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玉嬌
摘要:莫扎特最負盛名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歌劇史上具有不可撼動的獨特地位。本文通過對凱魯比諾詠嘆調(diào)《你們可知道》的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特色和歷史地位進行簡要分析,肯定了它的獨特性和藝術性,希望能為歌曲的演唱和再創(chuàng)作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詠嘆調(diào) 凱魯比諾 《你們可知道》
一、凱魯比諾詠嘆調(diào)的創(chuàng)作背景
莫扎特是世界知名的作曲家,生于18世紀奧地利一個皇室樂師之家,自幼喜愛歌劇,11歲就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一生中聞名海外的20幾部作品涵蓋了歌劇類型的各個方面:意大利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被騙的丈夫》、《唐璜》、《女人心思》、《開羅的鵝》等;意大利正歌劇《狄托的好心》、《克里特王伊多美紐》等;德奧歌唱劇《魔笛》、《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等以及其他不勝枚舉的節(jié)慶劇、音樂劇、幕間劇等,我們今天分析的《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選自意大利風格的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第二幕第三場,是劇中男仆凱魯比諾吟誦的詠嘆調(diào)。
凱魯比諾在《費加羅的婚禮》中是伯爵夫人的貼身男童,身份是仆人。劇中的凱魯比諾正處在少年和青年之間的微妙年齡段,尚不夠成熟,卻對朦朧的愛情產(chǎn)生了向往,并將自己的愛戀對象定為天天要面對的伯爵夫人,產(chǎn)生了單相思的感情。而《你們可知道》的場景正是凱魯比諾身著戎裝來向大家告別,女仆蘇珊娜鼓勵他將剛剛寫就的一首歌在伯爵夫人房間中當面唱給夫人聽,伴奏樂器起初是六弦琴,后改為吉他伴奏。
男仆凱魯比諾的角色在歷史上幾經(jīng)更迭,最初在18世紀是由閹人歌手來演唱的,因為詠嘆調(diào)的高難技巧難以用于童聲,之后在維也納應觀眾要求改為了女聲,凱魯比諾的角色勝過了劇中蘇珊娜這一女高音的演唱,作為女中音唱出的詠嘆調(diào)同樣膾炙人口,得益于這首詠嘆調(diào)的內(nèi)容、情感、曲式、旋律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與以往平面化的劇作不同,開創(chuàng)了歌劇的新時代。
二、《你們可知道》的藝術特色
(一)《你們可知道》的樂段分析
作為經(jīng)典演出曲目,這首詠嘆調(diào)原名Canzona Cherubino,也被叫做“凱魯比諾的抒情小夜曲”,在演出的時候改為吉他伴奏,以小夜曲的曲調(diào)推出,逐漸引出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內(nèi)容,將憧憬戀愛的懵懂少年凱魯比諾刻畫地生動真切,把他對愛的幻想和幻滅糅合在一起,激動和害怕、歡樂和盼望此刻都融匯在歌曲里傳唱出來,下面我們借由此曲樂段的分析來剖析《你們可知道》的藝術價值和魅力。
歌曲開篇的前奏選取了歌劇中第一、三句的韻律,高亢甜蜜,加上蘇珊娜在旁撥動琴弦伴奏,十分和諧。當凱魯比諾繼續(xù)演唱時,樂曲有了#4這一音符,預示著下一段將出現(xiàn)離調(diào)。B段落在F大調(diào)上面經(jīng)過14小節(jié)后,又降成A大調(diào),10小節(jié)后回到開始的F大調(diào),之后歌曲的后部采用了隱隱約約、時斷時續(xù)的急切音調(diào),這種回旋往復體現(xiàn)了凱魯比諾“愛你在心口難開”的煎熬心境。最后歌曲找回了B大調(diào),重現(xiàn)出A段的主題,并重復了兩次,略有不同的是第三句尾聲的音符,并加了一句“美好的愛情在我胸懷”。結尾連續(xù)的同音反復既簡明又直接地描述了凱魯比諾心中對愛情的隱隱騷動,將整個樂曲涌向了高潮。
