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雷 華飛
【摘要】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過:“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于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边@句話生動而形象地闡明了學習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孩子們的生活,在生活中要引導他們學習語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嘗試從這幾個方面做起:為學生創(chuàng)建情境化的教學環(huán)境;以教材為點,以生活為面,進行生活化教學;知識延伸,深入生活;踐行生活,感悟內容。只有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將文本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整合起來,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 情境化 生活化 延伸 踐行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85-02
“拿著課本進課堂,以一紙試題定乾坤”這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真實寫照。如今,這種傳統(tǒng)教育模式正隨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边@一理念的確立而發(fā)生著改變,引導我們走出誤區(qū),走進學生生活。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于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边@句話生動而形象地闡明了學習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貼近兒童生活的兒童文學作品把學生體驗生活的渠道拓展開來,給學生一個重感自己生活的機會,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語文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語文。
因此,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孩子們的生活,在生活中要引導他們學習語文。那么,應該怎樣去做呢?
其一,為學生創(chuàng)建情境化的教學環(huán)境
這里所說的教學環(huán)境主要指教室??纯唇淌遥赫n桌擺放齊整,優(yōu)秀作業(yè)欄、圖書角等分布均勻,班報上寫滿了學習內容等。然而,要更好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就必須對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加以改善,應該讓其更多地洋溢著溫馨的兒童生活氣息和濃濃的童真童趣。如老師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和同學們一起動手,把教室布置成多種不同的風格,讓學生在綠綠的草地上、在蟬鳴的林間小溪旁、在豐收的原野里、在雪花的祝福中學習語文。同時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室里開辟植物角和動物角,讓孩子種花養(yǎng)草……這樣的具有特色、充滿童趣的教學環(huán)境,就像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開展的不僅僅是語文的學習,學到的也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更培養(yǎng)和塑造了他們濃厚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其二,以教材為點,以生活為面,進行生活化教學。
以往,學生好比一個個小鳥,張大嘴巴等著老師來喂食。而老師呢,則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灌輸更多的知識,封鎖了學生的思維。新《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現(xiàn)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讓學生做進步的現(xiàn)代人。新標準下的新課程更貼近學生生活,其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具有開放性。這就要求我們不再墨守成規(guī),要跳出教材,走進學生生活,在教學中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去理解、去體會。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識字5》識字環(huán)節(jié),在交流各自的識字小竅門時,有的學生說“老師,《西游記》里有個‘火焰山,我認識那個‘焰字?!薄霸谏钪袑W習生字,你有心?!庇械膶W生說:“‘易字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來記‘請勿打擾太陽就是了,以前爸爸曾讓我猜過。”“這個很有意思!”有的學生說:“老師,把書從這個地方挪到那個地方就是‘移。”“這個方法真不錯……”我的話還沒說完,就又有同學舉手說:“老師,我認識‘斤,昨天我跟媽媽去超市買米還看到了呢?!笨?!學生不同,他們的生活經歷不同,記字的方法也不同。對此,都一一給予肯定,而不是強調必須用哪一種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認識、去學習,那樣更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其三,知識延伸,深入生活
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如在學習《找春天》一課時,引導課前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春天,課前交流時學生一個個歡天喜地, “柳樹長葉了”;“我看見小草長出來了”;“桃花開了”;“蝴蝶、蜜蜂飛來飛去”……學生爭先恐后?!澳銈冇^察得很仔細,說的也都正確,很好。咱們看一看作者是從哪里找到了春天?!睂W生此時迫不及待地紛紛打開書認真讀起來……學完課文,問學生,你對自己剛才說的春天滿意嗎?學生一個個搖起頭?!昂?!那你學完了課文能改一改么?”學生不甘示弱。 “蜜蜂們忙著采蜜”;“蝴蝶在花叢中跳起了舞”;“小草鉆出頭看我們玩”……雖然說的很簡單,但是不難看出,兩次截然不同。在知識拓展中,學生開闊了眼界,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知識。
其四,踐行生活,感悟內容
脫離了生活實踐,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將所學應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進入生活角色,在生活實踐中進一步感悟課文思想。如教學《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課時,我這樣引導學生:為了不讓體諒父母的難處,替他們分憂,你打算怎么做?并要求學生回家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打算。第二天我讓他們匯報,同學們的做法是五花八門,有的“我昨天吃完飯幫媽媽洗碗了,讓媽媽多休息一會?!薄拔易蛱鞄桶职执繁沉??!薄拔?guī)蛬寢尶吹艿芰恕!薄瓱o論是哪一種形式,都使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了體諒父母是一種美德的道理。
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遵循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將文本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整合起來,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