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偉
(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社會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現(xiàn)代社會和教育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促進個人社會化的同時,對促進人類社會的現(xiàn)代化、整體化和革命化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影響。社會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以外所有有目的的、有組織的、有計劃的,旨在培養(yǎng)有益于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各種社會活動及其所產生的實際教育結果和影響。中國共產黨早在成立伊始,便以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為指導開展社會教育,以開啟民智、喚醒覺悟、改造社會為主要任務,以工農階級為主體,以階級教育為主要內容,并摸索出一系列開展社會教育的方法與原則,為中國共產黨日后社會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積累了相當寶貴的經驗。
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內容豐富而宏大,歸納起來,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的核心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馬克思認為,社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而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基本矛盾的無法解決及其不斷加深,尤其是資產階級占據(jù)著國家和社會的統(tǒng)治地位,“一些人靠另一些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一些人(少數(shù))得到了發(fā)展的壟斷權;而另一些人(多數(shù))經常地為滿足最迫切的需要而進行斗爭,因而……失去了任何發(fā)展的可能性?!币獙崿F(xiàn)工人階級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好似幻夢的泡沫一觸即破,美好而不切實際,換句話而言,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分工問題的條件下工人階級不可能享有資產階級所大肆渲染與宣揚的“人人平等”的社會教育權。要打破這個工人階級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夢,馬克思通過研究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經濟,最終得到的答案是——消滅分工。馬克思的社會教育理論的前提和基礎是要求消滅舊的勞動分工,要求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要求人的精神能力和體力和諧地發(fā)展,即造就“全面”的人。與此相反,資本主義造就的卻是“片面”的人。資本主義分工具有這樣一個特點,即這種分工產生一些孤立的職業(yè),造成一種及其狹隘的專業(yè)化,因而使腦力勞動最終從體力勞動分離出來,使體力勞動變?yōu)榫植抗と说囊环N單調的、片面的職能。個人的片面性,“局部工人的愚鈍”,“職業(yè)的癡呆”,都是資本主義分工的直接后果。即使資本家愿意付出一定的資金教育和訓練工人,使他們“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fā)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這種教育費——對于普通勞動力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包括在生產勞動力耗費的價值總和中。”至于資本家愿意寫進工廠法以體現(xiàn)他們“大度而友好”的教育條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說:“工廠法關于所謂教育的條款措辭草率;由于缺少行政機構,這種義務教育大部分仍然徒有其名,工廠主反對這個教育法令,使用種種陰謀詭計回避這個法令”,“這一切明顯地暴露出資本主義生產的本性”。因此,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消滅分工,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實經濟基礎是“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tǒng)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
