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智普
︵西藏拉薩江蘇實驗中學︶
相對于小學數(shù)學而言,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內容和難度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和提升,相應的,對于學生數(shù)學能力、技能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于是,在初中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的兩極分化情況嚴重。筆者經過綜合分析認為,學生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同樣,學生學不好數(shù)學,也不是他自身一方面因素導致的。以下,筆者從家長、教師和學生自身三個方面,簡要介紹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好數(shù)學。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首要因素。學生除了在學校,就是在家里的時間最長,期間,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么,家長們有沒有在做孩子心中的好爸爸、好媽媽,有沒有為學生的言行舉止樹立好榜樣,有沒有為學生的健康和積極成長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呢?在學生的心中,他們更希望自己的父母,是關心自己,體貼自己,并且能夠理解自己的,良好的家庭關系和家庭氛圍,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因此,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將學生的學習責任放在學校上,而應放在家庭中,為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學生思想、性格和行為上做好積極的引導,為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最直接、最主要的教學行為人,其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好壞,對學生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教師常會埋怨自己班的學生:“哎,就是一遍遍地講,學生也掌握不了。”“這學生上課怎么都是死氣沉沉,問什么都不做聲,也不愛提問。一點教學的激情也沒有了?!薄罢n上強調過好幾遍的知識點,考試的時候還是出錯?!薄珀慂Q琴老先生所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過多地埋怨學生怎樣怎樣,而是應該更多地反思自己。
此外,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首先,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學角色,平等、公平、民主、友好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鼓勵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營造平等、自由、愉悅的心理學習氛圍;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互動。轉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增強課堂互動,達到教學相長;最后,教師要注重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自己在數(shù)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將一些生活實例引入課堂中。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直觀地認識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產生學好數(shù)學的欲望和需要。
首先,是學生意志力方面的因素。當前社會,五彩繽紛,與過去大不相同,在學生的周圍充滿了誘惑。即便是一支圓珠筆,上邊就裝飾了羽毛、橡皮人等等,擁有更加多樣的功能,這些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次,是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因素。很多學生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習慣,而導致學習效果事倍功半。那么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養(yǎng)成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其一,課前預習。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其二,課上學習。將聽課的重點,放在自己預習中的疑惑問題和重點問題上,降低課堂學習的負擔;其三,課后復習。“溫故而知新”,單憑課上的學習,學生很難短時間內就將數(shù)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課后復習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重要的。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生堅持不懈,最終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