在歌曲的第二部分里,曲式結構采用單二部曲式樣,雖說單二部曲卻并不單調(diào),在接連幾個轉調(diào)中明快爽朗的F大調(diào)和憂慮不安的f小調(diào)相互交替回轉,將凱魯比諾的憂郁不安、激動難平的心情表達地酣暢淋漓。一連串若有若無、急促短暫的音型,像一只小鹿在凱魯比諾心中,也在觀眾的眼前跳躍追逐,表現(xiàn)了少年的心神不寧,也讓觀眾體會到了初涉愛河的甜蜜和不安。最后重現(xiàn)整個歌曲主題,與第二部分開頭重疊呼應,一曲終了。
說完主曲,再來談談伴奏。這首詠嘆調(diào)的伴奏曲與演唱人聲配合地相得益彰,儒雅的木制樂器嵌入回旋的樂曲之中,奏出平行三度的背景,為凱魯比諾細膩的內(nèi)心活動做出良好的鋪墊。
(二)凱魯比諾詠嘆調(diào)的演唱和演奏技巧
凱魯比諾詠嘆調(diào)盡管描寫的是一個少年不成熟的感情,卻在問世以后成為了音樂界作曲法的典范。每一位次女高音或是女中音都會拿這首歌作為自己的必修曲目,無論是極為抒情的詠嘆,還是頻繁的曲調(diào)轉接,都將一個天真爛漫、渴望愛情的少年形象刻畫地栩栩如生,因此想要準確演繹這首傳世佳作,就必須結合戲劇場景,吃透凱魯比諾的微妙感情,母音稍稍在后,不要像子音那樣將氣向外排出,找回共鳴,讓音色渾圓飽滿。
三、凱魯比諾詠嘆調(diào)的藝術特色
《你們可知道》這首詠嘆調(diào)作為歌劇史上一顆璀璨的恒星,它獨特的藝術特色將同時代的歌曲遠拋在后,通過對這首詠嘆調(diào)創(chuàng)作背景、曲式結構、人物塑造等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它基本的藝術特色有以下幾點:
(一)劇情與時代的緊緊跟隨
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代表了18世紀啟蒙主義社會的思想和情感,平民化的曲調(diào)和唱詞首次擺脫了貴族唱腔,將劇情和人物都設定在平民的感情基礎之上,無論是作為主角的費加羅,還是勇于挑戰(zhàn)伯爵權威的女傭蘇珊娜,亦或我們今天主要分析的男仆凱魯比諾,他們通過詠唱自己不變的平民立場,公然蔑視貴族特權,這在當時的文學藝術界都屬先鋒創(chuàng)作。
(二)樂曲與人物的緊密貼合
從上所述,莫扎特對于每個人物形象和每個場景的調(diào)度都稔熟于心,他摒棄了之前閹人歌手不自然、不淳樸的唱腔,曲調(diào)和曲式靈活變化,歌劇配器多樣,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樂隊,用不同的音色塑造不同的人物,以此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立體豐滿起來,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三)平實與個性的獨特交融
劇中真切自然的人物和靈巧多變的樂章巧妙搭配,樂曲是為人物和故事服務的,通過不斷的閃回和離調(diào)、單雙二部曲的運用刻畫了凱魯比諾這一少年的個性,將激動、憂郁這些難以表現(xiàn)的情感順利表達出來,不枉亨利·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樂》里稱莫扎特為“所有時代最偉大的音樂劇天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分析樂曲、剖析戲劇人物、總結藝術特色,可以從凱魯比諾詠嘆調(diào)《你們可知道》中升華出可供后人借鑒吸取的演唱與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通過分析經(jīng)典,感受歌劇的魅力和作曲家的偉大,從而為今后的藝術之路找到應有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朱敬修.西方音樂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2][英]約翰·羅瑟里.莫扎特傳[M].王朝元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劉鳳琴.莫扎特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凱魯比諾藝術形象的塑造[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4]任麗華,戴雄.莫扎特歌劇藝術特點初探[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03).
[5][美]保羅·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楊燕迪等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