馬克思主張綜合技術教育,將理論教育與實際生產勞動相結合。馬克思認為,人在勞動中,才會“改變他自身的自然”。馬克思對生產勞動的教育作用做出了解釋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從對正在形成的人的影響方面來看,直接生產過程同時是一所紀律的學校,可是對于已經形成的、腦子里裝有社會所積累的知識的人來說,它同時又是實際運用力量的場所,是實驗的科學,是創(chuàng)造物質的和體現(xiàn)對象的科學。不論對于這個或對于那個,它總是肉體的練習,因為完成工作就必須實際上動起手來,同時因為像在農業(yè)中一樣,進行勞動是跟運動相聯(lián)系的?!蹦敲?,是不是馬克思只是單一強調生產勞動的經驗性以此獲得教育呢?顯然不是,馬克思“把教育理解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體育,及體育學校和軍事訓練所教授的那種科目。第三,技術教育,這種教育要使兒童和少年了解生產各個過程的基本原理,同時使他們獲得運用各種生產的最簡單的工具的技能?!敝链笋R克思提出了綜合技術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即理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馬克思不僅重視工人階級智識的提高,而且考慮到智識的實用性,那就是把理論教育同培養(yǎng)實際勞動技能結合起來,這是由大工業(yè)的需要、科學技術進步的特點所產生的。馬克思的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的方法“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同時,它也是“改造現(xiàn)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
馬克思社會教育的中心點是,人怎樣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就怎樣創(chuàng)造人?!叭藙?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庇捎凇叭说谋举|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綜合。”因此,人是社會的人,是社會存在物,他必然生存于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并受環(huán)境的影響。無可厚非,人不能脫離社會實際,人的教育亦如此?!耙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發(fā)生關系的個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后代的肉體的存在是由他們的前代決定的,后代繼承著前代積累起來的生產力和交往形式,這就決定了他們這一代的相互關系。總之,我們可以看到,發(fā)展不斷地進行著,單個人的歷史決不能脫離他以前的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歷史,而是由這種歷史決定的”。每個人的發(fā)展程度,他的精神、道德、感情生活豐富與否都取決于他對社會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掌握程度,也同樣取決于他的生活是否參與這種文化的發(fā)展?!啊粋€人,他包括了一個廣闊范圍的多樣性活動和對世界的實際關系,因此是過著一個多方面的生活,這樣一個人的思維也像他的生活的任何其他表現(xiàn)一樣具有全面的性質?!睂θ说慕逃窃谝欢ǖ木唧w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人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產物……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睘榱似毡樘岣呷藗兊墓伯a主義意識和開展斗爭實踐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目的本身,“只有在實際運動中,在革命中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僅是因為其能推翻統(tǒng)治階級,而且還因為推翻統(tǒng)治階級的那個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建立社會的新基礎?!瘪R克思肯定了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和階級斗爭的社會改造作用,即肯定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主體地位與創(chuàng)造性作用,那么,教育問題的重心也就轉到了作為歷史和自身的積極創(chuàng)造者的人身上,尤其是馬克思強調的對青年工人的教育,因為“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薄凹热蝗说男愿袷怯森h(huán)境造成的,那就必須使環(huán)境成為合乎人性的環(huán)境”。馬克思的社會教育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過程,是喚起個人覺醒、讓他們成為歷史的主體積極發(fā)揮作用并不斷從根本上改造社會的過程。馬克思看到了社會教育的階級性,指出了社會教育的性質根本上取決于統(tǒng)治階級屬性及其目的。對于資產階級學者和統(tǒng)治階級的反駁,馬克思質問他們:“難道你們的教育不是由社會決定的嗎?不是由你們借以進行教育的那種社會關系決定的嗎?不是由社會通過學校等等進行的直接的或間接地干涉決定的嗎?共產黨人并沒有臆造什么社會對教育的影響;他們僅僅是要改變教育的性質,要使教育擺脫統(tǒng)治階級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無產階級在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懂得了“只有改變了環(huán)境他們才會不再是‘舊人’,因此他們一有機會就堅決地去改變這種環(huán)境。在革命活動中,在改造環(huán)境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
