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建芬
【摘 要】目前,很多家庭變故學生因為家庭特殊而感到自卑,甚至在那些生活幸福的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他們不愿主動談及自己的家庭、父母;不愿讓老師和同學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更不情愿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幫助。有很多家庭變故學生的行為還偏離常態(tài),心理出現(xiàn)障礙,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問題行為。于是,他們就被教師和同學們貼上了形形色色“標簽”,比如問題學生等。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能力面對自己的問題,并能處理好問題,問題不會永遠影響孩子。作為教師,我們更不必去指導孩子怎么做,我們只需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正確認識到問題,給他們自我改變的時間就可以。以下,是我利用集體幫助家庭變故學生所做的一些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公平保護;傾聽;等待改變
身處偏遠農(nóng)村小學,見到了太多的無知的家長,由于他們的無知草率與缺乏法律常識,使很多孩子的成長出現(xiàn)了困境。對于這些學生,作為教師該怎么做呢?顯然,這些孩子的家庭我們是沒法改變的,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家庭變故學生這種既自尊又自卑的雙重心理,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想學生之所想,選擇一種恰當?shù)姆绞綄ζ溥M行幫助,既滿足其物質(zhì)需求,又保護其強烈的自尊、平等的心理需求,以減輕其心理負擔。
一、觀察,不刻意保護不揭傷疤
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這些學生的問題,所以我們總想他們是多么的可憐,需要我們的關心和照顧,可有的時候,刻意的保護照顧并非能收到學生的感激。周是個孤兒,在我接到這個班的時候,以前的班主任就告訴我他沒有母親,父親也在去年患病離世,只跟奶奶生活,她一再地向我強調(diào)他是個很可憐的孩子,開學第一天,他的奶奶帶著他來報名,當著眾人的面流著淚提起他的身世,要我給他報營養(yǎng)餐。有一天下午,我第一節(jié)課剛要下課,就有一個穿著打扮得體的中年婦女找到班里,要求我能讓她帶周同學出去買套衣服,因為她馬上要回家了。我應了她們的要求,讓她帶他去買衣裳,也給他報了營養(yǎng)餐。近日,我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因為得到他人的幫助而心存感激,并沒有因此努力地加倍學習,還是很自卑,總是開小差。他似乎總想掩蓋他的身世,接受幫助時并沒有很樂意,也不穿那套別人給買的新衣服,為什么呢?很顯然,他不想讓別的同學感覺到他跟別人不一樣。那些幫助是在揭他的傷疤。這類學生固然需要幫助,但過度的幫助只能改變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他們的精神世界更讓人擔憂。教師要謹慎不在公眾場合揭學生的傷疤,不用經(jīng)常帶著憐憫的眼光看待他們。有很多學生因為年齡小家里發(fā)生變故,尚未懂事,并沒有感受到自己有哪里跟別人不一樣,可是,身邊的大人總是向他強調(diào),你是很可憐的,沒有母親等等,久而久之,他就真覺得自己很可憐,然后就很自卑。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孩子脆弱的心靈,把他們和其他同學同樣看待,是對學生的尊重。
二、行動,不動聲色在暗處引導
俗話說“家丑不可外揚”人人都有自尊心、虛榮心。家庭出現(xiàn)變故的學生不光有著物質(zhì)需求,同時還有渴望與人平等、被人關愛、受人尊重等情感需求。一名從事教育心理研究的老師說過:“每個人都有一些弱點不愿被人提及,貧困也是其中之一?!辈簧賹W生認為:如果我是一名貧困生,我雖然不會刻意去掩飾貧困,但我絕對不愿讓人知道太多。所以,在幫助引導的過程中,我應該作到盡量不讓被幫助的學生感受到我的引導。
(1)閱讀相類似的勵志故事。每天中午的閱讀課都是給學生自由閱讀的,學校有豐富的各種書籍,經(jīng)過仔細挑選,我選了幾本勵志書籍特意安排給幾位家庭較特殊、行為較反常的學生,比如《發(fā)現(xiàn)最好的自己》、《有一種財富叫苦難》等。閱讀課上,我給每個同學發(fā)書,有意地把《有一種財富叫苦難》給了唐煒峰。每個同學都認真地看書,我偷偷觀察唐,他津津有味地看著各種勵志故事,并沒發(fā)現(xiàn)我的刻意安排。閱讀課最后10分鐘,我們開始例行的交流討論,他沒有發(fā)言,我想這些故事總能給他啟示的,不說也沒關系。我還有其他妙招呢!
