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來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試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聽力課教學
李秋來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聽力課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一門專項技能課,它不同于漢語綜合課和口語課。當前的聽力課堂存在諸多教學問題,為了達到良好的聽力教學效果,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并找到一些恰當?shù)膽獙Σ呗浴?/p>
聽力課 定性 問題 策略
聽力教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呂必松曾經(jīng)指出:聽力是聽別人說話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話語理解能力。聽、說、讀、寫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四部分,而“聽”是整個語言教學技能的關鍵,“聽”是其他三個部分的主要基礎。因此,聽力課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來說意義非凡。
談到“聽力課”,首先要定性,要準確區(qū)分“聽力課”、“口語課”和“綜合課”。如果定性不準,就很容易將聽力課上成綜合課,誤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誤區(qū)。
(一)什么是綜合課
所謂的綜合課也叫精讀課,主要特點是綜合教學,主要任務是全面進行語言要素、語用規(guī)則和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全面進行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把語言要素、語用規(guī)則和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與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教學。簡而言之,就是教學內容比較全面,各方面都要當重點來講。綜合課圍繞語言基本要素與相關文化內容進行綜合性訓練,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漢語的能力,這門課有融合性特點,處于主干、基礎地位,是各專項技能課的紐帶與核心。
(二)什么是聽力課
聽力課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一門獨立專項技能課,而且是專項技能課的核心主干課程。通過聽覺器官對聽到的漢語信號進行接收和解碼,包括辨音、辨調、辨重音和節(jié)奏等。在此基礎上運用語法知識并結合上下文,理解整個句子或段落所傳達出來的有效信息。聽力課的重點在“聽”,由于漢語在語調、語氣、詞匯和句式上的靈活多變,因此導致聽力教學的難度非常大。
(三)什么是口語課
漢語口語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漢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的專項語言技能課??谡Z課是學生通過編碼、發(fā)碼、傳碼、收碼和解碼五個階段完成的。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多練習口語,達到即時交際的目的。
以上是關于三種教學課型的基本介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綜合課是聽力課和口語課的母系統(tǒng),而聽力課和口語課是綜合課下的子系統(tǒng)。因此,我們在教授聽力課時,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聽力課中涉及的生詞和語法一定要講,但是如何講、講到什么程度是值得關注的地方。在聽力課中,我們只要將基本的詞義和用法講給學生即可,千萬不要將其作為重點,如果這樣就將聽力課上成了綜合課。聽力課不只是聽,更要聽說結合,但是聽多少,說多少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聽力課中,當然要以聽為主、說為輔。在聽力課中進行適當?shù)目谡Z訴說是合理的,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也有幫助,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說在聽力課中一定要適可而止,避免將聽力課上成口語課。因此,聽力課的難度可想而知。
有聽力老師自嘲“自己就是個放錄音的”,這在外行人看來,大都會這樣認為,其實不然。正因為存在這樣的誤區(qū),才導致當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聽力課堂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不管是我們學習外語的聽力課堂還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聽力課堂,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放錄音——學生作答——教師提問——更正答案。從這一過程來看,大多數(shù)步驟是由教師操縱的,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因此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相對減弱,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長此以往就形成沉悶的課堂氣氛。因此,要借鑒口語課的教學經(jīng)驗,在聽力課上有聽有說,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參加課堂教學而非被動接受。
目前聽力課的教材也有個別問題,從教材的設計和針對性上來說都有些許欠缺。首先來說教材設計,每一課聽力內容模式大同小異、沒有新意,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聽覺疲勞,沒有新鮮感,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其次是教材的語料設計,有些聽力材料過于陳舊,缺少實際應用價值,有的聽力材料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可接受性和能接受性差。因此編寫教材時,要對語料進行精心選擇和充分預測,保證聽力材料的可行性。
(二)重視程度低,教學效果不佳。
