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雷
語文能力是長期學習積累起來的,不像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幾個學科,一段時間認不認真學習,直接影響某個時期的考試成績。而語文課一個階段的學習對于考試成績影響并不大,部分學生學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語文成績并沒有提升,最后得出一個結論:語文學不學對成績沒有多大的影響。結果造成部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于是將多數(shù)時間用在了其他科目的學習上。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語文的魅力是無限的,只要長時間堅持,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是新課標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以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對課堂內(nèi)外的師生溝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教態(tài),當教師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教師的教態(tài)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上課情緒,“親其師,信其道”。所以說教師要用親切、和藹的教態(tài)去面對學生,用笑容面對學生。
清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此一法也?!痹谶@句話中,作者表達的是在寫一篇文章時應該如何寫好開篇。這句話的意思,同樣也適用于語文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蜀道難》導入:“(投影蜀道相關照片)火車在蜿蜒的秦嶺隧道穿行時,我們自然會驚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必然會想起入蜀“難于上青天”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今天,我們一起來讀李白的《蜀道難》,領略一下作者為我們描繪的秦蜀道路上的奇麗驚險的山水,感受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這樣的開篇定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開門見山”“創(chuàng)設情境”“溫故知新”“故事導入”和“詩詞導入”等,還有很多,不再枚舉。
新課標要求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要摒棄以往的“填鴨式”“一言堂”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得頭頭是道,唾沫橫飛,殊不知學生在下面或昏昏欲睡,或神游八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但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徹底改變課堂原來的“教”與“學”分離的現(xiàn)象,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衡量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其實效性如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能充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多數(shù)教學內(nèi)容交給學生處理,如在介紹作家作品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課前查找,小組總結,然后讓學生把結果介紹給大家。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圣陶杯”全國語文課程教學大賽上,榮獲高中組第一名的深圳市南山區(qū)北京師范大學南山附屬學校閆敬霞老師在教學《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時,讓學生針對有關梁任公語言、動作等描寫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再讓其他學生回答,來探究解決問題。這可以說完全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應該貫穿課堂始終。所謂“合情”指的是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或幽默風趣,或感人至深,或語重心長。如在講《我與地壇》時,可以這么提問:“同學們,我們都是母親懷胎十月所生,都說兒女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那么我們受傷、痛苦、絕望的時候,我們有沒有看到母親的眼睛,有沒有猜猜他們的心理,她們那時那刻該是怎樣的感受?史鐵生的母親可以告訴我們。請同學們找一下文章中描寫母親的言行、心理的語句,并細細品味一下。”學生根據(jù)問題立刻開始了文本閱讀,并將文本的描寫和自己的心情結合起來,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情感思路。很顯然,這樣“合情”的提問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總之,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課堂學習,在學習進程中,學生主動探究、發(fā)問的興趣和熱情不斷得到激發(fā)。德國教育學家赫爾道特就曾把興趣看作優(yōu)良教學的重要條件和手段,認為津津有味地學習的東西,能夠很快地學會和掌握。所以,教師應該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把握時機進行激發(fā)和啟示,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