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探索國外研制身體活動指南所采用的方法,為中國研制或完善不同年齡群體身體活動指南提供借鑒,對美、加兩國研制身體活動指南的方法進行探討。兩國指南的研制都是遵從一整套做法:成立研制指導委員會、遴選相關領域專家、按要求評議身體活動與健康結果之間劑量-效應關系的科學證據(jù)、進行公共咨詢等。方法論上主要表現(xiàn)為:遴選人員方法,確定目標、任務和各個階段劃分的方法,收集資料的方法,分析資料的方法,合成結果的方法和質量控制的方法。研究表明只有遵循指南研制的一般方法論,以科學證據(jù)為基礎的情況下,考慮到公眾的需求等,才能制定出滿足大眾需求、科學而又實用的身體活動指南。
關 鍵 詞:體育社會學;身體活動指南;美國;加拿大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5)04-0045-06
An analysis of methods used by America and Canada to
develop their Physical Activity Guides
DONG Ru-bao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F(xiàn)ujian Normal University,F(xiàn)uzhou 350108,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methodologies used by foreign countries to develop their physical activity guid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a to develop or perfect a physical activity guide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the author analyzed methods used by America and Canada to develop their physical activity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guides were carried out by following a set of procedures: establish a development guidance committee; select experts in related areas; evaluat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s required; carry out public consultation etc.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there were mainly the following methods: personnel selecting method, objective determining and task and stage defining method, data collecting method, data analyzing method, result merging method and quality controlling method.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physical activity guide that can meet public needs can be established only by following a general methodology for guide development, and by considering public needs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physical activity guide;America;Canada
為了提高公眾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很多經(jīng)濟或社會體育發(fā)達國家都研制各自國家的身體活動指南,旨在遏制由于身體活動不足帶來的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蔓延。在20世紀末加拿大[1-2]開始研制身體活動指南,從1997—2002年,分別發(fā)布了成年人、老年人和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2006年底,加拿大衛(wèi)生和運動生理學學會根據(jù)身體活動指南,為覆蓋所有人群的需要及最新科學證據(jù)的出現(xiàn),在科學研討的基礎上決定重新研制《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并于2011年發(fā)布。加拿大新指南研制耗時5年,這也可能是被譽為運動生理學“金標準”的加拿大運動生理學學會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所致。美國對身體活動的研制雖然從20世紀60年代即開始,但研制身體活動指南卻是從2006年才開始,而且在2008年頒布第1部《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該指南當時在國際社會引起較大反響,主要是由于其為制定指南所進行的嚴謹?shù)南到y(tǒng)科學評議,及其研制人員參與方式和要求等[3]。這兩個國家研制指南的經(jīng)驗、基礎與方法也為后來其他國家研制指南樹立了典范。
