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以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與家長溝通時,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和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到了家園溝通的順利與否。我們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家園溝通失敗的根本原因進行了解讀,并分析了不同的家園關(guān)系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同時針對溝通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操作性較強的解決對策。
【關(guān)鍵詞】家園溝通;思考;解讀;對策
一、家園溝通背景
幼兒的成長,受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三大環(huán)境的影響,每一方面都有具體的途徑。在家庭、社會中有書刊、影視、環(huán)境設施,家長及社會各種人的影響等等。所以,家庭不是幼兒教育的唯一實施者,教育活動也不僅局限于在家庭的院落之中,幼兒要參加家庭生活、學習和社會生活,要接受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這就需要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三者的相互配合、相互聯(lián)系。
二、問題的解讀
1.家園溝通失敗、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家長工作中,教師面對的溝通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擁有各不相同的個性和性格,也有著絕不雷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更應該講究語言藝術(shù),在和家長的交流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于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知識結(jié)構(gòu)、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則要做到分類管理。
2.不同的家園關(guān)系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能夠滿足人的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從而形成積極的歸因方式。家長是幼兒園教育活動最有力的支持者,在兒童的轉(zhuǎn)述與表達能力尚未健全之時,家長與幼兒園的緊密聯(lián)系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園關(guān)系,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理解、參與和積極支持。
三、家園溝通的對策分析
1.盡快構(gòu)建溝通的基礎——相互信任
在工作中,注重孩子的細節(jié),辮子是否松了,衣領(lǐng)是否翻整齊,衣服是否塞好等等,在離園前的一段時間內(nèi),我總是要一一檢查好,讓家長放心。另外,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教師的不急不躁、溫和淡定的形象會增加家長對教師的信任感;而一個自信的眼神、一抹時常綻放于嘴角的微笑能增加教師在他們心目中的親切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熟悉程度的增加,在教育孩子的共同目標的促使下,相信他們會漸漸回應教師的微笑和關(guān)心。
2.營造平等的氛圍——學會聆聽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以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尊重家長是有效溝通的首要條件。作為老師,應努力營造寬松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流,要尊重家長,善于聆聽,可以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tài)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如注視對方的眼睛,用簡短的話回應對方,用點頭表示認同等,使家長感到老師是真誠的,在關(guān)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從而樂意與老師充分的交流溝通,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3.掌握科學的方法——溝通技巧
(1)掌握與教育觀念不同的家長溝通的技巧。在與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時,老師先要向他們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今天學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還需要培養(yǎng)等,在這個過程中,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慢慢滲透,逐步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
(2)掌握與不同性格的家長溝通的技巧。家長的性格各不相同,在和不同性格的家長溝通時,我們也嘗試著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和他們進行交流。在和溫和的家長溝通的時候,我們盡量創(chuàng)造友善的環(huán)境,講話時面帶微笑,多以商量的口吻交談,鼓勵家長多發(fā)表看法。平時,我們也有意識地請姚姚媽媽來園看半日活動,向她推薦有關(guān)家教方面的文章,經(jīng)常性地和她約談。時不時地向她介紹姚姚進步的地方,幫助其調(diào)整好教子的心態(tài)。
(3)用形式多樣的家園聯(lián)系架起家園溝通的橋梁。家長的素質(zhì)良莠不齊,因此,教師要擔負起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的責任,不斷提高家長素質(zhì),努力使科學的教子觀念和教育方法成為家長朋友實施家庭教育的行為指南,才能為實現(xiàn)家園共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策略實施后的家園溝通現(xiàn)狀
實踐證明:家長是我們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最大的支持者和堅持者,是我們教師的同事和伙伴,贏得他們的支持與配合,對我們的幼兒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搭建家園溝通的良好平臺,讓家長成為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動參與者,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教育合力,才能使學前兒童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才能使學前兒童在“家園共育”的沃土中茁壯成長,才能為幼兒的發(fā)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共同促進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國良,羅曉路.教師教學效能感相關(guān)因素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01)
作者簡介:
孫榮霞(1987.6~),女,籍貫:富陽,單位:春江街道中心幼兒園,學歷:大專,職稱:幼教一級,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