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麗
人性化護理措施對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
王君麗
目的 分析在產婦圍生期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對其妊娠結局的臨床影響。方法 選取120例產婦,根據其床位號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60)。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通過人性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對比觀察2組產婦的臨床情況及妊娠結局。結果 觀察組產婦相比對照組剖宮產率(6.67% vs 23.33%)與產鉗助產率(8.33% vs 28.33%)明顯降低,總產程[(6.67±1.85)h vs (8.52±1.63)h]明顯縮短,產后出血量[(159.7±31.6)mL vs (231.5±39.4)mL]、子宮恢復時間[(9.07±2.41)h vs (12.96±4.58)h]及尿潴留發(fā)生率(3.33% vs 15.00%)明顯減少,護理滿意度(98.33% vs 85.00%)明顯提高,新生兒Apgar評分[(9.61±0.28)分 vs (9.14±0.35)分]增高,胎兒窘迫發(fā)生率(8.33% vs 21.67%)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產婦圍生期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能夠有效促進產婦順產,減少產后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妊娠結局,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
產婦;人性化護理;妊娠結局;臨床影響
分娩是女性在繁衍種族過程中復雜而自然的生理現象,能否順利完成分娩過程,不僅與產道、產力等產婦自身生理結構有關,也會受到胎兒情況的影響。而產婦的心理狀況、應激反應等均會對其生理條件產生影響,因此在臨床上產婦在圍生期所出現的生理-心理狀況、機體應激反應以及所處環(huán)境等也可以對分娩過程造成間接的影響[1]。本研究對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觀察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0例產婦,根據其床位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產婦,其中初產婦32例、經產婦28例,年齡23~37歲,平均(27.39±6.1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27±1.68)周,體質量61~87kg,平均(74.16±12.35)kg;對照組60例產婦,其中初產婦35例、經產婦25例,年齡24~35歲,平均(26.83±5.74)歲,孕周36~41周,平均(39.81±1.53)周,體質量63~87kg,平均(75.89±11.23)kg。2組產婦基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guī)護理,產前進行正常的相關知識教育,告知產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當宮口開大達到2~3cm時進入普通待產室中等待,由當天輪值助產護士對產婦產前情況及產程情況進行觀察,期間每小時聽胎心1次,根據產程進展幫助產婦改變適宜體位,并在適當時間補充易消化、高熱量食物以提供充足熱量應對體力消耗。
觀察組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包括如下。(1)產婦入組后盡快進行溝通,了解產婦的基本情況,包括其家庭情況(如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對生育重視程度等)、個人喜好(如喜愛的食物、音樂及興趣愛好等)、性格特點(如傾向安靜還是熱鬧、相對獨立還是依賴性較強等)以及心理活動狀況,同時使用調查問卷了解產婦對于相關健康知識以及分娩過程等認識情況。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并在宮口開大達到2~3cm時安排1名與其脾氣、性格相適宜、易接受的助產護士專職對其進行全程陪護,亦可允許其丈夫陪同(需經過相關健康教育、能夠配合)[2]。(2)產婦不再進入普通待產室,而為其設立家庭式病房,均為單人、單間病房,病房內設置傾向于家庭風格,床單被罩、窗簾飾物均換為暖色調,可掛放嬰兒壁畫,也可以允許產婦家屬根據其要求從家中帶來容易擺放且不影響醫(yī)護工作的飾物進行裝飾;房間內配有小型冰箱、電視、微波爐等,方便產婦的生活起居,同時為其提供VCD等可以播放產婦喜愛的音樂以及影視節(jié)目。助產護士與產婦及其家屬共同參與,為產婦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幫助產婦保持充足的營養(yǎng)與熱量[3]。(3)產后專職護士對產婦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并視情況開展母嬰同室,陪同并幫助產婦學會科學的哺乳及照看嬰兒知識,促進產婦對嬰兒的撫觸與感情培養(yǎng);指導產婦早期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增加泡腳、按摩等專項護理,尤其提倡開展乳房按摩,以幫助分泌乳汁,提高母乳喂養(yǎng)。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產婦產時與產后情況與新生兒情況等妊娠結局,包括產婦分娩方式、產程、產后出血/尿潴留、子宮恢復、對護理滿意程度(通過選項法進行調查,患者從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中自行選擇,非常滿意與一般滿意之和為總滿意病例數),以及胎兒窘迫情況和新生兒Apgar評分等,并對2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相比對照組剖宮產率與產鉗助產率明顯降低,產程明顯縮短,產后出血量、子宮恢復時間及尿潴留發(fā)生明顯減少,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新生兒Apgar評分增高,胎兒窘迫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第一產程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2。
表1 2組產婦分娩方式與產程情況比較
表2 2組產婦產后情況與新生兒(胎兒)情況比較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與健康認知的提高,對生活質量及醫(yī)療服務的要求與追求也在逐漸的提高,尤其隨著社會與相關部分對優(yōu)生優(yōu)育的大力宣傳,越來越多的家庭注意到生育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對產婦分娩的重視[4]。同時現在進行生育的家庭組成中多為獨生子女,而產婦亦多為初產婦,因此產婦家庭對于產婦分娩過程的重視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往臨床上對于產婦分娩期的護理核心目標是保障產婦與胎兒的安全,即提高產婦分娩成功率,降低胎兒病死率。但現在臨床措施不斷進步并趨于完善,已經基本能夠做到生命安全的保障,如何能夠提高圍生期產婦身心狀況,促進其順利分娩,減少負面情緒及產后抑郁等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成為了當下臨床研究的重點[5]。因此在臨床上需要探索更為先進的護理模式,以提供更為全面、高質的護理服務。
人性化護理干預即是在以患者為主的現代醫(yī)學理念指導下,研究并發(fā)展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將工作圍繞產婦展開,盡可能滿足產婦在生理、心理乃至家庭、社會等各個層面上的需求[6]。在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充分掌握患者個性情況的基礎上,融合家庭式護理與一對一全程陪伴護理,以患者喜愛的護理方式提高其生理、心理各方面舒適感。通過這些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減輕不適及分娩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有效的提高分娩治療,避免或減少相關并發(fā)癥及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同時也使護理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充分發(fā)揮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提高護理工作效率[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相比對照組剖宮產率與產鉗助產率明顯降低,產程明顯縮短,產后出血量、子宮恢復時間及尿潴留發(fā)生明顯減少,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新生兒Apgar評分增高,胎兒窘迫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產婦圍生期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能夠有效促進產婦順產,減少產后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妊娠結局,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
[1] 曾霄芬,古麗紅,劉火姐,等.分娩過程中的人性化護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2):201-202.
[2] 戴英.人性化全程護理陪伴分娩模式對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35-36.
[3] 陳雪芳,鄒海英.分娩全程的護理干預[J].當代醫(yī)學,2011,17(17):125-127.
[4] 楊田蓮,招小燕.舒適護理在分娩期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2,18(35):127-128.
[5] 周澤華.人性化全程護理陪伴分娩模式對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3(31):419-420.
[6] 王合麗.“一對一”全程陪護分娩助產模式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16(9):340-341.
[7] 周立娟.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4,35(9):1990-1993.
[8] 柴春瑜,芮雪峰,陳一鴻.共情在產婦分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4,13(10):972-9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69
江蘇 221400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yī)院產房(王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