在中國,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全民健康計劃(2011—2015)》的使命即將完成,大健康理念下身體活動對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進健康與提高生活質量重要作用,根據(jù)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與社會體育等發(fā)展情況和不同年齡人群身體活動特征,按照指南研制的一整套方法論,科學地研制適合中國不同年齡群體的身體活動指南乃大勢所趨。因此,本研究對加拿大與美國身體活動指南的研制方法及過程等進行比較,探索在研制指南中所采用的共性方法,為中國今后研制身體活動指南提供方法論上的經(jīng)驗與借鑒。
1 兩國身體活動指南研制的方法
1.1 指南研制過程
加拿大[1-2,4]身體活動指南的研制,從醞釀到發(fā)布,按時間先后順序,大致上分為5個階段。
階段1:確定目標與選聘研制人員。最新的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的研制,始于2006年在哈里法克斯市為期一天的智囊團咨詢。根據(jù)“智囊團”對當前有關身體活動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現(xiàn)有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內容的判斷基礎,決定重新制定最新的身體活動指南;隨后成立由加拿大運動生理學學會領導的身體活動指南指導委員會。
階段2:啟動、預熱。2007年,由加拿大公共衛(wèi)生機構資助,《身體活動測量與指南》指導委員會與來自加拿大運動生理學學會的領導,進行一系列關注當前關于身體活動與健康證據(jù)的全面敘述評議,研究檢索工作。如對相關評議、結論文件進行討論、辯論;在期刊上發(fā)表各個領域評議文章等。
階段3:分組系統(tǒng)評議證據(jù)及合成結果。2008年—2009年1月,為提高流程的方法嚴格性以符合臨床實踐指南研制,進行5個系統(tǒng)評議,以進一步豐富新《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的研制信息。展開討論,就有效證據(jù)的強度、文獻上的重要缺陷、與國際努力相協(xié)調需要的努力及現(xiàn)有的《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是否要修改等達成一致意見;進行系統(tǒng)評議。
階段4:發(fā)表指南研制的相關文件,提交指南草案。成立身體活動指南編寫組、提交5個系統(tǒng)評議、共識聲明和方法文件供出版;提交指南草案供評議。
階段5:接收與參考公共評議,完善指南。在《國際行為營養(yǎng)與身體活動雜志》上發(fā)表指南研制的相關信息與建議,供廣大的利益相關者評議,召開相關共識與咨詢會議,進一步修訂與完善指南,正式發(fā)布指南。
美國[3,5-7]在整個身體活動指南從研制到發(fā)布過程中,健康與人類服務部(HHS)是最高領導機構。按指南從開始研制到最后發(fā)布,分為7個階段:
階段1:準備階段。建立科學原理,2006年10月23~24日,由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資助、由醫(yī)學研究所組織召集了由30名科學家與執(zhí)業(yè)醫(yī)師參加的研討會,評議習慣性身體活動與不同健康結果之間的關系,久坐不動行為的流行和當前肥胖和有關疾病的傳播,特別強調對主要慢性疾病的預防證據(jù)。
階段2:啟動階段。美國衛(wèi)生和公眾服務部秘書長利維特于2006年10月27日宣布研制《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后,一個咨詢委員會與國家慢性病預防和健康促進中心的“營養(yǎng)、身體活動和肥胖部門”(DNPAO)工作人員一起組成工作組研制一個“概念性框架”和一個“身體活動指南數(shù)據(jù)庫”。
階段3:選聘身體活動指南咨詢委員會(PAGAC)成員階段。2007年1月在《聯(lián)邦公報》上公告,尋找潛在的身體活動指南咨詢委員會成員,并提出入選條件。在切實可行的范圍內,PAGAC成員的選擇代表了地理分布和考慮到美國衛(wèi)生和公眾服務部所服務不同群體的需要。
階段4:任命專家和文獻評議階段。2007年2月,利維特任命了13位專家成為PAGAC成員。PAGAC成員在身體活動指南指導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開展工作。PAGAC下設11個小組,每個小組都研制了一個計劃來評議和解釋科學數(shù)據(jù),并在文獻評議結束后就該研究領域起草一章概括性、綜合性的評議結果,且要詳細記錄他們所使用的搜索和評議方法。
階段5:合成評議結果與撰寫報告階段。PAGAC根據(jù)每個小組委員會的主要結論做概括總結,準備《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咨詢委員會報告,2008》。
階段6:制定指南階段。身體活動指南編寫組根據(jù)《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咨詢委員會報告,2008》,完善與編輯《2008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
階段7:發(fā)布《2008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
