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克華
【內容提要】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引入新課是教學的重要和必要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新課引入,不但會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動機和興趣,還能起到承前啟后,建立知識聯系的作用。本文將淺談數學課的幾種導入方法。
【關鍵詞】數學 導入方法 探索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教學行為方式。它是課堂教學的序幕,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離不開一個精彩的“課題導入”“靈巧的導入”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迪學生智慧的靈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猶如一杯醇香的清茶,點點滴滴沁入學生心田,讓他們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狀態(tài)。使他們的思維處于高度積極主動狀態(tài),這對于提高整節(jié)課的課堂效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我通過努力探索和試驗,總結出了數學課的幾種導入方法。
一、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疑問,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后,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F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么樣?這種方法讓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fā)現新知識。
三、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fā)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fā)現真理的快樂。
四、反饋導入法
根據信息論的反饋原理,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后導入新課。如在上直角三角形習題課時,課前可以先擬一個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討論。
五、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加以掌握。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guī)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CA,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記得牢。
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后,師生共同證明。
六、強調式導入法
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的重點,而圓是平面幾何重點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
總之,數學的導入法很多,關鍵就是要創(chuàng)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huán)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激發(fā)求知欲,使學生處于精神振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為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設計導入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導入要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防止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拉硬搬。
第二、導入對學生接受內容要有啟發(fā)性,以便使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
第三、導入要有趣味性。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表現出主動積極和自覺性,學習時輕松愉快,學習效率自然會高。
第四、導入語言要有藝術性。要使新課的開始能打動學生的心弦,像磁鐵一樣牢固地吸引住學生,因此,需要教師講究語言的藝術。
第五、導入新課的時間不宜過長。它只是課堂的開頭,是為教學打開思路,不能喧賓奪主。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化新課的導入,精心設計適合課題特點的導入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導入新課在整個課堂中的作用,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丁華中.中學數學課堂導入的設計[J].祖國·建設版,2012,(1):32-33.
[2]張曉明.對初中數學課堂導入設計的探究[J].語數外學習·上旬,2013,(8):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