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松
(貴州省安龍縣萬峰湖鎮(zhèn)毛草坪小學,興義 552400)
如今,留守兒童這一時代造就的群體早已備受關注,政府部門在政策上向他們傾斜,專家們在挖空心思解讀他們,不少媒體已經(jīng)或正在策劃關愛活動,愛心人士們則在奔走呼告——給留守兒童一點關注吧,他們需要的其實并不多!筆者作為深山中的一線教師、留守兒童的真摯朋友,也不甘沉默,對此種種,有話要說.
據(jù)統(tǒng)計,中國農(nóng)村目前至少有留守兒童5800萬,這是個駭人聽聞的數(shù)字.大家都在努力,大家都意識到這個群體如果管理和照顧不好,將來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損失麻煩可能是災難性的,由于各個行業(yè)和團體關注的點面不同,因而大家的努力都顯得很重要.從目前來看,“留守兒童”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是一枚標簽,它緊貼在農(nóng)村那些目前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身上,透過這枚標簽,人們看到這群孩子是孤單的,他們?nèi)笔вH情;是貧困的,他們父母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就是因為家里生活窘迫;是無知和愚鈍的,因為沒有機會走出家鄉(xiāng)去體驗外面世界的精彩;是悶悶不樂的,因為生活中沒有驚喜,想要的東西總是得不到,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抱怨和危險的,或許不少孩子在內(nèi)心早就對外出的父母十分不滿,說不準那天忽然就變成了問題少年……
具有先見之明的仁者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正在做不懈努力,因而目前大部分留守兒童已經(jīng)獲得實質性的關懷,從冬衣棉鞋到學習用品,都從各地頻頻寄來,有不少孩子還獲得社會愛心人士的個人持續(xù)資助,整個上學階段的后顧之憂都得到了解決.
不過,筆者在感受到社會溫暖的同時,認為留守兒童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當然不是大家不夠努力,而是大家對這個群體本身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因為他們的生活處境和大多數(shù)人生活的環(huán)境相差實在太大.
從筆者面對的留守兒童來看,其實他們的生存本身不是問題,在當今社會,得益于國家民生政策的惠及,相信所有的兒童在生存上基本都不是問題.生活是貧困的,但是這只是質量問題,這不代表將會影響他們成才.
當然,沒有充分的經(jīng)濟保障營養(yǎng)補給,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足夠的錢財購買書籍,可能會影響他們成才或可能導致他們學壞,或者是說他們生活都那么艱難,叫他們怎么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生活不艱難了、身體健康了、想要的書籍都得到了之后一定能成才?
筆者認為,單單就物質條件來說,為孩子想得太多,反倒是在給孩子做負面的暗示,替孩子找不好好學習的借口,完全有可能因為一些資助和同情的言辭,讓他們變得懶惰和不思進取,甚至導致自尊心強的孩子受到傷害.
筆者認為,一個人只要他具備了生活下去的條件,那么他將來人品如何、未來怎樣發(fā)展,是他現(xiàn)在的內(nèi)心世界所左右的結果.所以本人認為,給留守兒童們的內(nèi)心世界、精神世界有目的地施加影響,引導他們朝著我們所期待的方向成長,才是我們真正必須做的.也就是說,物質幫助必須通過“關注”的精神加工轉變成積極的品格和精神層面的東西,才算是產(chǎn)生效果或達到目的.
首先得了解他們.真正的了解,不是靠推理分析所得,是要長期地、持續(xù)地、多方面地接觸觀察獲取關于他們的真實信息,直到看到區(qū)別、看到變化、看到令人十分意外的情形發(fā)生,然后再結合實際,綜合各方面因素,求證無誤,才算了解.筆者經(jīng)歷了長期、持續(xù)的觀察和十分意外的幾個事件,基本了解了留守兒童.
筆者接觸留守兒童的時間是十二年,真正把心思放在他們身上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這些年里,筆者從來沒有調離一線崗位,沒有離開那幾間教室和這個村莊里的孩子,甚至同時在教一個家庭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時間的長期性和持續(xù)性,讓筆者對他們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前在筆者的推測中,留守兒童承擔了太多的家務,照顧爺爺奶奶和弟弟妹妹還只是小事,種莊稼收莊稼竟然都是他們的義務,他們應該很抱怨、很無奈、很疲憊,但實際上孩子們在日記里寫打柴時找到一根大柴很高興、種地時分任務誰先種完誰勝利、背著一大筐玉米在山路上比賽跑步,贏家很驕傲.筆者猜測孩子們都從來沒有過一個生日,也從來沒有得到過生日蛋糕和禮物,他們肯定自卑,對生活感到無趣,但實際上他們說去洗衣服、去釣魚、看護別人家的小孩、逗小貓小狗,非??鞓罚∷麄儽憩F(xiàn)出來的樂觀積極的精神,是跟筆者的推測分析完全不相符的,勞動簡直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這太意外了!
