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興 (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shù)劇院 075000)
小議“口梆子”伴奏樂器之特點和發(fā)展
劉桂興 (張家口市口梆子藝術(shù)劇院 075000)
晉劇是山西的代表劇種。隨著地域之分布不同,它還流行于山西周邊的陜西、內(nèi)蒙、河北的張家口一些地區(qū)。由于歷代藝人的傳承中的演變,使這個外來劇種演唱、音樂等方面在人們接受中都不斷發(fā)生著變化。
就張家口“口梆子”音樂也同樣不可避免的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和發(fā)展。比如伴奏中的樂器“四大件”(本地戲曲樂隊又加進二胡又稱為五大件)。對原始的定位和它的風格特點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那么它的變化具體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下面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供同行們共同商確;
“二胡”,晉劇主要樂器四大件(即板胡、二弦、三弦、四弦)是晉劇音樂伴奏的古老歷史悠久的絲弦樂器。其中板胡為領(lǐng)導樂器(即主弦)。而“口梆子”中又有些不同的區(qū)別和運用。為了更好的在戲中做到托腔保調(diào)效果,在原有四大件中加進二胡。二胡之所以被接納到這個樂隊之中是因為他有以下特點:一、音色同板胡有著共同清脆、柔和的音樂特點。二、“口梆子”調(diào)式為“徵”調(diào)式(即5125屬和弦)主音為“5”。那么板胡“D”音“5”和二胡的“D”音“5”恰好形成一個八度。也就是說板胡G調(diào)為6 3弦,二胡“G”調(diào)為5 2弦構(gòu)成了互補關(guān)系,近似京劇樂隊中的京胡與京二胡的關(guān)系。三、由于二胡的介入,增加了主旋律的力度和厚度。所以二胡是“口梆子”樂隊不可缺少的一門主要樂器。故而“口梆子”樂隊主奏樂器為“五大件”之稱。
六十年代郭蘭英錄制的晉劇《鍘美案》唱片中,絲弦樂器只有板胡、二胡兩件樂器伴奏,效果非同一般。很受當?shù)兀◤埣铱冢┤嗣竦膼鄞???梢姸凇翱诎鹱印敝械淖饔糜泻蔚鹊闹匾?/p>
“板胡”,口梆子“板胡”在前輩藝人們的演出實踐中逐漸同山西的演奏方法有了明顯的區(qū)別。特別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更為明顯。山西板胡在演奏過程中嚴禁壓(柔)弦,似手壓(柔)弦就是犯規(guī)。但口梆子不然。板胡G音中的兩個八度(即中音1和高1)是講究壓弦的。除此外其他音位也是禁止壓弦的。這樣使整個演奏中壓(柔)與不壓(柔)形成鮮明的對比。演員唱的更舒服了,而使整個演奏效果,增加了彈性和美的感覺。
“四股弦”為彈撥樂器,D音(5)比三弦(彈撥樂器)高一個八度。音色清脆、透明。人們稱它的聲音如珍珠落玉盤清晰動聽。里弦為定為(2)(A音)外弦“5”為D音。四股弦雖然屬于高音樂器,但里弦定為“A”音失去高音樂器的效果。所以里弦發(fā)出的聲音低沉,缺乏穿透力,達不到演出所要求的效果。加之整個樂隊音量同時出現(xiàn),更聽不見“四股弦”里弦效果。鑒于這種情況,口梆子在彈奏時會棄里弦的運用,而是將所有的音符在外弦上運作,這樣的演奏效果提高了很多。
我們所彈奏的四股弦里,由于外弦的跟弦(5音)里弦兩根弦(2音)雖然發(fā)出的聲音較寬但和一根弦相比,就不如一根單弦產(chǎn)生的聲音純凈、水靈給人以明亮、透明的感覺,聽起來非常靈巧。鑒于“四股弦”音區(qū)中里弦的音位輕低、雙弦有時發(fā)出的音散的效果。為此,口梆子采用一根外弦彈奏手法。60年代張家口青年晉劇團區(qū)山西巡回演出時,在省文化廳組織的座談會上,文化廳對該團樂隊的四股弦提出了單獨表揚。為此,使用單根彈奏確實將每個單音和串音清楚的反映給觀眾。到80年代本團樂隊對于四股弦中所存在弊端又進行一次調(diào)整、探索;將里弦定為“D”音,外弦定為“G”音,這樣里外弦各拉高四度,效果非常好,整個四弦的音量全部反映出去。這是一次成功的突破和飛躍!終于克服了四弦存在的不足。使整個音量全部到位。效果真棒!
由于張家口距北京很近,受京劇、評劇打擊樂之感染,而觀眾對于京劇打擊樂也并不陌生,所以前輩藝人早已接受京劇鼓點:“四股頭”“垛頭”“馬腿”等的利用和本劇種一起使用。每逢演出武戲開打時樂隊便將梆子打擊樂器換為京劇打擊樂器,給武打造成一種新的氣象。和前面文戲相比又增添了一種新的色彩。增強了武戲的力度,所以演員演得有勁,觀眾看的起勁。當?shù)氐挠^眾對京劇打擊樂更加情切、認可。增加了觀眾對完美藝術(shù)的追求和美的享受。
以上是戲曲音樂工作者在不斷的演出實踐中,對原有的樂器做了些音色和樂器購置做了些調(diào)整。使演出效果在不斷的提高和發(fā)展,使其緊跟時代,被人們所接受。相信“口梆子”戲曲音樂隨著時代的步伐在不斷的探索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