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潔
(上海大學(xué),上海200433)
早在史前時期,人們就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而在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語言中,色彩不僅代表著客觀萬事萬物的顏色,它還蘊含著先民們豐富的情感世界。到了后來,“五行說”又與五色慢慢地結(jié)合了起來并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nèi)涵,如在班固的《白虎通》中,“春為木,位在東方,其色青;夏為火,位在南方,其色赤;季夏為土,位在中,其色黃;秋為金,位在西方,其色白;冬為水,位在北方,其色黑?!边@里面的“木”象征植物,具有生長的功能,當(dāng)“盛德在木”的時候,就形成了春天、東方和青的顏色;“火”具有熱的性能,當(dāng)“盛德在火”的時候,就形成了夏天、南方和紅的顏色;“金”可以制造兵器,具有砍伐的作用,當(dāng)“盛德在金”的時候,就形成了秋天、西方和白的顏色;“水”具有寒冷的性能,當(dāng)“盛德在水”的時候,就形成了冬天、北方和黑的顏色;“土”具有生長萬物的性能,在五種物質(zhì)元素中居于主導(dǎo)地位,當(dāng)“盛德在土”的時候,就形成了季夏、中央和黃的顏色。這個時候的色彩已經(jīng)被主觀地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
此外,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興起,也對中國古代色彩觀的形成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比如儒家是以“天道”觀為出發(fā)點的,提出以“仁”為核心思想,主張色彩以“禮”為規(guī)范,最終實現(xiàn)“仁”的目的,因此儒家將自然中的五種顏色視為“正色”,即黑、白、赤、青、黃。除此之外,皆為邪色。孔子曾有“惡紫之奪朱”的議論。由此可見,色彩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覺的影響著先民的思想、情感以及價值觀。
近代以來,西方大量的色彩學(xué)與心理學(xué)的研究也告訴我們,色彩的審美與人的主觀情緒有很大關(guān)系,不同的色彩語言,會喚起不同的情感“應(yīng)答”。色彩在潛意識里影響著人的情緒、感情甚至行為的發(fā)生,對不同色彩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表現(xiàn)著行為人的性格、情感傾向和心理狀態(tài)。以下便以《國風(fēng)·周南》里的幾首詩歌為例,分析色彩對于詩歌的主題、人物情感以及情節(jié)推動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意義。
關(guān)于《關(guān)雎》,《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中說:“《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薄妒酚洝ね馄菔兰摇酚浭稣f:“《易》基乾坤,《詩》始《關(guān)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論也?!庇帧稘h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橐鲋Y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鬃诱摗对姟罚浴蛾P(guān)雎》為始?!司V紀(jì)之首,王教之端也?!币陨蠋追N說法,他們無疑都是從封建人倫的角度對詩旨進行解讀,這是漢、宋以來大部分治詩學(xué)者的看法,這主要是因為“《關(guān)雎》居三百篇之首,不如此附會不足以顯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贝送庖灿袕脑姼璞旧韺υ姼柚髦歼M行解讀的,如在朱熹的《詩集傳》“序”中說:“凡詩之所謂風(fēng)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而我們從《關(guān)雎》的具體描述也可看出,它確是男女間的言情之作,但到底所言何情,是言男主人公對于淑女“求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的失落。還是他內(nèi)心盡管失落但還是存有著和淑女一起共度美好生活的憧憬?對于自己心向往之的淑女,他的心情到底如何?是明知無果還是苦苦的一個人默默地進行著無奈的相思,還是他的內(nèi)心對于這份美好的愛情充滿著希望?“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是主人公無奈的意想,還是堅信自己一定能獲得淑女芳心的篤定?
