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萍
【摘要】本文中分析了母語對英語學習的正負遷移影響,并就如何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抗母語干擾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由教師巧妙引導,激發(fā)學生感知力;使用語法-翻譯法教學;增強對比意識;教師可以不定時穿插母語等四種解決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母語 干擾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28-02
農(nóng)村初中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前,母語意識已經(jīng)植根于思維里,在進行英語的學習時,難免會受到母語的各種影響,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分別被稱作正遷移,負遷移。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克服負遷移,通過對比母語與英語之間的異同使學生正確并深刻的理解英語。
一、中國英語教學與學習中,母語正負遷移影響
1.正遷移影響
英語語言規(guī)律與我們的母語之間有不同,但是也存在著很多相同之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是建立在母語的基礎之上的,母語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多正面影響,有助于學生英語的學習。比如英語里的元音的發(fā)音與拼寫都與中文的拼音十分相似,如:[?蘅][?藜][i][u][e][a:][?藜:][?蘅:][i:][u:]與漢語的“a、 o 、e、 i、 u ”單韻母對應。由于學生已經(jīng)熟練的掌握了拼音的發(fā)音,所以在學習英語發(fā)音時就會感覺相對簡單。漢語與英語在表達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漢語中有“紙老虎”一詞,英語中同樣有“a paper tiger”詞語,再如中文中有“膽小如鼠”,英文中有“as timid as a mouse”,中文中的“丑小鴨”與英文中的“an ugly duck”。在語法中, 英語與漢語同樣存在很多共通之處, 例如:I always study English.是由代詞、副詞、動詞、名詞組成,在句子中作為主語、狀語、謂語、賓語,這與漢語中:“ 我經(jīng)常學習英語”的結構是相同的。中英文中這些相同的特征能夠輔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促進英語成績的進步。
2.負遷移影響
由于在農(nóng)村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少,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相較于城市小很多,母語對于英語的學習干擾就更明顯。由于兩種語言存在差異,思維中固有的母語意識會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套用母語語法去學習英語語法,就會造成很多錯誤的出現(xiàn)。如:英語與中文在語序上的差異,英語總是將重點放在前面,然后再說次要的內(nèi)容。我們會用中文說“我明天坐火車去北京”,在英文中卻是不同的表達方式,“I will go to Beijing by train tomorrow”,英語中先說“我去北京”,將“坐火車、明天”的內(nèi)容放在后面。再如英文表達“我很喜歡它”是“I like it very much”,而不是“I very much like it ”。所以,如果在學習英語時如果單純地將母語作為參照物,會導致句意曲解等各種問題出現(xiàn)。
二、如何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抗母語干擾的思考
1.教師巧妙引導,激發(fā)學生感知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外也要加強英語的閱讀,培養(yǎng)英語語感。課上教師巧妙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感知力,例如:教學生學習英文歌曲,引導學生產(chǎn)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模范電影中的經(jīng)典片段,這既可以讓學生學習生詞,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按照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由幾個同學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組織情景對話,通過這種形式輕松完成教學要求。
2.使用語法-翻譯法教學
漢語的語法都是以“ 主+ 狀 + 謂 + 賓 ”作為基本架構的,英語的結構其實也是有它的基本核心結構。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有五種: 1. 主語+謂語(不及物動詞) 2. 主語+謂語(及物動詞)+賓語 3. 主語+系動詞+表語 4. 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 主語+謂語+賓語+補語 基本上所有句子的結構都是上述五個中的一個。由此可見主語、謂語、賓語、表語、補語都同屬于句子的基本成分;狀語只是句子的限定成分,可以沒有。教師通過使用語法-翻譯法對學生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 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英語基本句型的強化聯(lián)系,再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充分掌握英語句子分析的技巧。
英語中的大部分句子都是由這幾個基本句型演變出來的,通過對這些基本結構的掌握可以讓學生擺脫對英語學習的畏懼感,提高自信心,逐步消除英文中各種復雜長句帶來的壓迫感。
3.增強對比意識
英語中“Dont you want to go?”回答 “Yes, I do.”是說“不,我想?!倍?No, I dont.”卻是“是的,我不想?!钡囊馑?。如果把“ Yes, I do.”理解為“是的,我不想?!卑选?No, I dont.”錯認為是“不,我想?!蹦蔷驮斐闪艘馑嫉耐耆嵉?。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英語與母語之間的區(qū)別,增強學生的對比意識,認真幫助學生分析母語與英語之間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兩種語言的不同,從而提高對英語的學習效率,這樣才能做到對抗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引導學生加強母語與英語在語言結構與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對比,增強對比意識,加深對英語與母語區(qū)別的理解,形成正遷移,預防負遷移,增強差異的敏感性,培養(yǎng)對英語語言結構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掌握。
4.教師可以不定時穿插母語
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不定時的穿插插母語,將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時用中文,可通過案例解析與反復聯(lián)系促使學生形英語思維習慣。此時教師可以借助母語,將母語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幫助學生對英語作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為正確地理解英語的含義。
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接觸英語的途徑少,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熱情,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英語,勤加練習,強化英語與母語之間區(qū)別,引導學生發(fā)揮母語的正遷移、克服它的負遷移,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35-149.
[2]李建平.基于心理模型的二語詞匯習得[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