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缺乏興趣需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找原因。從這兩方面入手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營造出一個豐富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通過音樂情景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
關鍵詞:中學音樂課堂;學生興趣;培養(yǎng)
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興趣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主動意識。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努力使教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從而增強音樂課堂教學效果。興趣的產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其理解音樂、喜歡音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活躍課堂氛圍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一、目前中學生對音樂課堂缺乏興趣的原因
(一)學生問題
學生處在青春期發(fā)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潮流的事物,因此對于流行音樂許多學生是趨之若鶩。然而我國目前中學音樂教材中大部分搜集的是一些通俗的民歌,國際名曲或者美聲等音樂,與學生追求新鮮潮流的思想背道而馳,這就造成了學生難以對教材中的歌曲學習產生興趣。同時,教材中的歌曲旋律不夠優(yōu)美,歌詞難記等等,這些原因也造成了學生不愿意花時間花心思去學習。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呢?這有賴于我們的教師從課堂入手采取相應的措施。
(二)教師的問題
一般而言,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僅能起到一個知識傳遞的作用。音樂課開始時,教師只是一遍一遍的讓學生記住所學歌曲的歌詞或旋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唱這首歌曲。而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這首歌曲,被動的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來記憶。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只負責“學”,兩者在本質上是相互脫離的,因此其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目前,我國的絕大部分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都是按以上模式進行的。曾經(jīng)有學者提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局勢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對教學的負責,從而喜歡上教師。同時努力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興趣,再加上喜歡的教師負責講課,在雙管齊下的作用下必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
(一)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某些歌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對該音樂的學習產生興趣。如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里選出兩位學生來分別扮演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角色為其他同學表演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在這里音樂課堂將變成“游戲課堂”,學生能夠對這樣的表演游戲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表演對歌曲理所蘊含的感情更易消化理解,少了一些晦澀復雜的感覺。同時這樣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手段使學生對一些非流行歌曲的抵觸心理也減少了,所以在學習起來時也更為輕松。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更易達到教育效果。除此之外,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也是極為重要的。
(二)給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
中學生的思維思想都比較活躍,因此其想象空間也比較廣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讓學生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提升教學質量。如《美麗的草原》這首歌,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播放一些有關草原生活的視頻文件,讓學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遼闊以及青青綠草,牛羊成群,藍天白云的美景。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過程中腦海里就會不自覺的浮現(xiàn)出這樣的場景,而自己就好像是在草原上奔跑的無憂無慮的少年。這樣的情景教學模式將實際生活與教學相聯(lián)系,在給與學生充分的感受聯(lián)想時感覺到音樂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從生活的各個角度去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再如,在學習日本歌曲《櫻花》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日本的櫻花文化,再給學生欣賞相關的圖片,學生在學習歌曲時就可充分感受到櫻花的絢爛浪漫之美,自己好像置身于粉色的海洋之中,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學生能夠對這首音樂充分的了解以及理解,在學習時也是歡快愉悅的。在情景教學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討論,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并以小組的形式來選出唱的最好的同學談談他對這首歌的看法以及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讓他們感興趣,有什么不足、優(yōu)勢,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便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三、音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課堂的氛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況以及自身的教學技巧綜合考慮,增強教學與學生的互動,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去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逼著強迫學習,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音樂具有較強的知識技能要求。因此,教師也需要擁有扎實的音樂功底來面對嚴格的教學要求。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會彈、會唱、會講的要求。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接觸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盡管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將多媒體技術帶入到了教學領域,通過多媒體對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的展現(xiàn),可以將教學內容最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藝術的渲染效果,與音樂世界近距離接觸。但是僅僅依靠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更近距離的課堂效應,和教師的引導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還需加強在樂器表演、舞蹈表演、歌曲表演上的學習,為打造更好的課堂效果做出努力。同時,有關音樂發(fā)展史,音樂領域的相關知識技能也是教師應該去學習的,緊抓目前的音樂潮流,與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教師。
【參考文獻】
[1]雷璇.淺談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1(03)
[2]黎敏琦.論中學音樂課堂優(yōu)化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2(18)
[3]苗金朵.生動的音樂課堂需要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3(01)
作者簡介:付麗,陜西師范大學2012級音樂學院碩士,學科教學(音樂)專業(yè),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