從以上兩國指南研制過程可知,為保證指南的研制質量,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指南的研制工作,遴選權威專家,分解與劃分研制任務與階段,注重身體活動與各種健康結果之間關系的科學證據(jù),注重身體活動指南的實用性,并在整個研制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
1.2 指南研制的領導、組織和參與方法
1)領導機構與組織機構。美、加兩國研制指南的領導機構都是各個國家政府的衛(wèi)生部,也是研制指南的資金提供者。但是兩國的衛(wèi)生部并不具體負責指南的研制事宜,而是由權威的專業(yè)人員組成的組織機構來具體負責指南的研制。加拿大負責指南研制的組織機構是身體活動測量與指南指導委員會(PAMG);美國是PAGAC。但不同的是,加拿大在身體活動測量與指南指導委員會中增加了兩位方法論顧問,加強在指南研制過程方法的指導。
2)研制人員組成。加拿大由運動生理學、身體活動的社會心理學、社會營銷、流行病學和身體活動指南研制領域的專家組成;美國則由健康與人類服務部專業(yè)人員、選聘的科學家、數(shù)據(jù)庫和報告信息專家、管理人員等組成。因為,前面所提及的領導機構與組織機構,只是在指南研制的整體工作中起指導與監(jiān)督作用,但支撐指南內容的科學證據(jù)及根據(jù)證據(jù)制定哪些身體活動建議,則需要各領域內專業(yè)人員來進行。同時為了保證所研制的指南跟上國際發(fā)展,與最新科學研究保持一致,兩國都邀請了國際有關專家參與指南研制。由研制團隊的人員組成可看到,加拿大幾乎包括了指南從研制到實施的所有領域專業(yè)人員;而美國則似乎更注重支持身體活動指南的證據(jù)。如加拿大有社會營銷與信息傳遞方面的專家參與指南的研制,說明加拿大指南的研制者們已經(jīng)注意到僅僅注重指南的研制已不夠,能夠將研制出來的指南如何向社會推廣也是促使公眾參加身體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研制出來的指南是為了指導公眾身體活動,而不是束之高閣供人觀瞻之物,所以從研制指南之初到指南的最終使用,都離不開社會營銷與推廣活動。開展身體活動牽涉到社會各種組織或機構,“除了國家應從上層領導和組織及各部門的協(xié)調活動來解決導致身體活動缺乏問題,同時社會民間和非政府組織及私立部門也必須協(xié)調參與和共同合作”[8],因為要想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促進身體活動的文化,需要社會各界做出各自相應的努力。此外,全社會廣泛參與指南的研制,本身也是對指南的一種宣傳。研制的指南是為大眾服務的,在指南研制時也要汲取社會各界的意見或建議。這些組織機構或人員的參與,對今后指南的實施、身體活動的開展都會發(fā)揮一定的支持、宣傳作用。
3)參與研制方式。在指南的研制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對指南的研制質量與有效溝通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美、加的指南研制過程中,相關者參與指南的研制有2條途徑,一是由研制指南的領導機構與組織機構的參與人員接受邀請,其他未參與指南研制的相關專業(yè)人員通過受邀參與咨詢或通過在線主動參與評論;另一類是普通大眾可通過網(wǎng)絡參與,如在公共咨詢期間,感興趣的個人可以通過網(wǎng)絡主動參與,發(fā)表個人意見或建議,甚至提供書頁評論。相關領域的專家受邀請參與指南研制或咨詢與評論,是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身體活動指南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大眾的廣泛參與是制定出符合公眾實際需求的身體活動指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使得制定的指南更接地氣。這已經(jīng)成為當前指南研制普遍采用的方式。
1.3 指南研制的質量控制方法
1)研制指南的科學基礎與檢索策略。
研制指南需要科學證據(jù)作為依據(jù),對相關證據(jù)進行科學評議需要運用一定策略檢索相關的數(shù)據(jù)庫。
首先,在證據(jù)基礎與檢索的時間跨度上:美、加兩國都使用Ovid搜索界面檢索數(shù)據(jù)庫作為研制指南建議的基礎。美國只搜索了MEDLINE一個數(shù)據(jù)庫;而加拿大除了檢索MEDLINE數(shù)據(jù)庫以外,還檢索了Embase、CINAHL、Scholars Portal PsycINFO、Cochrane Library、SPORTDiscus和Al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數(shù)據(jù)庫,但不同年齡群體所選擇的數(shù)據(jù)庫略有不同,檢索的數(shù)據(jù)庫加拿大比美國多;在檢索的時間跨度上也比美國長;另外,雖然美加兩國研制指南的起始時間都是在2006年,但由于加拿大指南研制的時間跨度比美國長,加拿大在指南研制的后期也參考了美國該次研制指南的咨詢委員會報告,及英聯(lián)邦、澳大利亞和WHO的相關系統(tǒng)評議資料。從理論上看,加拿大研制指南所依據(jù)的科學證據(jù)要比美國的科學證據(jù)更全面,甚至更具有權威性。