中國共產黨社會教育思想與實踐主要線索有:中國共產黨人有關社會教育的著述與實踐;中國共產黨有關社會教育的機關文件、會議和報刊;工農代表大會有關社會教育的決議案等。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社會教育理論為指導開展社會教育,繼承了諸多馬克思社會教育理論原則與方法,諸如針對工農階級開啟智識與灌輸階級意識教育,與社會的根本改造相聯(lián)系,講究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與政治斗爭相結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重在為人民服務、為政治服務、為革命斗爭服務。
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歷史任務決定中國共產黨開展的社會教育主要是工農教育,針對工農階級的社會教育的領導機關為工會與農協(xié),其任務與責任分別如下:
1、工會的社會教育任務與責任。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案指出,“工會自身一定要是一個很好的學校,他應當花許多時候努力去教育工會會員,用工會運動的實際經驗做課程,為的是要發(fā)展工人們的階級自覺?!惫晒?zhí)行委員會領導,下設教育部,辦理工會工人教育日常事務。工會“是為所有工人的利益而奮斗的組織”,工會教育性質為階級教育,為工人“開辦學校,設短期講演所”。工會的工人教育應聯(lián)系實際,“能從日常生活及一切行動中訓練工人斗爭的知識和能力”,“切實訓練工人成為真正的戰(zhàn)士?!惫逃缲摗案刹咳瞬藕图m察隊的短缺教育訓練”的責任,同時注意教育宣傳工作,“統(tǒng)一各工會的工人教育,增加工會對于社會上之宣傳。”工會教育宣傳工作應有定期出版物,“應搜集各種材料,編印各種適合工人需要的小冊子及工人學校的教材”,“開辦工人運動講習所,訓練工會工作人才”,酌情辦理“游藝事項如俱樂部、體育會、新劇及化裝表演等”。工會教育宣傳工作的組織是宣傳隊,其任務是“酌量情形辦理工人學校,工人書報室,及體育游藝的機關,印發(fā)宣傳品及編輯壁報等,并制定專人負發(fā)行之責”。
2、農協(xié)的社會教育任務與責任。協(xié)會是代表農民利益和領導農民運動的組織,農協(xié)的教育任務與責任,“是以農民利益為奮斗的目的”,“注意農民實際生活之調查,及觀察農民對于經濟政治教育之急切需要和農民奮斗之趨勢”。農協(xié)的教育宣傳,“應該有方法的、有步驟的去提高鄉(xiāng)村文化程度”“,當以農民實際生活痛苦為出發(fā)點”,宣傳“全體農民起來反抗貪官污吏劣紳土豪,反抗軍閥政府的苛稅勒捐”“,宣傳的方法,當注意利用畫報、標語、歌謠、幻燈、小說式的文字等項”。農民的教育宣傳應爭取“利用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假期回鄉(xiāng)的學生等”,做農民教育的教師,“尤其是鄉(xiāng)村小學教師是農村中天然的指導者,當努力取得這部分人”,并通過辦農村補習學校、農民子弟學校、農村俱樂部,或組織游行講演團、消費合作社等,“減少干枯無味之生活,引起農友對協(xié)會之樂趣,提高知識、增進地位”。江西第一次全省農民代表大會就通過農村娛樂決議案,指出“為使農民工作日后得到娛樂以調劑其精神起見,決議各級農民協(xié)會均應設法附設俱樂部,張貼美麗圖畫,畫報,農品,各種標準圖,及一切娛樂器具,如足球棋子琴笛等,以供農民之覽賞?!薄皡f(xié)會應注意青年農民的教育,及切實從事農村青年生活改善?!迸τ趯η嗄晁枷氲母脑?,文化的宣傳“,以祠堂廟宇的財產及他項財產開辦青年農民的免費學校,規(guī)定青年農民受補習教育的時間,在此時間內,雇主或家長不得課以工作,農民子弟均應受免費的義務教育。”青年農民教育“能使新文化在鄉(xiāng)村里萌芽起來”,開展文化的斗爭,打斷舊思想的鎖鏈,“訓練青年農民革命能力,養(yǎng)成斗爭中之主要戰(zhàn)士?!鞭r協(xié)除宣傳各種合作社之效用外,“應注意合作社技術人才之養(yǎng)成,并編印關于如何經營合作社之小冊子”教育農民。
早期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的方式主要有開辦工人補習學校、工人子弟學校、平民學校、貧民義學、通俗圖書館、閱報社、農民子弟學校、俱樂部、游藝、講演所等,形式多樣,成績顯著?!氨容^著名的工人學校有:北京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上海滬西小汐渡勞動補習學校,湖南路礦工補習學校等。農民學校較早的有海豐農民學校、長沙的農村補習教育社等。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早期著名學校有湖南自修大學和湘江學校、上海平民女學、上海大學、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武漢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勞動學院等?!逼涑煽冎T如1923年成立了第一個工人補習學?!苍绰返V工人俱樂部,后“工人子弟學校,十二年度已辦三校,學生六百人”,并伴有“游藝、講演、互濟互股”等。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為童工設立免費的平民學?!钡臎Q議案。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決議“開辦簡易學?!?。湖北省全省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要求“一切學校、娛樂、體育及經濟之設備,女工、童工均應平等享其權利?!?/p>
