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秀珠
(浙江省平湖市新倉鎮(zhèn)醫(yī)院,浙江 平湖314205)
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筆者用半夏厚樸湯加減結合藥物天突穴穴位注射治療慢性咽炎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共120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1例,男22例、女39例,年齡23~49歲,病程20天~5年。對照組59例,男17例、女42例,年齡21~50歲,病程2月~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慢性喉痹診斷標準。咽部檢查充血呈暗紅色,黏膜干燥,變薄或增生肥厚,咽后壁濾泡增生,每年急性發(fā)作次數大于3次。
治療組:用半夏厚樸湯加減。藥用制半夏9g,制厚樸10g,茯苓10g,玄參10g,南沙參10g,北沙參10g,柴胡6g,小麥20g,浙貝母10g,生薏苡仁20g,炒薏苡仁20g,蟬蛻6g,桔梗9g。咽部發(fā)癢者加炒地龍10g,木蝴蝶9g;咽部有痰者加炙紫菀10g,炙款冬花10g;夜寐欠安者加合歡花20g,夜交藤30g;肝氣郁結者加郁金10g,綠梅花10g。加水600mL,中火煮至200mL,每日1劑,分兩次飯后溫服。另用甲鈷銨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針1mL混合注射液2mL于天突穴注射。
對照組:用西地碘含片(浙江眾益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片,每日3次口服,清喉利咽顆粒(安徽桂龍藥業(yè)公司)2包,每日2次沖服。
兩組均治療1個月后統(tǒng)計結果。
治愈:癥狀和咽部癥狀完全消失,半年內無復發(fā)。顯效:癥狀和咽部癥狀部分消失,1個月內無復發(fā)。未愈:癥狀和咽部癥狀無改變或加重,1個月內復發(fā)。
統(tǒng)計學處理用χ2檢驗。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性咽炎屬中醫(yī)“慢性喉痹”范疇。為臟腑虛弱、咽部失養(yǎng),或邪客于咽部所致。以咽部不適、咽部黏膜腫脹、咽后壁濾泡增生、咽黏膜腫脹或萎縮為特征,以虛火喉痹多見[1]。
半夏厚樸湯中半夏化痰散結、降逆和胃,厚樸行氣開郁、下氣除滿,茯苓、薏苡仁健脾滲濕,玄參、南沙參、北沙參[2]利咽生津,蘇梗寬胸理氣,桔梗載藥上行,貝母化痰散結。全方辛苦合用,有寬胸理氣、健脾化痰散結功效。天突穴主治打嗝、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甲鈷銨合利多卡因針天突穴注射可以消除咽部堵塞感、異物感。因此,中藥內服結合西藥穴位注射治療慢性咽炎效果甚佳。
[1]葉秀英,王明陵,焦以南.清咽合劑治療急慢性咽炎126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6,22(7):402.
[2]劉曄,孫敏,湯合杰.沙參麥冬湯加減辨證治療慢性咽炎34例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4,27(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