(2)借助活動,感受同伴帶來的溫暖。幫助學生打開心扉,光靠教師還不行,還是要靠學生幫助。我們知道中年級學生的秘密不告訴家長,也不告訴老師,而是告訴同伴。同伴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jù)了很重要的位置。于是,我開展一系列班級主題活動,每周五的活動課我們開展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的秘密只告訴你》等一系列活動?;顒又谐烁鞣N表演展示,還有溫馨的寫信傾訴,先寫一封我的煩惱給好朋友,再回一封安慰的信給朋友,就在這一來一往中,孩子們交到了好朋友,也找到了傾訴的好伙伴。
(3)向老師傾訴,尋求幫助。要相信孩子是很有韌性的。研究表明,其實他們并沒有那么脆弱,很多家庭出現(xiàn)變故的孩子,長大后都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那么我們教師,關心愛護這類學生是前提,但我們能做的并不是努力去改變,只要傾聽就好,當學生愿意通過各種方式向我們傾訴的時候,我們只需認真傾聽。孩子傾訴完以后,他的情緒得到宣泄,得到老師的支持,知道有老師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其實學生需要的只是這些而已。
三、善于留白,耐心地等待自我改變
留白,是教育的藝術,是一種等待,也是一種成全。面對“頑固不化”的學生,教師不要期望一蹴而就,有時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只要他們的表現(xiàn)不過于“放肆”,就不要窮追不舍,不要急于決戰(zhàn),可選擇“視而不見”,或者適當妥協(xié),或者點到為止。這樣,學生的厭煩心理、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教師也可從中尋找教育的契機。黃是我班里的怪才,他坐在教室最角落,從來不做作業(yè),成績中等。剛開學時,我看他一個人坐角落里,便要求把他加入到“快樂號”合作小組里進去,因為我們班全是小組坐一起,每組六人,按T型坐的,那一組剛好少了一個人。第二天,小組長就來報告黃不做家作,要害他們組扣分的,要求清除出組。我不動聲色,找到黃,讓他站在我身邊補作業(yè),接下來的幾天都讓他在校做好作業(yè),在講臺邊做作業(yè),他成績不錯,只要做都可以完成。兩周后,他會主動問我作業(yè),并告訴我每次作業(yè)沒做他是沒聽到老師布置,他酷愛看課外書,坐在角落時都沉浸在書海中,這也解釋了他不做作業(yè),成績依然中等的原因?!芭钌橹?,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教師不妨采取“以面帶點”的方式,加強集體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用集體的力量來影響、感召和激勵這些學生上進,實現(xiàn)“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一次,語文課上學習童話《幸福是什么》,我讓每組分角色表演讀,“快樂號”小組人不夠了,我想時機到了,便安排黃去幫忙,表演下來,他的表現(xiàn)沒讓我失望,那么長的課文,由于剛學,別人讀的都沒有他流利。我故意讓同學們來評價,不出所料,他們一致表揚了黃的表現(xiàn)。下課后,“快樂號”組長主動找到我,要求黃加入他們組,我故意征求黃的意見,他很羞澀但依然掩飾不了同學們對他肯定后的喜悅點點頭。雖然偶爾他還是會不做作業(yè),但都會及時補起來?!翱鞓诽枴毙〗M也接受了他。
當然,家庭變故學生出現(xiàn)了各種心理問題或行為失常,除去教師的教育失誤外,還可能有個人原因、家庭原因或者社會原因等。不管什么原因,作為教師,都應懷有一顆真摯的愛心,善待每一個學生,避免因自己的教育失誤造成問題學生,同時,盡心盡力呵護每一個學生,爭取讓他們有健康的心理,能快樂地生活。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第256、258期
[2]梁棟涵.《邁過心理意識上的那些坎》[M].合肥黃山書社,2011
[3]萬虹.《發(fā)現(xiàn)最好的自己》[M].吉林出版集團,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