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直是初中生的學習難點之一。學生們經過三年學習,不少人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敝锌嘉难晕目荚嚱Y果與筆者預想的也有較大距離,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筆者以為最重要的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沒有培養(yǎng)好。而要想改善提高,行之有效做法是進行拓展閱讀。那么,在文言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拓展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精選材料,強化訓練
在日常教學中,文言文訓練并不少,尤其是在復習階段,文言文訓練更是一個重點,但不少老師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訓練,學生也是為了學習任務而訓練。教師應該認識到,訓練的目的是增強能力,如果在教學中隨意地找個材料,對題目也不反思、篩選、調整,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因此,訓練的內容及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材料與試題的難易度要適中。選文太難,學生不知所云,無法下筆;太易,強度不夠,起不到訓練的作用。比如,學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試題將袁中道的《岳陽樓記》與之比較,筆者覺得袁文中有眾多詞句(如“愀然”“泫然”“入為名諫議”等等)對于初中生而言還是比較難的,如此比較,效果自然不佳。因此筆者對它補充了必要的注釋,降低了難度。如果選文較好,而有的題目難易不當,教師也應據學情作必要的增刪或變化,不能采取完全的“拿來主義”。
(二)“自主”與“合作”的訓練方式相結合?,F在老師一般的訓練方式是:先布置材料,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老師與大家一起校對答案,學生更正。這樣一來,學生們會因為形式單調、所答錯誤較多而逐漸失去練習的興趣。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自主完成練習后,可以先進行自我評價,自主反思;后相互評價,找出差異;再合作探究,尋求原因,從而刺激其思維。這樣,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使之印象深刻,經久難忘。
(三)要注重方法的指導與知識點的歸納。筆者覺得這是拓展訓練最重要的一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谇耙画h(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老師再來評價點撥,提示注意點,教給好方法,引導他們及時歸納各類型知識點,從而使其觸類旁通,成為善學之人。比如,教給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技巧:留、替、調、刪、補;歸納一些規(guī)律:“然”字放在形容詞后表示“……的樣子”,而放在句首常表轉折之意;“之”用在主謂之間是表示無實意的助詞,而放在謂語后則是代詞,等等。
二、激發(fā)興趣,豐富閱讀
我國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其內容博大精深。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學生會主動閱讀文言文作品,老師們也不重視引導與指導。其實,學好文言文離不開閱讀,而閱讀又離不開興趣。老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在平時實踐中,筆者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做。
(一)充實課文內容。教材中有不少文言文都是節(jié)選片段,內容不全。比如《趙普》(蘇教版七上)側重表現主人公“能以天下事為己任”的品格,這容易使學生認為趙普是一個非常高尚的人。其實,趙普曾受賄,曾違法營建官邸,又曾庇護部下貪贓枉法,存在人性的不足。講完課文后筆者說:“趙普一生三次出任宰相,你們知道他仕途起伏的原因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閱讀熱情立刻被調動了起來。于是筆者趁機補充相關材料,使學生對趙普的認識更全面、更客觀。
(二)尋找相似文章。通過相似文章的比較閱讀是訓練學生文言文能力的常用方法,它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內容相關,容易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如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柳宗元的《黔之驢》與《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不同作家的同題材作品(袁中道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內容相近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與《黃生借書說》)……為了完成比較作業(yè),學生必須認真閱讀新文章,并聯系所學課文,再分析,比較,解答。這樣,鞏固舊知和拓展新知都有了保證。
(三)擴展閱讀材料。教材中文言文的數量相對比較少,課堂學習時間也很有限?!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教師還應在課內教學基礎上激勵學生廣泛地閱讀一些淺顯的文言作品,比如,看了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劇后,可引導學生閱讀《史記》《戰(zhàn)國策》等史書中有情趣的片段;學了春秋戰(zhàn)國史后,可引導學生閱讀《孟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散文。如此長期擴展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文言文知識,提高其文言文閱讀能力,也對他們的思辨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然,文言文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各人也自有成功的經驗,但筆者相信,只要抓住文言文特點,采取合理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一定會使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張鳳祥 江蘇省高郵市南海初級中學 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