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海
通過親身教學實踐,可以看出,留白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更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成功和喜悅,提高學習能力。
在美術界,畫家們都有這樣的共識:一幅好的畫作不能太過飽滿,而是要留給畫面一些空白,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留白。尤其是在國畫創(chuàng)作中,畫家們通常會有意識地在畫卷上留出空白,以更加充分地表現(xiàn)主題。事實上,把這一留白藝術延伸到課堂教學中,同樣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教學境界。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留白藝術,既保證教師知識點講解到位,同時又讓學生享受“無言皆成妙境”的教學效果是初中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在表達上留白,讓學生自己品嘗
語文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美文,這些文章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細細品悟,慢慢回味。然而,現(xiàn)在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犯了“過度講解”的錯誤,把一篇課文從字詞到中心意思和作者情感都逐一解讀,這種看似全面的教學方法,實則破壞了文章原有的美感,也讓許多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因此,語文教學應當注重表達留白,即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接觸文本,感悟文本之美和作者的思想內(nèi)涵,收獲閱讀的喜悅。
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表達留白的技巧。在介紹過作者宗璞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后,可讓學生閉上眼睛,跟著配樂朗讀,在紫藤蘿的世界遨游:“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和著美妙的朗誦,學生們仿佛親臨紫藤蘿瀑布一般。在朗誦結束以后,可以鼓勵學生互相分享自己所看到的紫藤蘿世界,學生們熱情高漲,有的說:“我仿佛置身在一個仙境,自己就好像花仙子一般和紫藤蘿精靈們一起玩耍、一起跳舞……”從學生們的分享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們對紫藤蘿花的贊美和喜愛之情,這比教師賣力演講收到的效果更好。正是通過這一留白教學,學生們通過自我體驗和感悟感受到了紫藤蘿的美以及作者的高超文筆,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二、在知識上留白,讓學生自己探索
在知識上留白并不意味放棄知識教學,而是主張教師在知識教學的時候設計知識空白,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未知知識,或者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新知識。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朱自清先生的《春》、何其芳先生的《秋天》、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三篇文章在情感表達與寫作技巧上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并沒有對這三篇文章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注重讓學生自己感悟和品讀。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縱向觀察三篇文章,找出閃光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為了讓學生們對課文有更多的感悟,教師還給學生布置了作業(yè):學習或仿照三篇優(yōu)秀的美文,自己動筆描繪家鄉(xiāng)的夏天。這樣的知識留白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自主性的同時,更能幫助學生深入地掌握知識點和相應的
技能。
三、在問題上留白,讓學生自己思考
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并非如此,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缺乏思考的空間,學生的思維無法拓展,多種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有問題留白,讓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在教學《歸園田居》時,教師介紹了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其他古詩和散文后,先讓學生通過朗誦感悟詩歌的畫面美,進而提出問題:“結合該詩和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你能說說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嗎?”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學生結合陶淵明的生平、作品內(nèi)容及時代特征,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引導,通過總結逐步得出結論。除了《歸園田居》以外,王維的《使至塞上》、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陸游的《游山西村》都可采用類似的教學法,每一問題都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表達想法和觀點的機會。通過問題留白,學生們的思維積極性都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在評價上留白,讓學生自己反思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恰當?shù)脑u價方式應肯定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享受到肯定和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恰當?shù)脑u價能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和提高。然而,目前初中語文課堂的評價方式絕大多數(shù)過于絕對,教師凌駕于學生之上,完全占據(jù)著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不敢有絲毫的反駁,只能“馬首是瞻”。同課堂留白教學一樣,課堂評價也一定要注重評價留白。所謂的評價留白,即教師不要對學生做出“權威”和果斷的評價,而是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對學生做出全面
評價。
在教學《詩兩首》的時候,教師就可使用這一方法。結合課程特點,教師在教學時采取了詩歌朗誦比賽的形式。從班上選取3名同學和教師一起做評委,剩余學生為大眾評委。在朗誦比賽前,教師給每位評委明確了評價標準:讀音準確30%、流暢流利30%、感情到位40%。同時在每位同學朗誦完畢以后,教師向?qū)W生提問:“你認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和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各自表現(xiàn)了什么的情感?你認為你的朗誦有把詩歌的情感完全表達出來嗎?請你對自己做出中肯的評價?!眳①愡x手在朗誦結束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闡述了這兩首詩的情感內(nèi)涵。在學生評價環(huán)節(jié),很多同學都對參賽選手做出了肯定的評價,同時也“毫不留情”地點出了朗誦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進而,教師在學生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總結發(fā)言。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每個參賽選手都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閃光之處和不足之處,在今后有了更加明確的努力方向。
通過親身教學實踐,可以看出,留白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成功和喜悅,提高學習能力。正所謂“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學會適當留白,讓留白點亮我們的課堂。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臨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