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琴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要想交際,最基礎(chǔ)的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程。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影響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使學生樂說、善說呢?
在現(xiàn)行的人教版實驗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老師們也在積極地嘗試著上好每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和水平。但是,試想這一能力僅僅靠每個單元中那一次訓練就真的能提高嗎?我認為,口語交際課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如何進行有語交際訓練的范例,并非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唯一途徑。
《新大綱》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遍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它本身就承載著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交流等多種能力,是訓練學生語言的重要渠道。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對圖片、故事、游戲感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比如教《四季》一文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四個季節(jié)的插圖,發(fā)揮其作用,引導學生說話。教學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季節(jié)圖上有哪些景物?為什么?”學生興趣盎然,爭相描繪,接著讓學生通過“找朋友”的游戲給詞歸類,在認識理解的基礎(chǔ)上看圖選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學生是編故事的天才,教師千萬不要設置框框,限制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我教《丑小鴨》一課時,讓學生在熟讀完課文以后,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有的學生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以后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告訴鴨媽媽和它的姐妹它不是丑小鴨,是美麗的天鵝。”有的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之后回來驕傲地對它們的姐妹說,看你們以后還敢欺負我丑嗎?”例如《坐井觀天》一課,我讓學生說說青蛙會說些什么,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張開想象的翅膀,說青蛙跳出井之后后悔地說:“我應該早點跳出來,原來天空這么大,這么藍,小鳥的話都是真的。”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和思維,從而有效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孩子們愛聽童話故事,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我于是利用教材的特點,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借助插圖進行表演,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將這個故事講一講、演一演,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說話的興趣。
例如教《小蝌蚪找媽媽》《小壁虎借尾巴》,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給學生準備好頭飾,四人一組表演。學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那種傷心難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復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而且在組織演出的過程中,進行了交際、合作的鍛煉。
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yè),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當學了寓言兩則《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愛迪生救媽媽》,要求學生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再如學了《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以后,讓學生在上放學的路上,認識路邊的店名、廣告牌,并設問:“當你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么辦?”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樂做,又感興趣,在玩中又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在互動中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需要老師時刻關(guān)注過程、引導、激勵,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在交際中常有些同學沉默不語,有些同學詞不達意,針對這種情況,以自己寬大的胸懷去呵護學生在交際中的細微進步。用“你觀察得真仔細”、“你說得真棒”、“你聽得真認真”等激勵性語言,使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看到自身在交際中的價值,增強交際的自信心。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語文中的童趣,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逐步得到鍛煉和提高,真正地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交流與互動的舞臺。學生如魚兒在水中奔跑、跳躍、呼吸新鮮空氣,從而使口語交際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