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
摘要:探索適切模式,把課堂教學變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催化劑,變成激活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及時雨,從而尋找到知識與情感的最佳結(jié)合點,從而讓每個學生的語言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授人以魚,只供一時之用,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引導、點撥與激發(fā),讓學生自己走路,曲徑探幽,才能有所領悟,有所掌握,也才能有所發(fā)展與提升。
關(guān)鍵詞:適切模式;激活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9-066-1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更是在語言文字中進行實踐活動,從而達到積累、運用的過程。作為聽障學校的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怎樣在每一節(jié)課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理分析、理解、整合與表達能力呢?怎樣把課堂教學變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催化劑,變成激活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及時雨,從而尋找到知識與情感的最佳結(jié)合點,從而讓每個學生的語言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呢?
一、探索適切的課堂模式
低年級語文課文大多選用的是一些簡單明了的小故事、或淺顯易懂的寓言、或文字優(yōu)美的童話或短小精悍的詩歌等,這些文章充滿了童趣和愛心,帶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想象力,多讀幾遍自然就一目了然。在長期的探討摸索中,我逐步形成“以師為主導,生為主體,讀為主線”的三種觀點和“讀中悟情、情中明理、理中悟道”的基本課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以我執(zhí)教的《狼和小羊》為例吧!
首先我請學生認真地看視頻聽課文,邊看邊聽邊體會感情,并且小聲跟讀,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初次感悟狼的兇惡和羊的溫和。緊接著,我安排學生自讀課文,從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自己去感悟詞語意義,去體會語氣的輕重緩急,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由時間是豐富學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條件?!蔽矣幸庠O置的自由讀書時間,就是要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再接著,我利用電教手段引導學生趣讀、樂讀。如出示幻燈“一只小羊、一條小溪、一只狼活動圖片,”便可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段“狼來到小溪邊,看到一只小羊正在那喝水?!痹谌ぷx中學習語言的文字美和水到渠成的文章的和諧美。在樂學中更深刻地認識到狼兇殘貪婪的本質(zhì)和羊溫順善良的品德,為下一步拓寬思路、標新求異作好鋪墊。最后,我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狼和小羊的頭飾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把讀推向了高潮,以此培養(yǎng)學生愛憎分明的感情,幫助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涵,從中明白壞人干壞事是不講道理的,并樹立與壞人壞事作斗爭的思想。
就這樣讀了書、誦了情、明了理、悟了道。正如語言大師呂淑湘老先生所說:“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逼咦x八讀,課文讀熟了,內(nèi)容自然也就懂了。通過表演,也就能把內(nèi)容表達出來了,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找準知識與情感的結(jié)合點
列寧說:“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fā)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币黄恼略谑熳x成誦、明理悟道的基礎上,我們應該考慮給學生一個創(chuàng)新的機會,還拿《狼和小羊》為例吧!
課文的結(jié)尾是這樣說的:“說著,狼就往小羊身上撲去?!蔽揖徒柽@個未完的結(jié)尾,及時激發(fā)學生想象能力與表達欲望:同學們,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狼往小羊身上撲去了,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首先想想,會有什么結(jié)果,或者說你希望是什么結(jié)果呢?故事情節(jié)讓原來的課堂頓時嚴肅、緊張,通過我這么一問一啟發(fā),給孩子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嚴肅、緊張的課堂炸開了鍋,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似乎還有很多辦法呢!請看同學們大膽而奇特的想象吧:
生1:狼正要向小羊撲去,忽然一聲槍響,狼重重地倒在地上,原來獵人趕來了;生2:狼向小羊撲去,小羊敏捷地一閃,狼用力過猛,一下子撲進小溪里,等狼從溪水中掙扎出來,小羊已經(jīng)逃遠了;生3:愚蠢的狼正要向小羊撲去,聰明的小羊靈機一動,說小溪里又來了一只會游泳會飛翔的惡狼,一定要和他分享羊肉,誰知,這只狼上了當,沖著溪水里自己的影子大嚷大叫,小羊趁機溜走了……
三、創(chuàng)設表達情景與機會
另外,我還在課后有意設置一道討論題:假如在生活中你碰到以強欺弱的事情,你會怎么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nèi)棠筒蛔∪齼蓛蔂幷摬恍?,各抒己見,使我再次領悟到找準知識與情感的結(jié)合點是多么重要,也使我再次感悟到一個充滿靈性和智慧的場面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欲是多么強烈,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我也抓住這一時機,給學生一個發(fā)揮自己才能和表達的機會,寫一篇日記,題目是“假如……”。在完成的作品中,孩子們都能在課堂交流模式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內(nèi)容豐富,故事情節(jié)各有千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就這樣,一篇課文在適切模式的引領下,在反復的吟讀以及適時的想象、討論與表達中圓滿完成了語文應有的使命:語言文字積累,思想教育,生活常識積累,知識活用,漢語言水平提升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俗語說:“授人以魚,只供一時之用,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彼晕艺J為教師尤其是聽障學校的語文教師應重在探索適切模式,在課堂內(nèi)外適時地引導、點撥與激發(fā),提升課堂實效,發(fā)展聽障孩子們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孩子們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夯實基礎,更為孩子們能更有尊嚴地生活,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質(zhì)量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