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花
近年來,低分子肝素鈉作為一種新型抗血栓劑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冠狀動脈支架術后等,它由普通肝素分解強化而成[1]。該類藥物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液透析時預防血凝塊形成等。與肝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抗栓作用強、出血危險性小、副作用少及不需試驗檢測等優(yōu)點[2]。但其副作用是不可避免,常見的皮下出血可引起皮膚瘀斑和紫癜,不僅造成患者的局部疼痛,而且影響治療效果。為了減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發(fā)生,我院采取改良的注射方法,對減少注射低分子肝素鈉引起的皮下出血和疼痛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穩(wěn)定型心絞痛均需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7~82 歲,平均(54.31±4.60)歲。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36~81 歲,平均(53.80±4.21)歲。兩組患者入院時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凝固時間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均無異常,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取平臥位,從常規(guī)的臍周上下左右放射部位注射,左手緊繃腹部皮膚,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針栓,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呈30°~40°快速刺入皮膚,進針深度為針頭的2/3,回抽無血后注入藥液,拔針,注射后用干棉簽迅速按壓針眼10 min,力度以皮膚下陷1 cm 為度。
1.2.2 觀察組 采用改良注射法[3],注射前,常規(guī)擦拭皮膚,并用熱毛巾熱敷注射部位約3~5 min,在熱敷的同時按摩注射部位。熱敷后進行消毒,操作者用拇指和示指提捏腹壁皮膚,使其形成褶皺,在褶皺最高點垂直進針。回抽無血后,快速推注注射藥物,一般在10~15 s 內注射完。拔針,繼續(xù)保持提捏皮膚3~5 min,不按壓進針部位。
1.3 療效評估
1.3.1 疼痛評估 采用數(shù)字分級法(NRS),用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分級標準為:0,無痛;1~3,輕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讓患者自己圈出1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
1.3.2 皮下出血評估[4]注射后12 h 用直尺測量出血范圍,未出血(皮下發(fā)紅)、輕度出血(<1 cm)、中度出血(1~2 cm)和重度出血(>2 cm)。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12 h 出血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12 h 出血程度比較(例)
低分子肝素鈉由普通肝素分解強化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肝素濃度,其生物利用度達90%以上,能充分發(fā)揮其降低高凝狀態(tài)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方法簡便、吸收良好、低度抗凝、作用穩(wěn)定而持久等優(yōu)點,并且無需作凝血機制檢測[5]。但由于注射部位疼痛和淤血等不良反應,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一定的影響。
陳妃娟[6]設計自身左右手對照試驗中,注射前用熱毛巾熱敷注射部位,可以顯著減少皮下出血和疼痛,且有效的按摩也可以達到同等的效果。這可能是熱敷和按摩可加快局部皮膚血液循環(huán),減低局部藥物濃度[7]。注射時捏起皮膚形成皺褶直至藥液注射完畢不能放松,這樣能使皮下間隙擴大,細小血管松弛,便于藥液擴散、吸收,同時能對局部損傷的小血管起直接按壓、止血及有效防止注射后藥物沿注射孔道反流的作用[8]。另外垂直進針和拔針可減輕對皮膚的損傷,減輕出血和疼痛。針頭拔出后不需要按壓,可減少藥物對注射部位的局部刺激和擠壓,避免了因擠壓導致毛細血管的破裂出血形成局部淤血[9]。
結果顯示,改良的注射方法在患者中應用起到了較好的效果。觀察組出現(xiàn)重度疼痛的只有2例,而對照組則發(fā)生12例。而12 h 出血程度顯示,觀察組出現(xiàn)重度出血的僅有1例,36例患者無出血現(xiàn)象;對照組重度出血有12例,24例患者無出血現(xiàn)象,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應用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時,采用改良注射法可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鈉導致疼痛及皮下淤血的不良反應,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康復。
[1]李 嵐,徐燕紅.改良注射法在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中的應用價值[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7):31-32.
[2]張竹青,賈曉燕.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方法的改進[J].護理研究,2009,23(12):3322-3323.
[3]Akbari Sari A,Janani L,Mohammady M,et al.Slow versus fast subcutaneous heparin injections for prevention of bruising and site pain intensity[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7):CD008077.
[4]張燕秋.改進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方法對皮下出血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1,14(5):738-740.
[5]施 金.淺析低分子肝素鈉的注射方法[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12):120.
[6]陳妃娟.熱敷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減少局部皮下出血及疼痛反應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23):3898-3899.
[7]黃仕明,陶 明,左 娟,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的改進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7):647-648.
[8]郭小菁.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對擇期冠狀動脈介入患者皮下出血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11):825-826.
[9]趙冰冰.改良注射方法在預防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和疼痛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200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