早期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的內容主要有知識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根據(jù)學校教育任務、性質和人們的教育程度不同教育內容的側重點亦不同,但有一共同特點就是教育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聯(lián)系,注重實用性、思想性、政治性、階級性。工人學校教授一些工人實用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技能,開展識字運動,根據(jù)識字程度不同分班學習,各配以不同的識字教材與課本,同時,“注意教學的思想性,選用思想性強的《工人讀本》、《補習教科書》等作為教材。每次上課都講—點馬列主義,用淺顯的事例來解釋工人受剝削受壓迫的原因和結果,教課之余則向工人宣傳聯(lián)合起來的必要?!鞭r民學校教育內容首先是教會農民會計數(shù)、會寫信、會珠算、會寫食科及農具的名字,會出來辦農會等,其次施以階級教育,了解自身階級苦痛,開展階級斗爭和農民運動。農民補習教育編有《成人讀本》,“專學農民用得著的知識,緊密結合當時的斗爭實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覺悟”,以此增進農民智識,改進農村生活。對于培養(yǎng)工農革命干部的學校,教育內容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如湖南自修大學課程有科學、哲學、文學三類,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有《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等。勞動學院教授《中國政治狀況》、《世界革命史》、《帝國主義侵略史》、《省港罷工》、《世界職工運動》、《工會組織法》等課程。
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的原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社會教育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非常注重與社會實際相聯(lián)系,教學內容講究實用性,同時發(fā)起工農運動實踐并注意總結經驗教訓。作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陳獨秀便主張教育要與社會相聯(lián)系,“將教育與社會打成一片”,“造成社會化的學?!?。毛澤東創(chuàng)辦的湖南自修大學則以改造社會為目的,在教學中“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經常參加社會政治斗爭”。
2、社會教育與政治斗爭相聯(lián)系。陳獨秀認為,教育不能脫離政治,教育要過問政治,他質問“教育獨立,是不是離開社會把教育界搬到空中去獨立或是大洋中去獨立?”李大釗提倡社會教育與政治和革命斗爭相聯(lián)系,他指出:“沒有‘平民主義’化的社會,斷沒有‘平民主義’的政治”。毛澤東不相信教育改良主義下的社會改造或者說以教育為工具的革命,他主張教育要與政治相結合,通過革命改造社會和教育制度。惲代英認為只有民治政治的實現(xiàn)才能救治中國,而“要民治政治的實現(xiàn),須盼望很快的喚起全國各界,一致的為民治政治發(fā)生個有效力的運動”,“喚起人民用人民的力量,建設、擁護、監(jiān)督一種為人民謀利益的政府”。
3、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毛澤東在1921年8月創(chuàng)辦湖南自修大學,創(chuàng)辦目的就在于改造社會,“注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接近工農,重視勞動教育,學校設有園藝、鐵工、印刷等設備供學生實習”。農協(xié)對合作社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工會對工人的專門技能的學習與訓練,都有益于“使他們學習支配管理生產機關”,成為管理支配生產機關的人才。
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的方法就是無產階級的教育方法——“應該到實際中學習,應該接近實際?!崩畲筢摲浅V匾曢_展社會教育的方式方法,在農民教育方面,他指出:“到鄉(xiāng)間去的同志們,應利用農閑的時間,尤其是舊歷新年一個月的時間,作種種普通常識及國民革命之教育的宣傳。為使此項工作多生效果,圖畫及其他淺近歌辭讀物,均須預備,并須要聯(lián)合鄉(xiāng)村中的蒙學教師,利用鄉(xiāng)間學校,開辦農民補習班?!泵珴蓶|的社會教育運用“很簡單的一些標語、圖畫和講演,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一次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睈链⒄J為,工農教育的方法“須靠教育與娛樂事業(yè),使他們保持一種親密的關系”,“在平常的時候,我們要做教育與娛樂的功夫,要研究農人、工人各種有利害關系的問題;在有事的時候,要引導農人、工人為他們的利益而奮斗”。對青年教育的宣傳方法,惲代英指出“要利用演說、辯論、口號、標語、圖畫、刊物、紀念集會、平民學校的教材之類,擴大他們宣傳煽動的功效”,“利用各種具體的材料宣傳到各方面青年群眾中去”。
綜上所述,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是早期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的理論源泉,中國共產黨結合本國實際在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指導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社會教育思想中國化的早期探索,不僅增進了勞動者的智識,喚醒了國民的自覺,而且“打破因襲、奴性、偷惰和倚賴的習慣而代之以反抗的創(chuàng)造的精神,使將來各種事業(yè),都受著這種精神的支配和改變”,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社會教育思想與實踐的重大作用與影響,是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教育思想的中國化開端,為以后中國共產黨開展社會教育提供了正確的方向、理論思維和實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