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濤
摘要:如何讓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更好、更快地融會貫通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是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教練式教學視角對中等職業(yè)《計算機基礎》課運用教練式教學法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如何運用教練式教學法提高中等職業(yè)學?!队嬎銠C基礎》教學實效性進行了若干思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教育;計算機基礎;教練式教學
一、引言
從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以來,本人一直從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工作。多年教學工作經(jīng)驗告訴我,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另一方面更要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yè)操作技能。如何將計算機理論知識轉化為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基本任務。隨著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大部分《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從教室轉移到了多媒體教室,學生基本上可以每人操作一臺電腦。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大都入學成績不高,文化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進而入學后在學習上有些困難,更缺乏自覺性。如何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實效性,是我們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教練式教學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筆者對基于教練式教學法如何提高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實效性進行了若干思考。
二、教練式教學法的含義及特點
(一)含義
我們知道在體育運動上,一名運動員想取得好成績,一般是體育教練先從理論到實踐教運動員某項運動項目的基本理論和做法,然后由運動員“練習”,在練習中有什么問題或不足,教練再指導修正不正確的行為,以至運動員掌握為止。而我們的職業(yè)教育各項技能的培養(yǎng)教學,包括高等和中等職業(yè)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呢?于是,我們的“教練式”教學模式或方法就應運而生了。教練式教學法的核心就在于教師將傳統(tǒng)的僅僅講授或傳授角色轉換為教練式的教師角色,在教師的導演下由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能動性練習,實現(xiàn)學生掌握一門職業(yè)技能的目的。
(二)特點
1、在“師”與“生”的關系上,傳統(tǒng)教學或課堂上,教師是主角,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或聽什么,學生是被動的接受主體。在教練式教學中,應強調學生是為主體,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不管“運動員”如何“蹩腳”,“教練”絕沒有代替“運動員”出場的道理,學生必須操作練習。
2、在“教”與“學”關系上,強調以“學”為主,“教”為“學”服務。教師的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接受程度和接受特點,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考慮我要教什么、如何教。因為學生不是“被動接受體”,而讓學生掌握才是“教學的目的”。
3、在“講”和“練”的關系上,強調以練為主,“講”為“練”服務?!熬殹笔恰敖叹毷健苯虒W模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主體”。因為專業(yè)技能的形成,不是“講”成的,而是“練”成的。沒有一個體育明星是靠教練“講”上領獎臺的,都是靠“練”磨礪出來的。教練式的教學法要求教師必須精講多練、巧講精練。
三、教練式教學法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中運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必要性
教練式教學法在中等職業(yè)計算機教學中加以應用,是由中等職業(yè)教育特點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對象——學生的特點共同決定的。中等職業(yè)教育是對具有高中階段文化基礎的人所進行的在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方面的教育。到目前為止升入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大部分為沒有達到普通高招分數(shù)線的學生,也可以說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招生的絕大部分學生為高中落榜生,這部分學生相對來說文化基礎知識比較差。因此,在中等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中,要增強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性、形象性、趣味性、參與性,并在教練式教師的導演和啟發(fā)下加強動手操作和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學習效果。
(二)可能性
教練式教學法能在中等職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加以應用,是由中等職業(y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特點決定的。《計算機基礎》是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基礎課程,熟練掌握這門課程,可以為以后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讓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更好、更快地融會貫通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是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與水平,一是要靠動手練習,二是要靠老師親臨現(xiàn)場教練式操作指導。這就意味著,在中等職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要導入教練式教學法,教師要在學生計算機操作練習中起教練作用。
四、用教練式教學法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實效性的若干思考
(一)用教練式教學法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實效性的幾個原則
如何在計算機教學中,使學生樂于其中,讓學生收獲更多?如何讓學生去自主學習,與老師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我認為,在用教練式教學法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實效性中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1、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唱主角,讓他們動手操作。2、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合作解決問題,讓他們分享收獲與困惑。3、在教學中,教師要做的是導和問,強有力的導演和提問,是教師的基本職能。4、在教學中,重要的是,教師本人的狀態(tài),是否在教練狀態(tài)。
(二)用教練式教學法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實效性的具體做法
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以“講”為主,一味地灌輸;“教練式教學”,作為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主體的關注,在教學的過程中摒棄知識性的傳授模式,而更多側重引導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在關鍵點上給予學生以啟發(fā),觸動其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實踐中學習、領悟、提升,進而提高教學實效。
計算機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計算機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
要改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學習,是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重點,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因而自主學習是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基礎。學生經(jīng)過自主學習就會產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獨自解決,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學生可以通過合作交流來切磋學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合作與交流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
“教練式教學”以自主學習為核心,主要是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把學習內容交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并體驗學習的過程和自我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各自的學習方法。
“教練式教學”以合作學習為支撐,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虛心好學的品質;培養(yǎng)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精神。通過合作學習,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必然得到改善。(作者單位:河南省商務學校)
參考文獻:
[1]於立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2(1):27-28.
[2]李冬華.用教練式教學法提高德育課的教學時效性[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