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
摘要:有一種理念在烏克蘭教育界長存,便是中小學教育階段所有音樂教師有責任使每個孩子能夠接觸音樂、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感知并提高其藝術修養(yǎng)。中小學合唱隊是發(fā)展兒童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訓練手段一直是各音樂教師積極研究和探討的對象。本文重點論述烏克蘭中小學合唱隊初級階段指導教師著重訓練的幾個方面,以期與中小學音樂教師及廣大合唱愛好者共同探討合唱訓練技巧。
關鍵詞:烏克蘭 合唱 訓練 初期階段
合唱在烏克蘭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人們喜愛,民間流行的各種儀式民歌常為多聲部歌曲,廣大中小學對于孩子的合唱訓練極為重視。除了常規(guī)學校,音樂學校也會專門組建合唱隊,使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合唱訓練。
學校成功組建合唱隊后,其每個隊員的學習是從認識合唱指揮用以表達聲音狀態(tài)的各種手勢開始的,經(jīng)過多次練習和排練,從節(jié)奏簡單的單聲部歌曲,逐漸過渡到節(jié)奏復雜的多聲部歌曲。一般來說,合唱隊的首要目標就是使隊員的聲音做到均勻統(tǒng)一,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兩個聲部或三個聲部的合唱。
中小學合唱訓練的初期階段,烏克蘭的音樂教師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一、加強音準的訓練
在合唱音樂的進行和發(fā)展中,音準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強學生的音準訓練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顯得非常突出。
當?shù)氐囊魳方處焸冋J為造成兒童音準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聽覺發(fā)育尚未完全對音準造成的影響;
2.聽力和演唱之間配合的不協(xié)調;
3.發(fā)音器官和聽覺器官異常;
4.缺乏團隊的演唱經(jīng)驗;
5.模仿成年人演唱時的壞習慣;
6.對歌曲的演唱缺乏自信;
7.內向或者過于活躍的性格;
8.對音樂缺乏興趣。
除此之外,變聲期嗓音色彩的轉換,也可能使音準發(fā)生變化。
大多數(shù)音準欠佳的孩子會自覺向正確的音高看齊,但也有一些孩子無法做到這一點。作為老師的責任是盡量使每個孩子都能很好地掌握音準,而不是把合唱團體中音準不好的學生開除出合唱隊,這一直被公認為是非常不好的做法。
教師應該了解每一個學生嗓音發(fā)展的特點,在歌唱和訓練時加強音階訓練,認真聽取每個孩子的歌唱, 找出孩子音準不正確的地方,比較正確的音高,形成孩子內心聽覺中穩(wěn)定的音階。
烏克蘭音樂教師認為孩子在合唱教室中的座位非常重要,音準不好的孩子最好坐在第一排靠近老師的地方,或者在他旁邊安排一個音準比較好的孩子。音準訓練中非常重要是針對孩子音樂聽覺的訓練,只有在聽覺系統(tǒng)中逐步形成正確的音準和音程概念,孩子才能準確地歌唱,教師應該多鼓勵孩子放下音準的包袱,積極放聲歌唱。
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所音樂學校內,進行了一個比較有趣的音樂實驗。這個實驗根據(jù)學生的音準程度把學生分成了幾組:
第一組:沒有樂器的伴奏也能準確地演唱整首歌曲;
第二組:在老師或樂器的伴奏下可以演唱整首歌曲;
第三組:整首歌曲中只有個別幾句比較準確;
第四組:只有個別的音比較正常;
第五組:在整個歌唱過程中沒有音準概念的學生。
針對不同的學生,在合唱訓練時,音樂教師分別對每組提出不同的演唱要求:
如一組二組演唱整首歌曲,三組四組被分配為演唱某些樂句或聲音,五組則注意配合歌曲的節(jié)奏形式。使用這種方式進行訓練,孩子從一個組轉到另一個組大概需要一個學期的時間(5組到4組,3組到2組)。學生分組后,在合唱隊演唱的過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音樂才能,增強了自信,對于組別的轉換,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這種差異教學法的關鍵是教師引導所有的孩子去“聽音樂”——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地辨別音高,隨后加以靠攏和提高。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教學方法。比如自然音域比較高的孩子,可以負責較高音域的演唱,而其他一些孩子講話聲音比較低,自然音域比較低,則負責在低聲部演唱。
烏克蘭著名音樂教育家別拉博爾達娃在歌唱訓練中,習慣使用“象聲詞游戲”來訓練音準。比如她指導孩子學習杜鵑“咕咕”叫的聲音,“咕咕”在鋼琴上的音高從c2到a1,是一個小三度音節(jié),或者模仿槍聲“乒乓”等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音響,形成不同的音高概念。她排練孩子表演歌曲童話、歌曲故事,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用他們喜愛的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及對正確音準的模仿。例如歌曲《貓之家》,當孩子扮演“小老鼠”按門鈴的時候,會根據(jù)劇情的需要演唱不同的音高。所有這些方法主要集中發(fā)展學生的聽力,增強學生音準的概念,通過反復的模唱逐步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