對此也有兩種看法,在程俊英、蔣見元的《詩經(jīng)注析》中提到,“孔子只說《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倒是切實地道出了這首詩的樂調(diào)的風(fēng)格,且從中可以看出這確是一首失戀的情歌?!标P(guān)于對這首詩詩旨的解讀,很多學(xué)者也與以上看法類似,認(rèn)為其是一首并不歡快的情歌。但是也有例外的,如清方玉潤在他的《詩經(jīng)原始》中說:“《關(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也?!倍陉愖诱沟摹对娙俳忸}》中,也說它是“樂得淑女以配君子之詩?!彼麄兊挠^點大致認(rèn)為這首詩應(yīng)該是一首歡快的戀歌。而筆者綜合以上的觀點,想從詩歌意象中暗含的色彩入手,對詩歌的主旨,人物的情感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我們在讀詩時,注意到了“關(guān)關(guān)”的“雎鳩”,也看到了君子和淑女,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有色彩的意象,那便是詩歌中出現(xiàn)三次的“荇菜”。“荇菜”,是一種耐寒而又耐熱的水生草本植物,花期極長,從四月開始,到十月結(jié)束,且花色非常的艷麗。在羅愿的《爾雅翼》中有這樣的描述,“荇菜,今陂澤多有。葉卷,漸開,雖圓而稍羨,不若尊之極圓也,隨水平浮,花則出水,黃色,六出。今宛陵陂湖中彌覆頃畝,日出照之如金,俗名金蓮子?!蔽覀冇纱艘部梢灾溃@樣美好的愛情,這樣動人的相思后,有那樣一個美麗的圖景。清晨,暖暖的太陽照在水中,我們聽到了雎鳩鳥歡快的歌唱,我們看到了水中大片的荇花,它們一朵朵的,在陽光的映照下,耀眼而又動人。金色的陽光照在金黃色的花朵上,相得益彰。如果是淑女在采荇菜,那置身于這樣場景中的她,怎么可能不美麗,如果是君子在采荇菜,那他此刻的心情怎么可能不歡愉?這時候,詩歌本身也仿佛有了溫度,有了感情。它暖暖的沐浴在陽光下,沉醉在美好的愛戀中。
黃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屬土居中央,象征至尊至大,它是一種非常驕傲的色彩,有支配四方之象征。黃色同時也象征著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有著金色的光芒。它對應(yīng)五味中的“甘”,五性中的“喜”,它所帶給人的心理暗示是積極的、歡快的。此外,在國外一些學(xué)者的著作中,黃色所代表的內(nèi)涵都是積極向上的。比如在滝本孝雄、藤沢英昭的《色彩心理學(xué)》中,他們認(rèn)為,黃色有渴求愛情的內(nèi)涵。在理查德·韋伯斯特《色彩的秘密》中,他認(rèn)為“黃色預(yù)示最終的成功,是啟迪和昭顯的標(biāo)志,表示你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秉S色它“給人以正面,積極和大度的聯(lián)想?!睅е@樣的理解我們可以重新回到詩歌本身,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是在采荇菜而不是采卷耳的過程中發(fā)生了青年男女這樣的相思和愛戀,而我們也可以由此作出相對合理的猜測,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后的“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絕對不是自我安慰式的幻想。相反,這首《關(guān)雎》應(yīng)該是一首內(nèi)心充滿希望的,對于自己所鐘愛的淑女志在必得的一首歡快的戀歌。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猜測,男主人公已經(jīng)成功地把自己心愛的淑女以“琴瑟”和“鐘鼓”迎娶回家。
西漢焦延壽的《易林·師之坤》中有云“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受福且多,在師中吉,男為封君?!彼J(rèn)為桃花盛開的日子是最適宜女孩子出嫁的日子,在這個時候出嫁的女子,其夫君也會得以封君。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也有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痹娙伺c面如桃花般的女子邂逅了,但最終卻以遺憾收場,讓千百年后的我們?nèi)詾橹駠u。清代姚際恒在《詩經(jīng)通論》中說:“桃花色最艷,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朱熹也曾道:“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庇纱丝梢?,桃花與婚姻、愛情、美人是常常聯(lián)系在一起的?;ㄩ_花謝如紅顏之易逝。以花喻美人,自古皆然。而美人往往以花自比,也是一個傳統(tǒng)。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話,我們可能就要追溯到《周南》里的《桃夭》篇了。
在《桃夭》篇中,詩人將待嫁的新娘比喻成美艷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婚禮的熱鬧,新娘的美麗和這艷麗的桃花結(jié)合在一起,更增其喜慶和熱烈。詩人選取什么樣的景物來起興,往往是自己自覺選擇的結(jié)果。在《詩經(jīng)》中很少有所言之物與文章表達的感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他們往往是與下文所要表達的感情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白谱破淙A”讓我們看到了一簇簇美艷的桃花,“有蕡其實”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一個個紅白相間的飽滿的果實。他們雖然都沒有直言其色彩,但是我們在看到這一系列的意象肯定會自然而然的聯(lián)系到其鮮明的色彩,而這鮮明的色彩又與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相得益彰,互相促進,可以說是更增其樂。在這紅色桃花的襯托和籠罩下,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喜悅和贊美,也可以感受到其中新娘的幸福和歡快。在這里,色彩可以說是一種被隱藏了的語言。它雖然沒有直接表達什么,但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它比語言更有力的向我們傳達了更多的訊息,給了我們更加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其中的紅色,紅色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兒女們最喜歡的顏色之一,它對應(yīng)五行中的“火”以及五時中的“夏”。它是一種熱烈的,有活力、有激情的、有生命力的顏色。同時它也是吉祥、幸福、平安、美好、希望、健康、歡快等的象征。直到現(xiàn)在,紅色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它在結(jié)婚,生育等民俗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主導(dǎo)色彩,它象征著愛情,表達著人們最美好和赤誠的祝福。在心理學(xué)上,“紅色象征愛、激情、力量和勇氣?!薄凹t色具有刺激和振奮的作用,它能夠為身體注入活力,讓血液循環(huán)和感官變得更加活躍?!蓖瑫r,在其他地方的文化中,紅色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紅色與繁殖,出生緊密相連。如在希伯來語里,地球上第一個男人亞當(dāng)?shù)拿忠馑际恰凹t色的黏土”。幾乎在每一種文化里,它都散發(fā)著最強烈的感情,它是象征生命的顏色,也是象征愛情的顏色。我們也由此理解了為什么在這首賀新娘的詩中會用這紅色的艷麗的桃花來起興,它不自覺或者自覺的運用,從另一個方面折射了色彩對于我們心理、情感的影響。
