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是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我們務必深入思考怎樣加強青少年責任感教育,應正確引導這一支重要的力量。要真正做到正確引導這支力量,我們就要考慮有哪些影響這支力量的因素。
關鍵詞: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影響因素
現(xiàn)今社會,青少年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會被許多因素影響,有一些事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現(xiàn)象,也因此而被人們不斷放大,被社會關注。例如,大學生因感情失敗殺人案件、在學校因為考試或遇到其他一些小的挫折而自殺的案件等。這些,雖然只是青少年群體中的個案,但這些案件足以引起我們整個社會對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憂慮。我們在擔憂的同時,更應該去反思,為什么有的青少年社會責任感會如此缺乏?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途徑培養(yǎng)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呢?調(diào)查研究顯示,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即個人素養(yǎng)、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一、個人素養(yǎng)對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影響
青少年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的重要因素之首就是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而個人素養(yǎng)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一個人擁有很高的個人素養(yǎng),那么,相對應地其價值觀念就會很明確。
雖然關于怎樣做人,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大家在一點上是都認同的,那就是富有責任心。是否具有責任心,這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他人的信任,能否成功走向社會的關鍵因素,這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能否立足的關鍵因素。其實,這還是一個人能否自己獲取幸福的重要前提。很難想象,一個斤斤計較、毫無責任感的人可以在人生的答卷上涂上精彩的一筆。那么,真正富有責任感的人會擁有什么樣的品格呢?是認真做事,踏實能干嗎?是的,但除此之外,我認為還可以再加一條,那就是知錯能改,并勇于承擔相應的后果。
有一些青少年之所以不敢主動承認錯誤,是怕一旦承認了錯誤就否認了自己的能力,會讓人覺得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晌覀儜撜J識到,有一些失誤跟我們的能力是沒關系的,可能是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導致,或者,即使真的是我們的能力問題,也應該正視它,因為個人的行為會形成一種慣性,一個對自己的錯誤都不敢面對的人,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人,很難想象他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對家人、對周邊的人付出更多的關愛。而勇于面對錯誤并負責到底的人,卻一定可以贏得別人的尊敬。承認錯誤并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我們有理由把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處事的原動力,把誠實守信的道德意識作為處事的基本準則。正如《圍爐夜話》里所說:“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p>
應當說,責任心可以養(yǎng)德,更可以樹德,而責任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社會責任心,一旦作為一種群體行為,形成一種氣候,它彰顯的就不僅僅是責任二字,它在反映一種精神面貌,乃至一種社會精神和社會風尚。
二、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影響
家庭環(huán)境是孕育青少年發(fā)展的第一課堂,也是青少年發(fā)展最初的最重要的環(huán)境,包括物質(zhì)和心理兩個方面。家庭的心理氛圍是以父母的情緒感染為核心,通過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家庭人際交往、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文化素養(yǎng)等反映出來的由家庭成員的感情、興趣、愛好、態(tài)度、言行等綜合而成的心理時空,表現(xiàn)為個性化的家庭情調(diào)和氣氛。家庭成員的彼此信任、理解,處理問題時謙虛和善,面對問題時積極向上,相互支持,充滿信心,這都是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很有利的幫助,可見心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很大的。家庭教育并不是簡單地說幾句話,也不是堅持一陣子就能奏效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而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為孩子潛能的開發(fā)奠定良好的基礎。家長應該主動為孩子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孩子能夠在民主平等寬松自主的家庭氛圍中學習。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對親子之間的溝通、孩子的智能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孩子與父母相互教育影響的發(fā)揮以及孩子父母的共同成長,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六大報告曾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學習型家庭的創(chuàng)建勢在必行。
三、社會環(huán)境對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影響
清朝末年,梁啟超寫下了《少年中國說》,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影響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會,而今,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各種思潮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沖擊和影響著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的文化和糟粕并存。比如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這些思潮影響著一些青年人,也使他們迷失了方向,被金錢異化,這些錯誤觀念危害社會風氣的同時,還影響著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越是社會思潮紛繁復雜,越需要主旋律來引領,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意識,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和主導權越是要牢牢掌握。
在一般情況下,人的主觀努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環(huán)境的,但環(huán)境同樣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著人。因此,我們的前人歷來重視對所處環(huán)境的選擇,主張“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青少年會被不好的社會風氣影響,產(chǎn)生負面的效果,但是青少年同樣會在好的社會風氣影響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在給大學生講思政課時,會穿插一些社會上見義勇為和好人好事的案例,同學們對這些有德行的人都會心生敬意,紛紛表示要以這些人為榜樣,這就是典型的、好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積極的引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懊夏溉w”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由此可見,社會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我們小視,也是我們應當高度重視的。
參考文獻:
[1]陳留彬.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評價實證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7,(11).
[2]崔生祥.有責任才有競爭力[J].WTO經(jīng)濟導刊,2005,(06).
[3]陳美英.中華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學校道德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1.
[4]劉飛,劉義.責任感問題的理論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5]沈曉陽.論責任的內(nèi)涵、根據(jù)、原則[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責編: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