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婭
【摘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對學生開展體驗性、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書面語言表達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多措并舉,讓學生多寫多練,使學生的各種寫作技巧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小學作文 形式多樣 激發(fā)興趣 掌握要領 注重實效
在作文教學中吸收了合作教學的思想,注重在評改、評講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改變教師在評價作文時的單一模式和心理定勢,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另外巧用網(wǎng)絡,從而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下面結合自身語文教學實踐,談幾點提高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見解:
一、激發(fā)興趣
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自改作文的積極主動性;方法要得當,要適宜學生的心理,感召力強。簡要以下幾種:
1、借用典故,激發(fā)興趣。古今中外許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軼文趣事。如我國古代文學家賈島“推敲字句、刻苦求奇”典故;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對作文一絲不茍評改的故事;葉圣陶先生對文章語句精雕細琢的范例。通過講述著名作家錘煉字句,反復修改文章的故事,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意義融于故事之中,使學生認識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
2、樹立典型,激發(fā)興趣。在作文教學中,就地取材,指導學生修改作文訓練。一是結合學校舉辦的各類征文比賽,從中選擇一部分獲獎作品的優(yōu)秀生,讓他們介紹自身修改作文的經(jīng)驗和體會。用身邊具體實例激勵學生提高修改作文的積極性。二是利用本校往屆學生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讓學生傳閱,并組織對比討論再修改。從提高中談認識、談收獲,增強學生自改作文的信心。
3、示范修改,引發(fā)興趣。教師從學生習作中選出幾篇文章,分段寫在黑板上,進行示范對比修改。并用彩筆對用詞不確切、詞語搭配不當、語序不合理的等問題作文進行逐字、句更正標注;對段落銜接不緊密,立意不新穎,內容不充實的,做到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修改,甚至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改給學生看,還說明修改的理由。然后將修改好的作文讀給學生聽,使學生從中體味修改作文的樂趣,激發(fā)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主動性。
二、掌握要領
教師在傳授學生修改作文知識過程中,可遵循“從易到難、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分段指導。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自改作文的方法和要領,具體做法如下;
l、講評修改法。即教師把某次作文存在的主要問題核理成辮子,進行系統(tǒng)講評。講評譴詞造句及文采,抓語言關;講評選材、立意,抓審題內容關;講評文章構思,抓篇章結構關。通過這種講評方法,讓學生明確修改文章的方向,了解這次修改作文應主要修改什么,怎樣去修改,以緩解學生修改作文的難度。
2、自我修改法。多讀是培養(yǎng)學生修改文章的好方法。多讀具有抒發(fā)情感、開發(fā)思維等多重效果。學生自改作文,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最簡捷有效的閱讀方法,在反復多讀中修改自己作文。方法有四:一是輕聲讀。改正標點、用詞不當、錯別字等病癥;二是逐段讀。修改病句,調整語序;三是默讀。看選材是否合題義,中心是否突出,內容是否具體,層次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完整;四是品讀。也就是按照題義和寫作的要求,對全文進行整體品評、調整、潤色、梳理,以達到文章最理想的修改效果。
3、相互修改法。讓學生結對進行互改。俗話說,旁觀者清,修改作文亦然。讓學生結對互改作文,可設同桌、前后桌、前后左右交叉互改等多種形式?;ジ暮蠼辉髡咦愿?,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見,再進行商議修改,來達到滿意的效果。這種修改方式即訓練了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負責的精神。
三、注重實效
傳統(tǒng)的作文講評,老師可能會將精選出的范文挑選出來,由于條件所限,大部分老師往往采用的是當堂朗讀幾篇優(yōu)秀的習作,之后簡單說幾句了事。其實,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多數(shù)一頭霧水,根本沒明白老師所讀的文章所云,這樣也不可能真正全面的探討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師將其改進為每期點評幾名同學,一學期里盡量讓每名同學都能輪到一篇??蛇@樣還是僧多粥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上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如何改變作文評改的傳統(tǒng)思維的問題。
為了讓講評不走過場,真正發(fā)揮其作用,教師要另辟蹊徑——利用多媒體。每篇作文評改之后,先挑選出幾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其中成功的習作占多數(shù),也有一兩篇在寫作上出現(xiàn)典型問題的習作。之后,將它們制成文檔,成功的習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在多媒體上講評,作品與學生面對面,可感性強,避免了老師“獨奏”。具體操作時,老師先聲情并茂的朗讀成功的作品,將學生帶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讓學生對著討論、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于有問題的作品(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老師要事先聲明,這是討論、交流,不是批評),可讓學生先找出其閃光點,再組織學生進行“金點子”活動,共同討論如何加工潤色就能使之變成一篇成功的佳作。這樣,作文講評課上,學生成了真正的參與者,避免了只帶耳不動腦的被動局面。其好處還在于:成功的作品被打入電腦,投影到屏幕上,而且還有自己的大名,小作者的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其他學生寫好作文的欲望,因而,出現(xiàn)了學生盼著作文課到來的喜人現(xiàn)象,學生的寫作興趣極大的調動起來了,實實在在的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的作文水平在逐步的提高,成功的作品也越來越多。
四、選好題目
文章的標題如同一個人的眼睛,應該有著傳神的魅力,畫龍點睛的功效,擬好搶眼的題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又稱鳳頭。鄭板橋在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時說:“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比如有一次我給學生布置里一個半命題作文《——,你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作文交上來后大多數(shù)同學的題目是關于感恩父母的,描寫難忘的情誼的的,其中有這么兩篇題目在大家千篇一律的寫“情”的作文題堆中比較搶眼,一篇是《祖國,你在我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一篇是《對手,你在我心目中是最重要的》。而最讓人感嘆的是,這倆學生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全級前茅。說這話的意思,不是說好學生就一定作文寫得好,而是說最起碼在寫作上他們已經(jīng)注意到了,好的作文題本身就是一篇作文最大的亮點。
總之,只要跳出傳統(tǒng)的作文評與寫的模式,合理的運用評改、評講方式,巧妙的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等手段,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使作文不再成為師生心中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