《卷耳》簡單說來,是一首懷人之作?!安刹删矶?,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彼监l(xiāng)懷人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大主題,古往今來有很多詩人通過詩歌、文章等來表現(xiàn)。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唐代李白《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了。此外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也是被人廣為傳頌的佳句。南唐也有李煜的“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月亮經(jīng)常被用做懷人,懷鄉(xiāng)之作中。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除了月亮,楊花也是一個經(jīng)常被用做懷人的意象,如在隋代無名氏的《送別》詩中,“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此外還有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中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币采羁瘫磉_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凹?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也是蘇軾一首非常著名的將哀思寄于楊花的詞。
此外,晚唐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還有晉代元好問《客意》中的“雪屋燈青客孤枕,眼中了了見歸途?!倍际锹镁釉谕獾脑娙耸惆l(fā)對家鄉(xiāng)思念的詩作。
我們由此也可以簡單總結(jié),在這大量的思鄉(xiāng)懷人詩歌中,除了季節(jié)一般是在秋天這個普遍的特點外,還有大量白色的意象,有月亮、楊花、霜、雪、枳花等。而《詩經(jīng)》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后世的詩歌大部分都可以從《詩經(jīng)》中來追溯源頭?!毒矶纷鳛橐徊繎讶酥?,詩歌開頭以“卷耳”這個意象起興,也并不是詩人偶一為之的,在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對卷耳是這樣描述的,“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花,細(xì)莖,蔓生?!本矶鳛橐环N開有白色小花的草本植物,用在這樣的詩歌中起興,是非常適合詩歌主題的表達的。我們通過文字看到了這位采卷耳的婦女對于丈夫的擔(dān)憂和思念,與此同時,卷耳這種白色的意象也在向我們無聲訴說著這位婦女思念的痛苦。白色的卷耳,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低落的心情,也更加深化了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白色在五行中對應(yīng)五方中的西、五時中的秋,西方是太陽落山的地方,人的死亡也經(jīng)常被描述是去了西方的極樂世界。而秋天,是萬物蕭條的季節(jié),“自古逢秋悲寂寥”,它的肅殺和蕭瑟總是給人以悲觀的心理暗示。在古代,處置死刑犯,也一般是“秋后問斬”,可見,白色所對應(yīng)的西方和秋天都是給人以負(fù)面的心理影響的。而白色,在古代則是喪禮中用的最多的顏色,它總是能引起人不好的聯(lián)想。而在心理學(xué)上,白色“它讓人產(chǎn)生自由和無限機會的聯(lián)想。白色能夠消除消極情緒,讓人變得寬恕和接納?!薄鞍咨軌蛳恢車诵枰鲗?dǎo)的負(fù)面情緒,增強心靈的安全感,在忙碌中找到平靜。當(dāng)你感到焦慮或需要清楚表達自我時可以選擇白色;尋找重大轉(zhuǎn)變或開始新的人生時也可以選擇白色?!笨梢?,白色在無形中也可以緩解人的不好的情緒,讓人變得接受和容納。如果從社會人類學(xué)的角度來看《卷耳》這首詩,首先,這個白色的意象從側(cè)面象征著主人公不好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白色的卷耳也從另一方面讓主人公不好的情緒得以緩解。這首詩中的這位婦人所采的卷耳這個白色的意象與這首詩的懷人主題可謂是相得益彰。
由于筆者知識水平的有限,僅僅簡單地分析了《周南》中比較典型的紅白黃三種色彩在詩歌中不可忽視的作用。黃色在《關(guān)雎》中象征著主人公內(nèi)心充滿希望,歡快的心情。白色的卷耳則表達著主人公無盡的思念和擔(dān)憂,而紅色的桃花則又熱烈地烘托著新娘的美艷和婚禮場面的熱鬧。在這幾首詩歌中,色彩都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以另一種方式深化著詩歌的主旨,烘托著人物或喜或悲的心情,這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本文意在從詩歌中出現(xiàn)的意象色彩入手,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去更深刻地理解詩歌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對詩歌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還原詩歌最本色的面貌。
[1]陳子展.詩三百解題[M].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1.
[2]徐鼎.毛詩名物圖說[M].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6.
[3]胡淼.詩經(jīng)的科學(xué)解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中華書局,2013.
[5](美)理查德·韋伯斯特.色彩的秘密[M].西安出版社,2006.
[6](美)利亞翠絲·艾斯曼.色隨心動[M].中信出版社,2007.
[7](日)滝本孝雄,藤沢英昭.色彩心理學(xué)[M].科學(xué)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