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械深耕技術就是在不打亂原來表面土層結構的情況下,利用現(xiàn)代化機械代替人力實現(xiàn)對耕地土壤進行超過一般耕作深度的松動、翻動以及混合,不但能夠改善土壤中水、氣、泥的三項比例關系,而且可以促進肥料、雨水、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為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提供更加適宜的環(huán)境。深耕技術在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將就機械深耕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項進行闡述。
關鍵詞:機械深耕;農作物;作用;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S233.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13.022
1 深耕機械化技術的作用
以小麥為例,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根系大部分在25~30厘米之間活土層中生長發(fā)育,而用舊式耕作手段或者普通機械翻地耕深只有15厘米左右,不但滿足不了小麥根系的伸展需求,而且會降低肥料的有效利用率,久而久之,熟土層厚度逐漸減少,犁底層厚度逐漸增加,很難滿足小麥生長發(fā)育時對土壤的要求,糧食產量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影響。深耕技術不僅能加深耕層改善通風透氣與蓄水能力,還能消滅雜草和減少蟲害,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了農業(yè)生產的過程。深耕機械化技術的大力推廣以及廣泛應用,對旱作農業(yè)的發(fā)展有著相當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1.1加深耕層,改善通風透氣與蓄水能力
相比于通常的農作物作業(yè)方式,深耕后的土壤會變得更疏松,透氣性能會加強。深耕增強了土壤對雨水的吸收速度以及強度,避免了在土壤表面形成徑流,肥料熟化速度加快,深耕對地表植被不產生破壞,不翻動土層,減少土壤表面無效的水分流失的新型耕作方式。深耕可改善土壤結構,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收益,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化機械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
1.2消滅雜草,減少蟲害
深耕能有效的消滅雜草, 減少病蟲對農作物的危害。雜草生產傳播很快,不易消除,深耕技術將不易消除的雜草耕入犁底,窒息而死,變雜草為供農作物生長的有機肥料。與此同時還能對潛伏在土壤較深層處的蟲卵、病菌、蟲害起到徹底殺死的作用。消滅雜草、減少蟲害,利于農作物種子萌動發(fā)芽和提高土壤的肥力,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
2 深耕機械化技術的注意事項
深耕所使用的機械分為鏵式犁和圓盤犁。應用最廣泛的機械是鏵式犁,它具有良好的翻垡覆蓋性能,深耕后能保證植被的完整性,回立垡較少;圓盤犁體作為耕作實體,其耕作時牽引阻力較小,耕作過程中帶刃口的圓盤旋轉,能切斷草根和小樹根,切碎干硬土壤。圓盤犁特別適于高產綠肥田地區(qū)的耕作,具有良好的通過性,圓盤犁不足的地方是溝底不平,呈月牙狀,深耕效果不夠均勻。
2.1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進行深耕的設備體型大,速度快,危險性也大,操作時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閑雜人等不允許靠近機器,以避免人員傷亡。使用時注意在起動發(fā)動機前,應當仔細檢查連接件、緊固件是否固定牢靠,焊接件是否脫焊。仔細檢查發(fā)動機的冷卻水、柴油或機油的余量是否滿足使用要求,若不夠應及時補充。特別注意的是,機械前進、倒退或轉動前必須將機械升起,離開地面后才可操作,避免造成傷害。
2.2深耕時間
深耕時間一般選在農作物收獲之后立即進行,或者選在當地雨季開始之前進行,一般2~3年進行一次,這樣有利于將農作物的殘茬以及雜草盡快翻進土中,消滅雜草,將雜草變?yōu)轲B(yǎng)料,減少蟲害,消除后顧之憂。同時還能充分地接受降水,快速地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和成長,為農作物的發(fā)育提前創(chuàng)造良好適宜的環(huán)境,從而提高產量,增加農業(yè)收益。
2.3多方面保障深耕質量
深耕作業(yè)時要求耕深一致,行距一致,耕作深度因地制宜,各不相同,既要考慮耕作期間當地的天氣狀況和種植作物的種類等條件,又要考慮勞動力、勞作工具以及所施肥料的實際情況;耕層比較淺的區(qū)域,應當逐年加深耕深,操作時盡量防止把過多的深層生土帶入耕層;在干旱地區(qū),深耕后在地面持續(xù)干旱的同時又沒有水源進行補充的情況下,耕深應適當淺一些;對于鹽堿地區(qū),也要注意不能一次犁得過深,防止加重耕層土壤的鹽化程度;在深耕時,農具應與深耕機械有效配合使用,從而保證耕層達到適宜的厚度以及合理的耕層結構;深耕的時候,由于土層加厚,土壤的養(yǎng)分缺乏,這時配合施有機肥料,可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與生長,有效加快土壤肥力的恢復。
3結語
自改革開放實行土地承包制度以來,一家一戶的種植經營方式較為普遍,但單個耕地面積較少,基本用不到大型機械進行耕地整翻,造成土壤耕層逐漸變淺,土壤表層死板,土壤結構以及蓄水能力越來越差。解決耕地土壤質量逐漸惡化的現(xiàn)狀,只有使用大型機械對土地進行耕地整翻。機械化深耕技術實質是不翻土的耕作作業(yè),在不打破原有地表的耕層結構的情況下,利用大型機械滲入耕層深處進行土壤松動,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增加耕作層的透氣、滲水、通風能力,打造虛實并存的耕作層。深耕的最終作用是增加土壤的有機元素含量,加快雨水滲入速度以及總量,改善土壤耕層結構等,在現(xiàn)代化農業(yè)生產中,深耕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防止蟲害方面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因此深耕技術在當前農業(yè)生產中應得到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萬勇.談談機械深耕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業(yè),2014,(4):85.
[2]楊婕,錢本芳.組織農機深耕作業(yè)促進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J].云南農業(yè),2012,(5):46-47.
[3]李曉瑞.機械化深耕滅茬整地與秸稈還田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9):319-319,324.
[4]林春麗,郭玉杰,劉晶,等.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12):314.
[5]孫繼芳.淺析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意義[J].新農村(黑龍江),2014,(20):151-151.
作者簡介:王德強,遵義市匯川區(qū)團澤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