其次,在搜索策略方面,分別對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3個年齡組人群搜索支持身體活動建議的證據(jù)。美國設計了分年齡組的5次無遺漏式搜索策略以確保所有年齡組有關的文獻不會被遺漏,就是使用一個醫(yī)學主題詞標題與文本詞同義詞的組合限制對3個年齡組(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檢索;為了捕捉?jīng)]有年齡索引的任何論文,排除以前所有年齡組檢索,實施第4個搜索;為捕捉索引項,合并所有年齡組到多個年齡組,實施第5個搜索。該搜索策略確保所有年齡組有關的文獻不會被遺漏。而加拿大則根據(jù)每個年齡組制定略有差別的搜索策略,更突出每個年齡組所注重的不同健康結果,并在成年與老年人組使用了相關工具以檢測研究的質量。例如,在青少年群體檢索策略是,在篩選標題和摘要后,檢索潛在的相關引文全文;符合入選標準的文章包括在系統(tǒng)評議中(分別從結果、初始篩選、入選標準、研究設計和證據(jù)概括5個方面對7種健康結果證據(jù)予以說明);大多數(shù)證據(jù)來自觀察性研究,所做出建議的強度被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兩國在檢索文獻時都是只檢索了英文文獻,說明其科學證據(jù)只是建立在英語文獻的基礎之上,以其他語言出版的文獻沒有被列入評議范圍。
2)文獻評議入選或排除標準與證據(jù)強度分級。
要根據(jù)研制指南的目的進行系統(tǒng)評議,相關文獻數(shù)不勝數(shù),且研究質量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因此,在利用相關文獻資料作為建議的證據(jù)時,美、加兩國在進行系統(tǒng)評議時都制定了各自的入選或排除標準。
加拿大為每個年齡群體進行系統(tǒng)評議分別建立了文獻入選或排除標準,具體為兒童與青少年:對于觀察研究,結果必須是以二分的結果進行衡量(如,是或否)。研究可直接或間接測量身體活動,體能被作為一種身體活動的間接測量。成年人:任何評價至少3種不同身體活動水平和死亡率,或慢性病發(fā)生率之間關系的研究符合入選;參考者必須是健康的而沒有任何慢性病。老年人:該評議嚴格地限制在已經(jīng)出版、關注居住在社區(qū)、有“最小”初始殘疾或功能殘疾的人(≥65歲)的英語語言作品。那些初始非常年老的(>85歲),被認為“脆弱”,或生活在養(yǎng)老院或長期使用護理設施的被排除。關節(jié)炎除外,檢查特定疾病的研究被排除。聚焦在“跌倒”、焦慮、抑郁的文獻被排除;將前面有癡呆或阿茲默病癥者的研究被從評議中排除;除了身體活動與健康有關結果的信息外,檢查了與功能能力的保持、功能獨立和認知功能有關的結果。
而美國對所有年齡群體制定了一個統(tǒng)一的文獻評議入選或排除標準,并排除了評論、社論和評議3類出版物類型。如果達到下列標準,入選評議:A.英語評議文獻;B.發(fā)表日期在1995年1月和2007年8月10日之間;C.僅是原始的研究報告(評議、元分析、結構化的評議、以前出版的身體活動指南和被檢索的建議與存儲的供PAGAC使用的背景信息);D.僅是同行評議的文獻;E.主要先行詞或暴露變量是身體活動或鍛煉和F.主要健康結果變量或風險因子被清楚地描述和適合健康結果分類之一。這種入選或排除標準是根據(jù)需要研究的健康結果與身體活動之間的關系及不同類型研究其證據(jù)的強度來確定的。因為能夠進入系統(tǒng)評議入選標準的著作,由于研究設計的類型不同,其權重或證據(jù)的說服力也不相同。
科學證據(jù)是支撐身體活動指南的基礎,因此,提煉出足以能夠支持相關身體活動建議的科學證據(jù),是制定指南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文獻評議入選或排除標準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搜集最具說服力的有關身體活動的科學證據(jù),同時又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排除那些科學研究設計不嚴謹或缺乏說服力的文獻;另一方面也為身體活動后續(xù)研究制定了質量評價標準,并為以后指南證據(jù)的更新提供明確的框架。但與美國在文獻評議時所有年齡群體都使用同一個入選或排除標準相比,加拿大根據(jù)每個年齡群體對應制定標準似乎更可取,因為不同年齡群體身體活動所關注的健康結果不同,身體活動的目的也略有差異,且不同年齡群體的研究設計也不盡相同。
3)《指南》研制質量的控制方法。
科學文獻的評議是保證研制的指南科學性的重要保證,但為了所研制的指南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做到客觀公正與有效,還需要借助于其他手段與方法予以控制。
兩國在研制指南時都邀請了生理學專家、身體活動專家及利益相關者的代表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或專業(yè)人員參與,在專業(yè)知識領域基本能保證評議的科學性。但科學家由于個人的研究領域或偏見,也可能會對科學評議的結果產(chǎn)生影響,因此,兩國都另采取其他辦法來保證系統(tǒng)評議的質量與科學價值。
美國在研制指南之初就由CDC國家慢性病預防與健康促進中心的營養(yǎng)、身體活動與肥胖處工作人員與咨詢委員會一起研制用于文獻搜索的概念性框架,并建立美國人身體活動指南科學數(shù)據(jù)庫。文獻檢索就是在這個數(shù)據(jù)庫里面,按照概念性框架制定的程序進行;對于每一個與身體活動有關的健康結果,都是由兩位科學家負責一個工作組來進行評議;組建一支獨立的研制與實施質量控制程序工作組對指南研制過程與質量實施控制;此外,還召開了3次共識會議,討論和解決公眾關心或有疑惑的問題。這樣從多個角度或層面實施控制,能夠有效地提高指南的研制質量。
