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蓮
(山東省肥城市白莊礦學校,肥城 27161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通過對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稱贊》的教學過程分析和反思,闡述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即調動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培養(yǎng)表達能力.
《稱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在小獾做板凳有些泄氣時,小刺猬稱贊了它,使它學會了做椅子,小獾在疲勞時小刺猬的稱贊使它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教學流程是這樣安排:(1)情境導入,出示課題;(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3)再讀課文,文中識字;(4)朗讀感悟,感情朗讀;(5)小組質疑,互相解惑;(6)拓展升華,體驗感情.
授課之初,筆者設置了情境對學生引導:你在生活中得到過表揚嗎?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后許多學生都舉起了小手,說出得到過同學、老師或家長的表揚.表揚自己學習進步,寫字認真,會干活等.他們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就完了.想起我班的期中檢測,看圖寫話得滿分的只有9個同學,大部分同學表達簡單,沒有抓住主要內容.這和平時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少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利用這一機會進行訓練.因此我又提出: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表揚你?你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呢?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孩子們很快就打開了話匣子,交流了起來,孩子們有話說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真是一舉兩得呀!
在理解課文二、三自然段時,當聽了小刺猬的稱贊,小獾只說了一句:“真的嗎?”課文中沒有對小獾聽了稱贊的話后心中所想以及學會做椅子的過程進行描寫,于是我接著問學生:“小獾心中怎么想的呢?”“在做椅子的過程中小獾遇到困難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提出這幾個問題后,孩子沒有任何反應.我又進行提示道:假如是你,你有什么感受呢?孩子們經(jīng)過認真思考,小組交流,說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有的孩子說小獾傷到了手,就泄氣了;有的說小獾不會做時想到了小刺猬的話,就重新有了勇氣.經(jīng)過孩子們不停地練習說,讓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及時的訓練和提升.
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充分利用課文內容,進行反向思考訓練,既能鍛煉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在理解課文完成后,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到“稱贊”給別人帶來了多大的動力,加深學習印象,教師問孩子們:如果它們不是相互稱贊,而是互相貶低,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孩子們那些幼稚的、可愛的想法又一個一個地冒出來:會打架了、會把板凳丟掉了、會得不到椅子和蘋果等,還有一個小組的成員還把課文內容進行了改編.孩子們的說法各不相同,但訓練了自己的能力.
教學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有反思才會有進步.通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教學的不足,并想出辦法加以解決,在不斷的教學反思過程中,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將會不斷得到積累,教學方法將會得到不斷的完善.每次反思,總感覺自己也有許多感覺困惑的事,不知如何解決.
在進行說話練習之前,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說到,我一般是先讓孩子們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規(guī)定了第一發(fā)言人,是基礎稍微差一些的.但每次他們還是不會說,或說不清楚說不完整.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所有的孩子,應該一視同仁,在教師的眼中,不應該有好學生和壞學生之分,這是縮小孩子們差距的首要環(huán)節(jié).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老師眼中與其他同學是一樣的,他就會更加努力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成為老師所期望的學生.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合理分配教學任務,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可以采用類似成語接龍這類的游戲模式,使全班同學都有表達的機會.也可以組織課前朗誦,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就在于鍛煉所有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縮小他們之間的差距.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情境,引導學生表達.對于在課堂上不敢說、說不清這類現(xiàn)象,更應該通過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通過多年教學,我深刻知道,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說、說不清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怕說錯;二是語言組織能力差.情境教學法,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十分常見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利于吸引他們,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適當?shù)那榫常寣W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以這樣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敢于發(fā)言、勇于發(fā)言,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評價”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但怎樣才能讓學生長久而持續(xù)地具有這種動力呢?雖然每節(jié)課都能對孩子們進行合理評價,但我們評價的面太窄,不可能涉及每個孩子,稍有漏網(wǎng)之魚,就打消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校的“情效教學”中,提出了小組長進行記錄評價,但是用在低年級效果不好,有時會起反作用.希望各位老師介紹自己的評價方式,能夠加以借鑒和學習.
通過《稱贊》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們可以看到“稱贊”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中,一味的“稱贊”容易讓學生產生驕傲的心理,畢竟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會認同老師的各種觀點.對于學生,正確的評價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既要表揚學生、認同學生,同時也要適當批評,要松弛有度.教師可以建立評價記錄表放在班級,定期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同時要組織好班會,進行學生之間的互評、他評,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咱們都知道“標準答案”能夠束縛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大家又發(fā)現(xiàn)“標準答案”能提高孩子們的成績.因為我們現(xiàn)在還是以落實到試卷上孩子們的答案來考查孩子,衡量老師的教學成績,但這樣的反作用的影響是長遠的,所以我對此十分困惑.一方面標準答案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不利于孩子們進行發(fā)散思維,尤其是小學生,長期依賴標準答案,會使他們形成定性,對其以后的發(fā)展也會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長期依賴標準答案,會讓學生形成思考惰性,不愿意甚至不會獨立思考.最后,標準答案也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消極心理.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答對老師的問題、做對各種題目,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但是標準答案,會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回答是錯誤的、是不完善的,長此以往,學生們便不會積極回答問題.
在當前以書面成績?yōu)榭己藰藴实拇蟓h(huán)境下,教師應該正確運用標準答案的.正如《稱贊》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筆者采用了“揣摩心理”和“角色對比”這兩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自己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被標準答案所束縛.當然像這樣的問題,常常也是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對于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們發(fā)言之后,以自己的想法來說出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這是標準答案.
對于標準答案這個問題,筆者還沒有很完善地解決方法.希望老師們幫我找出解決這一困惑的方法,使學生們既不依賴于標準答案,又能夠有較好的卷面成績.
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教師正確的引領之下逐步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才是引領學生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