還有一些其他的手段用于解決孩子的音準問題,比如音樂教育家古力高娃把學生音準的培養(yǎng)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合唱隊成立的雛形階段,即剛剛開始訓練的4、5節(jié)課,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集中學生合唱時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聲音質量以及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
第二階段:隨后的5-10節(jié)課(有時候15節(jié)課),進行差異化的小組訓練。在這個階段聲樂技巧的學習方法是相同的,但針對每個小組需要完成的任務卻有差別,并對某些音準方面弱的學生進行單獨教學。
第三階段的工作步驟如下:先確定一個聲部,進行齊唱訓練以加強聲樂及合唱技巧,然后嘗試改變調性或者進行兩個聲部的訓練,逐步擴展到3-4個聲部的訓練。
另外,大量的欣賞音樂作品對訓練學生的音準有很大的影響,學習音樂常識,聆聽不同類型與題材的音樂,召開音樂作品座談會等對提高孩子的音準也有很大的幫助。
不斷修正和提高孩子的音準是烏克蘭學校合唱隊教師的重要工作,教師的任務是針對每一個聽力欠佳的孩子加強訓練,指導音準好的同學帶領音準不好的同學,強化學生對音樂基本和聲的理解,以達到有能力正確地演唱有伴奏及無伴奏合唱作品。
二、多聲部歌曲的常規(guī)訓練
為了完成全面的音樂教育,必須進行多聲部作品的訓練。多聲部合唱歌曲有利于發(fā)展和弦聽力,感受歌曲調性,提高音準的精確性,提升藝術品位。合唱隊隊員能夠演唱兩到三個聲部的合唱作品,必須首先發(fā)展他們對和弦的聽辨能力。只有具備分辨多個聲部音色旋律的能力,才能做到整體合唱的聲部均衡。
有著多年教育經(jīng)驗的音樂教師艾琳耶娃的合唱排練體會是:訓練兩個聲部以上的合唱,開始階段可以進行一些程度簡單的歌曲,用來給予學生一些心理準備的時間,使孩子能夠體會到兩個聲部和諧的美感、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及比單聲部歌曲更為飽滿的音響效果。選擇簡單的、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曲目,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所訓練的第一首二聲部歌曲要求能夠達到,孩子可以從“耳朵”到“心靈”完全掌握的程度。
二聲部歌曲排練成功的關鍵在于熟練掌握單聲部齊唱,在烏克蘭《中小學音樂課的方法建議中》寫到:“合唱聲部的和諧統(tǒng)一是建立在異口同聲的基礎上的,教師首先要統(tǒng)一合唱團每一個單聲部的聲音。”大多數(shù)烏克蘭教師認為如果要進行兩個聲部的演唱,必須首先具備純凈的單聲部齊唱。齊唱不僅僅是正確地演唱旋律,同時也鍛煉了每個個體之間聲音的良好配合,集體協(xié)作的能力。
接下來進入的是兩聲部歌曲演唱的籌備期?;I備期的訓練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聽覺訓練。學生能夠正確區(qū)分兩個聲部的音樂動機。開始時學生可以學習區(qū)分歌曲中主旋律和伴奏旋律,進而分析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或者用樂器演奏伴奏聲部,使學生逐步了解和弦的組成。
輪唱練習。熟練掌握歌曲中需要演唱的音階,使學生可以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準確地演唱出旋律,然后進行兩個聲部輪唱歌曲。輪唱之前需要準確地把握節(jié)奏,如果輪唱過程中再組織學生配上幾件簡單的打擊樂器,會有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勁頭高漲。
根據(jù)多數(shù)音樂教育家常年的教學經(jīng)驗,輪唱是連接單聲部齊唱和多聲部合唱的有效橋梁。兩個聲部甚至三個聲部的輪唱是非常便于訓練的,聲音效果顯著,并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聲部分散的技巧。
烏克蘭聲樂教師中對于開展二聲部訓練另外一種觀點是,開始時進行音程平移練習。根據(jù)音樂教育家?guī)炖锔咄薜慕?jīng)驗,一些音準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完成這種訓練,從而演唱簡單的三聲部歌曲。這種訓練的好處僅僅是音程的平移,而嗓音的運作,旋律線的進行,節(jié)奏以及音區(qū)是相同的,便于學生掌握和學習。然而,在同一時間演唱三度音程相隔的旋律還是比較困難的,會對學生自身的音準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也正因為如此,往往也能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
根據(jù)作品的不同,一些音樂教師也會采取分開兩個聲部進行單獨教學,這兩個聲部之間旋律線可能上下方向不同,節(jié)奏也有較大差異,可以使兩個聲部的學生分別熟練掌握各自聲部后再進行合唱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在孩子能夠自信地演唱各自聲部的基礎上,進行聲部和諧的訓練。