加拿大研制指南過程中運用有關質量評價工具和共識會議來控制質量。其中AGREE(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是目前國際上較為通用的一個指南研究與評估的評價工具。AGREE II被許多人認為是指南評價的標準[9]。AGREE Ⅱ是在原創(chuàng)AGREE工具基礎上經(jīng)過升級和方法學提煉而成的。AGREE II 現(xiàn)在是國際上通用的實踐指南評議的評價工具。AGREE II是由23項、6個質量領域構成。領域1:范圍和目的;領域2:利益相關者參與;領域3:研制的嚴格性;領域4:描述的清晰性;領域5:適用性;領域6:編輯獨立性。其中的每一項都是針對實踐指南質量的不同方面的[10]。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是一款評價系統(tǒng)評議的一致性、可靠性結構效度和可行性的測量工具[11]。20世紀70年代后期,系統(tǒng)評議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醫(yī)學期刊上。在評價和概括應用健康研究中,系統(tǒng)評議已經(jīng)成為標準化方法,高質量的方法學是對評議發(fā)現(xiàn)有效地理解和應用的前提。AMSTAR是由增強的概述質量評價調查問卷、檢查列表和3個判斷方法論重要性的額外項目合并在一起組成的一款評估工具[12]。而使用Down and Black檢查表來進行評價,減少研制者在研制指南過程中存在的偏見。期間召開幾次共識會議,討論或解決指南研制過程中存在的爭議或疑義問題。
2 啟示
從美、加兩國指南研制過程不同階段所做的工作來看,整個指南研制注重研制人員參與方法,界定研究目的、任務與階段劃分方法,收集資料方法,分析資料方法和合成結果方法及控制質量的方法等一整套方法,從而有效地控制指南的研制質量。
方法學,又稱方法論,指為描述或解決一個問題、做一項工作所需要的一整套概念、假說、規(guī)則、方法、技術、模型、步驟和途徑[13]。通常認為,方法論或方法學(methodology)是關于方法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體系[14]。常人方法學是一種針對社會群體的研究方法,社會群體中的普通人是常人方法學關注的對象。常人方法學所關注的根本問題,是某一社會群體的成員在其日常生活中為完成他們的實踐性行為所使用的策略及方法[15]。
身體活動指南所關注的對象正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身體活動行為與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常人方法學認為,行動者日常生活實踐具有4個特點:1)行動的權宜性;2)行動的場景性;3)行動的索引性;4)行動的反身性和可說明性[16]。因此,對應于常人方法學觀點中行動者日常生活實踐的特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身體活動也有:1)不同年齡群體根據(jù)身體活動的實際情況和場地、設施等條件,依靠自身的努力達到身體活動建議的行動的權宜性。2)在個體實際所處的場景中根據(jù)場景特征而變通地采取不同的身體活動方式、方法,完成日常身體活動。3)依賴對完成最小量身體活動所產(chǎn)生的健康結果的重要意義的理解而進行身體活動,而每次身體活動又可對其后的行動產(chǎn)生索引性。4)身體活動者進行的可觀察性活動可以通過人們的主觀反思以說明身體活動的意義并形成交往互動的規(guī)則,此后又經(jīng)由規(guī)則進行進一步的行動。
綜上,研制指南的方法論就是依據(jù)不同年齡群體在社會日常生活中生活實踐特點,根據(jù)自身條件對所使用的個別方法加以整合、比較與探討,在指南研制過程中所遵從的一整套做法。
除了美、加兩國在指南研制過程中所搜索的數(shù)據(jù)庫、制定的文獻入選/排除標準、文獻搜索策略及控制質量所使用的方法略有不同外,縱觀兩國身體活動指南的研制,可以總結出有以下共同點:
1)由國家衛(wèi)生部統(tǒng)一領導、提供基金,但不干預指南的研制過程與方法。
2)指南研制前有一個預熱、啟動階段,如進行相關咨詢等,確定指南研制研究方向的方法。
3)指南的研制是由一個獨立的、值得信賴的咨詢或指導委員會來執(zhí)行,包括廣泛的、多學科的專業(yè)人員的選聘,再由指導委員會領導各個工作小組根據(jù)既定的搜索策略在指定的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文獻,并進行系統(tǒng)評議等各項研制工作。
4)使用不同的方法或工具來規(guī)范研制流程,評價指南的研制質量,如采用同行評議的方法或AGREEⅡ等工具。
5)通過網(wǎng)絡和現(xiàn)場咨詢等多種形式公開征求意見,與國外和國際組織的專家合作,參與人員廣泛,研制過程透明,注重與國際研究保持協(xié)調一致。
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增強全民體質、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或綱要來要求提高全民健康素質水平。但到目前為止,只在2011年出版了《中國成人身體活動指南(試行)》,但對其宣傳力度不大、知道者甚少,且尚無兒童與青少年群體、老年人群體的身體活動指南。此外,在衛(wèi)生部網(wǎng)站上也沒有該指南的電子版鏈接供大眾下載使用。在當前“大部制”改革、多部委參與全民健身、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及《全民健身計劃》更新之際,正是研制和大力宣傳身體活動指南的大好時機,因為現(xiàn)代電子通訊業(yè)的發(fā)展已經(jīng)為加強身體活動教育、宣傳的多方協(xié)作和個體參與的聯(lián)運模式提供了基礎。而借鑒其他國家與組織研制指南的方法論,在保證研制的指南科學性與高質量的同時,不僅可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而且可以結合國內對不同人群身體活動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從指導不同人群具體如何進行身體活動為切入點,制定出更適合我國大眾實際需要的身體活動指南。
