90%)為I 級,成活率在80%以上(含80%)為Ⅱ級,成活率在80%以下(不含80%)為Ⅲ級。 2.1.5 耐修剪性測定標準
耐修剪性測定選擇生長發(fā)育正常的成年株50株進行修剪觀測,修剪后恢復能力強定為I 級,修剪后恢復能力一般定為Ⅱ級,修剪后恢復能力弱定為Ⅲ級。
2.2.1 露地越冬試驗
12月采用兩種處理方法,處理一:對50 株1年生黃花槐進行修剪,留樁50 cm,不進行任何防寒保護措施;處理二:對50 株1年生黃花槐苗進行修剪,留樁50 cm,根部覆土10 cm 防寒保護。
第2年進行觀察記錄,處理一的苗木全部發(fā)霉死亡,處理二的苗木地上枝干受凍害干枯,但苗木根部未死亡,在4月重新發(fā)芽生長。分析其原因是: 黃花槐10月到11月中旬還處在生長期,因為低溫(已出現(xiàn)0℃)生長受到抑制,苗木組織的木質(zhì)化較差,其脆弱的枝干受凍害死亡,因此不作防寒保護,其枝干和根部都易凍死[3],但根部進行簡單的覆土10 cm 防寒保護,可以安全度過冬季,并在來年重新萌發(fā)。
2.2.2 室內(nèi)越冬試驗
11月將50 株1年生黃花槐苗木起出截干80 cm,種植在小盆中,12月移入室內(nèi),1、2月份葉子脫落,3月全部萌發(fā)。證明在室內(nèi)能正常越冬。
黃花槐在鄭州地區(qū)越冬能力差,必須采取一定的防寒保護措施,黃花槐的抗性可定為Ⅲ級。
自4月播種起,每月對黃花槐生長量進行觀測,5月、6月在苗床上生長觀測,觀察其生長量,7月栽入大田,繼續(xù)進行生長量觀測,觀測結果如表1。
表1 黃花槐播種苗生長情況觀測
黃花槐苗生長狀況良好,1年籽生苗最高為165 cm,最低為145 cm,年生長量均在100 cm 以上,這證明黃花槐在鄭州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可以旺盛生長。黃花槐的生長狀況可定為I 級。
在黃花槐整個生長季節(jié)進行1 周1 次隨機觀測,未發(fā)現(xiàn)黃花槐有明顯病害,未發(fā)現(xiàn)黃花槐有明顯地下害蟲危害,發(fā)現(xiàn)有較輕程度的食葉害蟲危害。通過花期觀測得知,黃花槐在鄭州地區(qū)9月初開始出現(xiàn)花蕾,9月中旬開始開花,在10~11月為開花盛期,12月逐漸開始花謝結果,其花期長約2~3個月。
通過與原產(chǎn)地比較,黃花槐的觀賞品質(zhì)沒有明顯退化,觀賞效果好,黃花槐的觀賞性測定為I 級。
2.5.1 播種繁殖試驗
實驗材料:當年成熟的黃花槐種子1 kg,黃花槐種子千粒重約200 g,1 kg 黃花槐種子約5 000 粒。種子用溫水(攝氏40 度)浸泡24 h。
播種地:播種地位于鄭州市城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苗圃內(nèi),土壤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播種方法:種子條播,覆土深度為2 cm,行距5 cm。
播種后管理:每日噴水,保持地表濕潤,出苗后定時澆水,及時松土除草。
播種出苗情況如表2。
表2 播種出苗情況觀測
2.5.2 黃花槐扦插繁殖試驗
8月進行嫩枝扦插,采插穗1 000 枝,隨剪隨插,插入深度為插條的1/3 左右,插床為全日照自動噴霧插床。
表3 嫩枝插穗生長情況和成活情況
12月進行硬枝扦插,采插穗1 000 枝,隨剪隨插,插入深度為插條的2/3 左右,扦插完后搭建塑料拱棚。
表4 硬枝插穗生長情況和成活情況
通過試驗可以看出:無論是播種還是扦插繁殖,黃花槐的成活率均能達到90%以上,黃花槐的繁殖能力可定為I 級。
8月份對生長發(fā)育正常的黃花槐50 株進行修剪,觀察修剪后的生長狀況,在11月觀測修剪過的黃花槐生長高度、側枝條數(shù)、開花情況,并與隨機抽取的50 株未修剪的黃花槐作比較,如表5 所示,黃花槐修剪后1年生長量也在100 cm 以上,可以確定黃花槐具有較高的耐修剪性,可以通過修剪來進行定干,避免植株過高,促進側枝生長,修整樹形,調(diào)節(jié)開花量。黃花槐的耐修剪性可定為I級。
表5 黃花槐修剪后生長狀態(tài)觀測
抗性A、生長狀況B、繁殖能力C、觀賞性D、耐修剪性E
從表6 可以看出,黃花槐的各項適應性評價指標的總得分達8 分 ,可以列為鄭州市的適生良種花灌木。
表6 品種適應性評價評分結果
總體來說,黃花槐在鄭州地區(qū)可以正常生長,觀賞效果極佳,可作為盆栽花卉在室內(nèi)觀賞。在室外種植時,冬季需要進行強剪并進行簡單的覆土防寒保護[4],并且黃花槐在鄭州地區(qū)可以利用播種和扦插的方式繁殖,成活率高,可以在鄭州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的推廣應用。
[1]鄭世鍇,于淑蘭,王建,等. 北京市黃花槐引種栽培中間試驗[J]. 林業(yè)實用技術,2008(11):3-4.
[2]鄭世鍇,于淑蘭. 北方城市秋季盛開黃花槐[J]. 中國城市林業(yè),2007(12):62-64.
[3]劉金文,楊志廣. 河南濮陽黃花槐越冬技術[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4(3):52-53.
[4]曹華. 黃花槐引種、繁殖及在園林中應用初探[J]. 中國林業(yè)產(chǎn)業(yè),2014(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