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玲
(山東省昌樂一中)
1.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師生互動式教學是必要的,這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過往的教學模塊中,其大多注重知識的硬性教育,也就是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進行日常學習的積極參與,也就難以形成與其他學生的合作探究。為了滿足當下工作的需要,進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探討是必要的,這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當下課堂教學模塊的優(yōu)化。從而保證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保證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獲取,保證其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進行新型學習方式的應用,針對學生的年齡及其性格特點進行教育。
在筆者的日常實踐中,是不太注重硬性教學的,提倡的反而是軟性教學,側重于學生的合作教學。在日常的教學中,有些教師在高中課堂依賴的是機械教學,也就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最終被培養(yǎng)成了學習上的機器,難以形成對地理知識的靈活應用意識。甚至出現高一地理學生進行知識的陳述,回答得很好,卻不能在地球儀上找到回歸線的情況,這就是錯誤的學生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學生自身不具備太多的學習主動性,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在筆者的教學中,通常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的,也就是讓學生一定程度的自我發(fā)揮,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實際上,高中地理知識是課堂之外的知識,其中蘊含了很多的生活常識,教師需要注重課堂與生活的結合。
2.在探究式教學模式優(yōu)化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到高中課堂不是教師的課堂而是學生的課堂。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教學及其學習觀念。這就是廣義上的翻轉課堂模式,也就是一種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合作模式。筆者認為無論是哪科教學,進行師生的良好互動交流是必要的,更何況地理知識本身就是比較復雜的知識。如果教師再進行抽象式的教學,那會讓地理課堂更加的索然無味。通過對探究式交互模式的應用,形成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互動更有利于提升日常的教學效益。
1.探究式教學模式并不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其涉及到很多的細節(jié)知識。比如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的地位是輔助的,學生的地位是主體地位。通過對重難點問題的解決,去提升學生地理知識的解決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到要實現適量的放松,讓學生自身去進行地理知識的體驗及其理解,通過對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做好幾個具體的步驟。比如進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進行具體探究內容的確定,做好詳盡的計劃,提出問題,認真交流分析,最后就是強化訓練。
在探究式教學模塊中,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是必要的,這涉及到很多模塊的內容,因為學生的興趣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密切相關的。教師通過對各種教學手段的應用,進行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保證學生學習上及其實踐上的聯系。在該模塊中,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比如可以進行音頻設備等的教學。也可以進行活動的創(chuàng)設,通過對活動的應用,更好的進行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講學生引入當下的地理情景中。比如在中國領土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載入一些愛國歌曲,在這種氣氛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的濃郁。
2.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到探究式的教學是一種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這種探究式的模式是放手學生,讓學生去進行自身感興趣問題的研究,讓學生了解到自身學習過程中的短板,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網絡,這需要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
在當下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比如在陸地組成該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進行學生的分組劃分,讓學生先思考自己家鄉(xiāng)的地貌情況,分組闡述各組的觀點,進行主動的探究合作,相互的交流,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該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
在學生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前期下,教師可以進行師生之間的組織教學,也就是多多進行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探討,讓師生之間的思維進行碰撞,進行彼此成功體驗的分享。比如在東南亞氣候分析過程中,筆者安排了相互合作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針對各個小組的探究情況進行問題的提問,然后再進行問題的解決。通過對該模塊的應用,更有利于進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3.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需求,為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為其創(chuàng)造獨立性的空間,這樣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該模塊中,教師要把握好師生之間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會進行問題的設計,教師也要進行問題的及時督導,保證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互動,從而實現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在探究式教學模塊應用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要保證教學態(tài)度上的開放性與嚴謹性,正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好的進行師生之間的合作。在此期間,可以進行學生之間的評價,師生的評價,保證師生關系、學生關系的優(yōu)化,以滿足當下地理課堂的教育需要。交互探究是一種“體驗”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學生只有在參與中深刻地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合作、體驗挑戰(zhàn),才能健康成長。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探究氛圍,讓每個學生有一個探究合作的平臺。
通過對探究式合作教學體系的健全,可以完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生地理知識的查缺補漏,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過程的細節(jié)。
[1]魏丹丹.新課程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專欄的教學實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趙小漫.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