參考文獻:
[1] Mark S Tremblay,Darren E R Warburton,Ian Janssen,et al. New Canadian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J]. 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1,36(1):36-46.
[2] Michael T Sharratt,William E Hearst. Canadas physical activity guides:background,process,and development[J].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7,98(SUP2):S9-S15.
[3]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2008[Z]. 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8.
[4] Antero Kesaniemi,Chris J Riddoch,Bruce Reeder,et al. Advancing the future of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in Canada:an independent expert pan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vidence[J/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0. http://www.ijbnpa.org/
content/7/1/41,2015/03/10.
[5]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2008.appendix 1[EB/OL]. http://www.health.gov/
paguidelines/Report/pdf/F_methodologyappendix1.pdf,2015/03/05.
[6]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2008 appendix 2[EB/OL]. http://www.health.gov/
paguidelines/Report/pdf/F_methodologyappendix2.pdf,2015/03/05.
[7]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2008. appendix 3[EB/OL]. http://www.health.gov/
paguidelines/Report/pdf/F_methodologyappendix3.pdf,2015/03/05.
[8] 董如豹. 全民健身活動監(jiān)測和評價指標類型的選擇[J]. 體育學刊,2014,21(6):49-54.
[9] Vlayen J,Aertgeerts B,Hannes K,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ppraisal tools fo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ultiple similarities and one common deficit[J]. Int JQual Health Care,2005,17:235-242.
[10] AGREE-Adv、ancing the science of practice guidelines[EB/OL]. http://www.agreetrust.org/,2015/03/24.
[11] Beverley J Shea,Candyce Hamel,George A Wells,et al. AMSTAR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2009,62:1013-1020.
[12] Beverley J Shea,Jeremy M Grimshaw,George A Wells,et al. Development of AMSTAR: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EB/OL]. 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2007,7:10.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
2288/7/10,2015/30/10.
[13] 郭碧堅. 科研項目實施的方法論[J]. 科學學研究,2001,19(2):88-95.
[14] 劉則淵,張春博. 中國科學技術方法論研究三十年回顧——基于期刊文獻的科學計量分析[J].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4,31(4):82-89.
[15] 西村真志葉. 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以京西燕家臺村的“拉家”為個案[D].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16] 張翠霞. 民俗學“生活世界”研究策略——從研究范式轉化及常人方法學的啟示談起[J]. 民俗研究,2011(3):1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