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光紅
[摘 要]
教學神話故事類的課文,不能走“內(nèi)容分析”的老路子,要關注文本特點,引導學生讀中想象,產(chǎn)生共鳴,方法引路,講述故事。只有“洗”去浮躁,“漂”掉雜質(zhì),才能“亮”出與眾不同的風景。
[關鍵詞]
“神話”;洗課;讀中想象
“一個神話,就是浪花一朵;一個神話,就是淚珠一顆……聽萬民百世輕唱,只留下神的飄逸,神的傳說?!鄙裨拏髡f總能引起人的遐想,喚醒人內(nèi)心的真善美。蘇教版教材中就錄選了許多神話故事,如《日月潭的傳說》《開天辟地》《嫦娥奔月》等。那么,如何更好地教學神話故事類課文呢?下面筆者從兩次教學研討課說起,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一、洗課前:“神話”真是“神話”
校內(nèi)優(yōu)質(zhì)課評選共有七位老師參加,同課異構《日月潭的傳說》這篇課文。同課異構本應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墒?,卻發(fā)生了“怪事”,好幾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如出一轍,就連上課的課件都大同小異。 教學伊始,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大都是聽寫詞語,評議,理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概述故事內(nèi)容;接著,品讀故事,細讀課文,想一想:“傳說中的什么地方打動你?你又能讀出什么?”學生讀、畫、思、寫批注,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冒、縱”等關鍵詞語和所在的句子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壯舉;最后練習講述故事。一堂課,大多數(shù)的時間用在了品讀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上,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只是“走過場”。
也有一兩位老師關注了文本特點,注重引導學生帶著想象講故事,在課堂上再三強調(diào)“想象”的重要性,其中一位老師甚至把“想象”兩字寫得特別大,還畫上了漂亮的翅膀,真是別出心裁。實際效果卻是“干打雷不下雨”,不管老師怎樣強調(diào),學生還是不會想象,仍照著課文講,情急之下,執(zhí)教老師示范引路,講述故事的起因,加上了很多情節(jié),學生聽得入迷。但是,讓學生講故事的時候,學生就是不敢舉手,因為老師講得太好了,自己無法與老師相比。無奈之中,老師只好讓學生按照課文來講述。這節(jié)課的效果最后可想而知。
這七位老師的素質(zhì)都過硬,但是,教學神話故事類的課文卻都陷入了一種窘境,他們沒有真正把握住神話故事教學的特點,都在走內(nèi)容分析的老路子,于是總也走不出自己的“天地”。
其實,說怪也不怪,上網(wǎng)搜一搜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也是大同小異,又有幾篇設計能抓住文本的特點,真正把神話故事的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教學過程中突顯神話教學的特點呢?百度文庫中的課件又制作得如此精美,資源共享,拿來用之,也無可厚非呀!
神話教學蒙著一層面紗,真是讓人愛之,又懼之,神話真是“神話”!
二、洗課后:“神話”不再“神話”
《開天辟地》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又是同課異構。也許有了上次賽課的失敗經(jīng)歷,這次的研討課讓人耳目一新?,F(xiàn)選取兩段教學實錄,與大家分享交流。
【案例一】緊扣“神奇”,讀中想象
師:回顧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情?喜歡這篇課文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師板書:神奇)
師:這就是神話的魅力,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神話,邊讀邊想象神奇的畫面。
(師范讀第一自然段,生想象混沌一團的畫面,齊讀)
師:盤古醒來后做了一件什么事?默讀課文第2~5自然段,想象畫面,畫出關鍵詞語,然后,邊讀邊想象。
……
師:盤古死后,又是怎樣一個神奇的景象?自由朗讀第7自然段,邊讀邊想象。
師:有一個詞語最神奇,找到了嗎?
生:變成。
師:盤古變成的萬物美不美?默讀,畫出優(yōu)美的詞句。
(生自由讀、指讀、男女生賽讀)
(變換句式讀:盤古,你口中呼出的氣竟變成了________;你發(fā)出的聲音竟變成了________;你的左眼竟變成了________……)
(想象說話:盤古的________變成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變成________的________……)
【案例二】放飛“想象”,講述故事
師:神話故事,口口相傳,怎樣講故事才能更吸引人呢?
生:大膽想象。
師:課文主要抓住什么寫的?
生:人物動作。
師:對。要想故事更加生動,還可以加上——
生: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活動。
師:咱們先來看課文這兩句話。
出示:
一天,大神醒來,睜眼一看,周圍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只聽“咔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一絲微光透了進來。
師:這兩句話我們?nèi)绾尾拍苤v述得更生動呢?請小組討論一下,試著講一講。
(生交流討論,講述故事,接著老師找兩位學生講述,還不是特別生動。此時,老師出示了一段填空,引導學生再次想象,講述故事)
出示:
一天,大神醒來,睜眼一看,周圍黑乎乎一片,沒有天地,沒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什么也看不見。盤古心想:________。于是他自言自語地說道:“________。”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大神欣喜若狂,喊道:“________?!?/p>
從上面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同樣是神話故事的教學,這次研討課教學與上學期的賽課的效果截然不同。第一個案例中的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緊扣“神話”的特點,抓住“想象”的翅膀,引領學生“穿越”到神奇的故事中。學生與傳說中的盤古面對面,甚至,我即盤古,盤古即我,學生與盤古產(chǎn)生了心理共鳴,讀好故事為講述故事做好了鋪墊;第二個案例中的老師在學生講述故事方面加以引導,文中主要抓住了盤古的動作來描述,那么,怎樣才能把故事講得生動?我們都知道要大膽想象,加上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這只是冠冕堂皇的話,如何加?怎樣講?很多老師只是理論上說一說,并沒有落到實處。而這位老師以兩句話為例,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加上想象講述,待學生學習有困難之時,及時“出手”,出示填空,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學生品嘗到了“桃子”的甘甜,怎不愿意嘗試后面的碩果?兩位老師皆關注了文本的特點,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學會聯(lián)想,將讀故事、講故事真正落到了實處。
反思我們的教學,出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問題不改,不在自身找原因,總是找無謂的借口,如時間不夠、學生素質(zhì)差等。其實,教師首要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擦亮眼睛,“洗”去身上的浮躁,“漂”掉課堂上的雜質(zhì),才能“亮”出與眾不同的風景。
[參 考 文 獻]
[1]朱家瓏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劉武宏.小學語文高效教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