在合唱隊訓練的實際操作中,兩個聲部開始階段的訓練會根據(jù)作品和學生程度的不同采用多種方法綜合訓練。例如二聲部歌曲《Слети к нам, тихий вечер》(一個寂靜的晚上飛到我們這邊來),基礎音樂學校的教師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采取的就是綜合教學法:
第一步,所有的合唱隊學唱并背會第二聲部(伴奏聲部),達到有表情的完整地演唱該聲部,聲音整齊統(tǒng)一,隨后不用伴奏齊唱。第二步,進行旋律聲部的教學,用元音“a”哼唱整個旋律,部分學生演唱第二聲部旋律,用做和聲伴奏,如果學生不能掌握,則繼續(xù)演唱第二聲部,如果旋律演唱正確,則可以兩個聲部同時演唱。在訓練的過程中由于第一聲部是旋律聲部,旋律線比較突出,便于掌握,教師可以給予第二個聲部一些優(yōu)勢,比如,第二聲部唱歌詞,第一個聲部只唱元音或者讀節(jié)奏,等到學生全部熟悉掌握以后再加入歌詞,使兩個聲部完美融合,完整演繹歌曲。
三、加強學生興趣的訓練
眾所周知,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可以幫助他們克服許多學習上的困難。要提高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必須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同時,教師訓練合唱的方式方法、選擇的曲目以及其人格的魅力都會對學生興趣的產(chǎn)生起到影響作用。
小學生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喜歡做游戲,這個特點被廣泛的應用到音樂教學當中。低年級的孩子活躍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但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通常會全神貫注,效率極高。通過一些音樂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組織能力,鍛煉他們的意志、機敏、勇敢等品質,使得其音樂專業(yè)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個人素質在游戲中都能得到發(fā)展與提高。這些素質對低年級的合唱訓練非常重要。
以音樂童話為例。這是一種角色扮演的游戲。開始時教師提醒孩子們,這個童話不是一般的童話,是用音樂來表述的,童話是這樣開始的:
孩子們在森林里采蘑菇,為了避免迷失方向互相呼喚“啊嗚”,(上方四度音程,e-a),而啄木鳥回答說“杜克—杜克”,(同一個音,但是高八度)。所有的合唱隊員跟隨教師的指揮演唱,不用伴奏。
隨后請孩子們對故事進行補充和發(fā)揮:
——我們的故事是個簡單的音樂劇,因此劇中所有的鳥、野獸、人類都不說話,而是用歌唱旋律來表達。
——在森林里孩子傾聽布谷鳥怎樣歌唱。“咕咕”(音程向下三度,小字二組c到小字一組的a)
——他們來到了麻雀窩。麻雀一開始很驚慌,發(fā)出的聲音非常哀怨,緊張、著急,“七克—七林克”,(向上的小二度,小字一組b到小字二組的c)
——但是孩子使鳥兒們安靜下來,演唱歌曲 《一切都很平靜》。為了能夠使它們真正平靜下來,歌聲需要唱得非常連貫、順暢柔和。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情景、人物以及所需要的歌曲可以由學生自己設定。
關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在烏克蘭中小學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即興演唱一些旋律,音樂學校低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可以完成一些簡單旋律的創(chuàng)作。學生也可以嘗試寫一些小歌、模仿生活中出現(xiàn)的某些聲音、跟著老師模仿節(jié)奏,或者為歌曲配一些很簡單的和聲等。這些活動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合唱技巧的興趣。
合唱是中小學音樂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對聲音的定義和形成是音樂修養(yǎng)的基礎,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合唱技巧,展示歌曲的藝術形象,并能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及音樂鑒賞水平。合唱訓練的最終目標是使孩子經(jīng)過合唱學習愛上合唱,感受音樂魅力,使學生整體素質得以提升并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魏煌,侯錦虹.蘇聯(lián)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朱梅梅.淺析中小學童聲合唱訓練[J].甘肅教育,2006,(14).
[3]顧曉華.中小學合唱訓練方法探索[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4]邵凌春.童聲合唱對兒童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意義[J].大舞臺,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