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輝
(遼寧省彰武縣實驗小學)
家庭中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也使教育的結果有很大的差別。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是影響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關鍵因素,健全的家庭結構,健康的家庭情緒和和睦的家庭關系,是小學生形成理性生活態(tài)度的重要條件。家庭教育出現(xiàn)問題,可能導致小學生形成孤獨,偏執(zhí)對抗等異常心理行為。
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上還處在半成熟狀態(tài),造成心理活動的很多矛盾和不適應,自信與自卑兩個極端表現(xiàn)交替出現(xiàn),使孩子內(nèi)心具有疑惑感與危機感,有時出現(xiàn)自我的懷疑和否定。此時期,是孩子自我價值形成的黃金時期,也是最容易導致自我價值受挫的敏感時期。對此,學校、家庭、社會應正確認識,正確引導。
現(xiàn)在很多家庭就像母雞摟小雞一樣,緊緊把孩子裹在自己的羽翼下,包攬了孩子的全部,對孩子傾注了無節(jié)制的愛。在這樣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一旦受到挫折,就可能出現(xiàn)不可挽回的問題。如博士生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輟學,參加招聘的大學生因和家長走散而找不到家門,女大學生因不會剝雞蛋皮而自殺……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了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公式:自我價值=成就/抱負。意思是說,對孩子給予過高的期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結果會適得其反。如孩子的古琴達到了十級,家長說你的英語還不行;數(shù)學考了97 分,卻說這么簡單的小題怎么做錯了,等等。我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欣賞出來的,只要孩子取得一些成績,哪怕是微小的成績,也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給予肯定和欣賞。我想,聰明的家長也會這樣做的。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有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也有外在教育的作用,但由于小學生的心理不成熟性,決定了外在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家長的思想作風、行為習慣、言行舉止等對小學生產(chǎn)生著一種“榜樣”和示范性作用,所以父母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兒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形成其良好的道德人格,不僅有利于學校開展良好的品德教育,更有利于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但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缺乏科學性。
首先,是家長教育意識淡薄,重智力投資,輕思想道德教育。很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過分關注,而對孩子是否有孝心、同情心,是否誠實、樂于助人、勤儉節(jié)約、刻苦耐勞等不太在意,有的家長因文化水平低,缺乏家庭教育經(jīng)驗,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了,老師就應該負責學生的教育。還有的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忙于生計,孩子缺乏父愛和母愛,極易導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自尊心過強。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當,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溺愛和放縱。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父母把子女視為掌上明珠,過度保護孩子,家長不敢放手讓孩子獨立去承擔責任,怕孩子受挫折,忽視對子女進行獨立性的培養(yǎng),不重視必要的勞動教育,整天把孩子禁錮在書本上和各種興趣班里,使孩子缺少抗挫折和自立的能力。二是有的父母脾氣比較粗暴,孩子犯了錯就一頓暴打?;蛘呤羌彝ソY構的殘缺,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親情緒波動大,常拿孩子當出氣筒,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好攻擊、脾氣暴躁等性格。
家庭教育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的第一篇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做到的,而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家長要從吃飯、穿衣、走路、家務、學習、待人接物、處理人際關系等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良好的習慣。因此,家庭教育要做到:
1.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一致,家長有對孩子進行全面施教的職責。有些家長脫離孩子的實際,不顧孩子的興趣與能力,只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強迫孩子學習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忽視對孩子的全面施教,這樣的做法常常事與愿違,更加嚴重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家庭教育要平等,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家長,更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個性,多鼓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甚至要心平氣和地接受孩子的批評意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要嚴愛相濟,愛孩子要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不能一味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需要,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為要及時制止和糾正。
5.家庭所有成年人對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一致,不能朝令夕改,忽嚴忽松。
6.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高度統(tǒng)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以產(chǎn)生最好的效果,雙方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的各方面教育,經(jīng)常及時地跟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向老師反饋孩子在家中的實際情況,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7.家長要多讀一些關于少年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多掌握一些教育知識,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杜絕盲目隨意、沒有目的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實效性。家庭教育的方式很多,可擇機而教,在休息、娛樂、逛街、旅游、聊天、看電視、學習、家務勞動,以及長輩生病,招待客人等,都可以進行教育和訓練。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兒童思想品德發(fā)展的一些影響是學校所不具備的。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把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娛樂活動帶進家庭。要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新型關系,嚴愛相濟,以家長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性魅力去感染孩子,能尊重他們的人格興趣愛好。家庭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上,培養(yǎng)孩子所必需的堅強意志、良好習慣、和諧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