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韻
隨堂練筆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讓“隨堂練筆”更有效,我們可以這樣做。
在現(xiàn)行教材中,有很多經(jīng)典詩詞,而這些古詩詞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的瑰寶,它們用詞凝練,高度概括,具有深遠的意境,極具畫面感。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小練筆,比如將詩的意境、場景生動地描繪出來,或者將這首詩詞改編成一則有趣的小故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賞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加深他們對詩詞的理解。
在講《贈汪倫》這首詩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設置了一個小練筆,讓他們將汪倫送別李白這個場景寫成一則小故事。
生1:一個春天的早晨,天空萬里無云,蔚藍如洗,我辭別了好友汪倫,登上將要遠去的小船。站在船上……
生2:唐朝的時候,李白是當時非常受歡迎的大詩人,有一個叫汪倫的人非常敬仰他,但是李白又不認識他,他該怎么邀請李白前來呢?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信里說……
學生在原詩的基礎上加入自身的情感和想象,將這四句詩更加生動的描述出來。利用課堂隨筆使同學們通過想象力重現(xiàn)畫面,合理改編詩詞,這樣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同學們對這首詩的記憶,使他們理解了這首詩的中心主旨。
續(xù)寫文章的結尾也是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有一些文章在敘述的過程中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懸念或者是空白,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順序合理續(xù)寫結尾部分。將他們心中的結尾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
例如在講《半截蠟燭》這堂課中,文章的最后是“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節(jié)樓梯時,蠟燭熄滅了?!边@個結尾富有懸念,學生們非常好奇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讓他們展開想象,自己去思考之后可能會發(fā)生什么。同學們都踴躍發(fā)言,敘述出了自己心中的結局。
生1:杰奎琳上樓之后,德國軍官就離開了,三名德國軍官走在路上,可是他們越想越覺得有蹊蹺,于是三人準備再次回去……
生2:當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節(jié)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杰奎琳從半截蠟燭中取出那個珍貴的金屬管,悄悄的藏在了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三位軍官看時間不早了,準備離開,于是少校對伯諾德夫人說……
寫這個小練筆的過程中,讓同學們注重細節(jié),沿用這篇文章的敘事手法。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通過續(xù)寫或改編一些文章,可以擴大學生想象空間,學習作者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選取文章中較為經(jīng)典的句子進行仿寫練習。仿寫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仿寫句子的精髓,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這篇課文中有一段是稱贊人民解放軍的,“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蔽易屚瑢W們仿寫這一段話,他們又想出了許多為社會做過貢獻的職業(yè),例如警察、老師、醫(yī)生等等。同學們仿寫的都非常精彩:
生1:哪里有病患,哪里就有白衣飄揚;哪里有傷痛,哪里就有希望閃爍。身處傷痛中的患者,看到了紅十字,看到了白大褂,就像看到了大救星。
生2:哪里有陽光,哪里就有鋤頭落下;哪里有雨水,哪里就有禾苗生長。貧瘠環(huán)境中的作物,看到了大草帽,看到了黃皮膚,就像看到了大救星。
通過仿寫的形式,讓同學們對文章中的經(jīng)典語句加以記憶,使他們印象深刻,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同學們仿寫一些經(jīng)典的結構,或者針對一些人物、環(huán)境的描寫進行一些仿寫,讓同學們在模仿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仿寫經(jīng)典,不斷地影響學生的觀點,使他們吸納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提高知識水平,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和語文能力。
總之,隨堂練筆不僅讓學生了解到了課文的深層含義,而且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層面。進行隨堂練筆時一定要在文章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使課堂和練筆相互融合。把握好練筆的時間和密度,及時批改學生的練筆,將其中的優(yōu)缺點解釋清楚,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隨堂練筆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一定會在課堂中廣泛運用,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