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但是聽力課堂上卻很少有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學生普遍不重視聽力課,雖然他們明知聽力對于提高語言交際技能很重要,但真正的課堂卻無法控制。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但是聽力課老師缺少教學經(jīng)驗,很難把控聽力課的教學。聽力課大多是年輕老師授課,他們沒有足夠的教學技巧和實踐經(jīng)驗,再加上課時較少,教師的積極性和熱情就會降低,導致教師忽略這一課型。因此針對以上問題,要做出一些改變。從校方來說,要重視對師資的編配,聽力課堂應該讓教學經(jīng)驗豐富、課堂把控能力強的老教師擔任;從教師來說,要提高教學技巧并且掌握恰當?shù)慕虒W方法,不至于出現(xiàn)單調的課堂模式;對學生來說,要提高自己對待聽力課的興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各方面都有所改變,目前較弱的聽力教學效果肯定會有改變,聽力課受冷的教學局面也會得到緩解。
(三)聽力課授課內容單一
學生普遍喜歡上綜合課卻不喜歡上聽力課,原因究竟是什么?綜合課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學到各方面的知識。綜合課的知識構成是多方面的,包括聽、說、讀、寫、譯,每一部分教師都會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無論是技能知識還是人文知識,學生都能學到,因此他們在綜合課上表現(xiàn)得積極活躍。但是聽力課基本上就是那幾個循規(guī)蹈矩的死話題,而且缺乏訓練的新樣式。我個人覺得可以適當增加中國歌曲的聽力練習,這也是提升學生聽力技能的一個有效方法。選取一些學生喜歡聽、速度適中并且能夠代表中國風的歌曲,這樣能提高學生上聽力課的興趣,使單調的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不同課型,有不同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針對聽力課的教學方法,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聽前準備
當學生做聽力題時,應該做好聽前的準備,包括預習、預測和預設等工作。上聽力課前,教師應該給學生留適當?shù)念A習作業(yè),讓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聽。與此同時,學生要熟知本課出現(xiàn)的生詞,消除生詞在聽力中的障礙,針對聽力題目中出現(xiàn)的選項,學生可以預測聽力材料的相關內容,并對可能的答案做出預設,這樣在聽力訓練中就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有些聽力材料是需要特定的歷史背景知識才能做出來的,也是目的語國家的特有交際方式。因此,教師要在聽力進行之前,做好知識的鋪墊工作很有必要,以防因為交際語氣與交際方式的不同而造成學生對聽力材料的錯誤理解。語料背景知識的介紹,隨著教學進度的加深而逐漸減少。
(二)聽力過程中
在做好了聽前準備后開始聽力訓練。在聽力過程中,盡管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的預習準備,但是仍然會遇到一些生詞障礙,這就要求學生有跳詞猜詞的能力。有學者指出如果在聽力材料中有生詞,學生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這個生詞上。倘若有兩個陌生生詞連續(xù)出現(xiàn),學生就會覺得整句話都是無法理解的。因此,在聽力過程中,跳過不熟悉的詞是一種應變方法,同時學生要有根據(jù)整個句子的意思猜測出陌生詞的意思的能力。跳詞、猜詞的能力能夠對聽力的順利進行起到促進作用。
在聽力過程中,學生要能對聽到的信息做有針對性的記錄。有學生反映,整個句子聽完卻忘記了究竟講的是什么,或是句子聽懂了卻無法辨認出正確答案。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就是因為缺少相應的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聽力訓練中,做好簡單針對性的筆記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為答題提供依據(jù)。
(三)聽力的后續(xù)工作
聽力語料的結束并不意味聽力工作的結束。很多學生認為,聽完材料,教師更正完答案就算結束了聽力學習,其實不然。我們在對完答案后,要對做錯的題進行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該題的誤選,總結出聽力錯誤的原因,并認真總結,避免在以后類似的題目中再次出錯。教師也要進行教學反思,針對學生的典型錯誤做出相應的指導,并提醒學生要注意這類題的答題方法與答題技巧。因此,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錄音結束并不意味聽力訓練結束。
(四)教學媒體的選用
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是利用錄音機,但是現(xiàn)代的教學設施已經(jīng)很完善,教師可以有多種教學媒介的選擇。
利用多媒體教學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多媒體教學,使聽力課有了畫面感,學生能更加形象準確地理解語料內容,聽力中涉及的文化元素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這樣的課堂是充實、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對學生不太容易把握的語料進行重復練習。有學者認為,聽力課上,對學生所要聽的語料要提高重現(xiàn)率。
也可以利用語音實驗室。這種教學方式,一人一機并且有屏障,可以減少外界干擾,營造良好的聽力環(huán)境。能讓教師對所有學生都起到關注作用,教師可以一對一,也可以一對多,這樣師生之間的交流會增加。
聽力課的教學目的是訓練聽力理解技能,訓練的目的是促進對聽力內容的理解、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在聽力課中的應對方法。聽力課教學要和綜合課與口語課教學做好課型劃分,要針對當前聽力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出應對策略,將看似簡單的聽力課上好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留學生提高交際能力的重要技能。因此,聽力課要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
[1]李秋來.淺談語塊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新西部,2014(11).
[2]楊惠元.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6.
[3]王曉輝.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技法略論[J].北方文學,2010(6).
[4]央青.對外漢語聽力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8(5).
[5]盧福波.基礎漢語聽力課教學的三項基本策略[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