現(xiàn)在筆者了解到——這群孩子并不復雜,他們的特點是:他們是一群很特別的孩子,也有理想和人生目標,在很多事情上他們也有強大的競爭力,甚至超過一般的有爸媽陪伴的孩子,他們不喜歡“留守兒童”這枚標簽;他們親情缺失,生活中很少有親情造就的動人故事,而課本上老是提爸媽和親情故事,這些都讓他們很無奈;他們也曾自卑,怕被人看不起;他們需要人鄭重承諾做他們的堅定支持者,讓他們做勇敢的追求者;感情無溫暖的依靠,所以心思漂浮不定,心緒無所皈依.
繼續(xù)綜合簡化,可得到留守兒童的處境:沒有人真正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并把他們的心事當成重要的事情,不被人重視,生活沒有主旋律.
有個別孩子,認為自己的想法很宏偉,可是偏偏沒有人重視,甚至遭受嘲笑,便只好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愿向別人敞開心扉,悶成了心理疾病.他感覺別人都不了解他,有些事情他明知道是錯的,但是他就是忍不住去做,之后有機會和別人談心,這樣事情又無法說出口,天長日久,始終等不來重視他的、支持他的人.這孩子就自然認為世間不過如此,從而變得不可理喻.
那么,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什么,就再清楚不過了.
首先,給予他們尊重.周邊的人不要經(jīng)常在這群孩子面前老提“留守兒童”這個說法,它不是標簽,它只是一個概念.如果我們不能或不愿為他們做什么,那么尊重就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功德.
其次,給予他們贊賞的眼光.孩子是天真的,天真里又包含了幼稚而強烈的虛榮心在里面.這種心態(tài)的表現(xiàn)就是:這個孩子急切希望有人看出他的非凡之處.所以,只要大人給一個需要贊賞的孩子一個積極的、贊賞的暗示和語言,讓他知道你發(fā)現(xiàn)了他有過人之處,那么,這個孩子在天真的虛榮心的作用下,就會向著你暗示或贊賞的方向加速前進.如果這贊賞不間斷,那么這個孩子更可能保持勻速直線上升的進步趨勢,即使他窮得一塌糊涂,他的內(nèi)心也是光彩奪目的.
第三,給予強大的后盾,承認并支持他向著理想的方向行進.
一個堅強的后盾,是一個強者的定心丸.這個后盾越是強大,被支持者的能量就越大,作為就越大.留守兒童的教育,最大的缺失不是親情,從根本上說是“底座”的空虛.如果家長擔當起這樣一個角色,如果老師引導得到位,那么留守生活不但不可怕、不遺憾,相反會變成機會,甚至會更刺激、更精彩,成為磨煉意志的特殊課堂,對于塑造人才更有意義.
第四,奏響孩子生活的主旋律,讓他們心有所系、情有所歸.
孩子的情感是豐富的,而且情感容易爆發(fā),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一件平常的器物,一個簡單的聲音,一個簡單的圖案,都可以讓孩子的情感發(fā)生大爆炸.誰來說這句“不經(jīng)意”的話、誰來擺放這件“平常的”器物、誰來發(fā)出這個“簡單”的聲音、誰來描繪這個“簡單”的圖案?答案是家長和老師.
舉個例子,在放學的時候老師對同學們說如果大家覺得可以的話盡量留下來觀看一場表演,一個孩子卻要急著回家,當?shù)弥@個孩子是要早點回家做飯等勞動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時候,老師及時地、高調地夸獎這個孩子的孝心,然后把他的孝心和他家庭的幸福、家人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大大贊揚他的作用,再持續(xù)一段時間,逢人就夸,那么這個孩子將來應該是個大孝子.再比如,在某一個細小的問題上,孩子的想法被識破,并且獲得贊賞的時候,那么他的生活和心靈中,這個識破他秘密的人就是他依賴的人.他需要這個人關注他,隨時發(fā)現(xiàn)他的進步和變化、分享他成長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也樂意聽從這個人的話.如果家長或老師擔當了這個角色,便可以設置規(guī)劃他們期待發(fā)生和經(jīng)歷的精彩事件讓他們?nèi)幦?,從而使他們朝著期待的方向成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就大有成效.
總而言之,關注留守兒童,有愛心是大好事,但又不是有一份愛心就足夠的事情,因為他們是有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的人,他們主要需要贊賞和鼓勵,不需要施舍和可憐,愛心使不當反而會成為傷害.同時,關愛留守兒童,又不僅是老師和社會的責任,家長也不能把生活困難作為借口,把自己的責任推掉,作為家長,應該承擔的后盾角色,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但愿社會真正了解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充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