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 王瑩
【摘 要】隨著房屋施工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建筑行業(y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房建施工技術在建筑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本文就對地基施工的作用,目標、施工技術、相關措施和發(fā)展趨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地基施工技術
前言:
地基穩(wěn)定直接決定著房屋建筑結構的使用壽命,如果地基技術不過關,建成后就會發(fā)生沉降現(xiàn)象,危及房屋安全。施工技術決定地基的核心,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房屋建筑項目中地基施工的重要作用
現(xiàn)代的房屋結構的骨架通常都選取鋼筋混凝土的材料,但鋼筋混凝土的自重一般都較大,另外建筑的使用過程當中樓板上會施加多種荷載,經(jīng)過受力柱與承重墻向房屋基礎傳遞,且這種荷載力具備長期性與偶然性,基于這一點,則要求地基必須能夠在建筑使用年限范圍內對這些可變荷載與固定荷載進行有效的承載。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在逐漸增加,且受到了重力作用的影響,因而建筑從整體上無法避免沉降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若地基的施工技術科學合理且施工質量較高,那么建筑整體的沉降程度將相對較??; 若地基的質量不夠高,那么很有可能會導致局部受力不夠均勻,造成房屋建筑沉降裂縫與傾斜問題,容易引發(fā)施工安全事故。因而,在建筑地基的整個施工過程當中,其在設計上必須具備科學合理性,在具體施工實踐上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范,最大程度上杜絕安全隱患。在建筑工程實際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員對地基施工的技術不重視,一旦出現(xiàn)了質量上的問題,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工程,從而提升工程造價。從以上各方面的介紹可以得出,房屋建筑項目的施工中地基工程具有十分關鍵的重要作用,社會各界必須高度關注,這對于工程實際施工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
2.地基施工技術的施工目標
2.1改善地基動力特性
地基動力特性主要指的是地震時松散飽和粉發(fā)生液化,穩(wěn)固性能嚴重下降,土體與鋼筋混凝土之間的粘合力不足,發(fā)生嚴重的剝離,造成地基抗壓能力的不足,難以負荷上部結構所帶來的巨大垂直壓力,如果地下土質發(fā)生變化,如地震等因素的影響,整個地基動力特性將急劇下降,首先表現(xiàn)為垂直抗壓能力下降,發(fā)生沉降的問題,其次是水平抗壓能力變弱,發(fā)生傾斜的現(xiàn)象,最后造成房屋建筑的坍塌,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通過地基施工可以有效改善地基動力特性,加固土體,提高穩(wěn)定性能。
2.2強化地基抗剪性能
地基土體本身抗剪性能較弱,易出現(xiàn)剪切力破壞的問題,當?shù)叵峦羶炔繅毫Πl(fā)生變化時,就會產(chǎn)生剪切力,導致房屋建筑的上部結構失衡,沉降不均與,導致建筑結構開裂。在開挖基坑中,基坑側壁土方易失穩(wěn),易崩塌,因而造成基坑塌方,影響施工正常進行。而進行地基施工,通過鋼筋混凝土的固定作用,抵消偏心力,避免造成嚴重破壞,從而保證房屋的質量。
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分析
由于現(xiàn)代施工技術的進步,目前我國應用于建筑的施工當中的地基施工技術種類較多,主要包括有振沖置換法、電滲排水法、高壓噴射注漿法、柱錘沖擴法等,施工成本差異性明顯,硬件要求也大多不同,無法一一進行闡述與分析。筆者選取我國山東日照某地的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案例進行簡要的分析,分析的對象主要是注漿技術、強夯技術以及加筋技術三種。
3.1 注漿技術
該工程為 6 層建筑項目,總體高度為 19.34m,施工現(xiàn)場呈緩坡形。鑒于該地的土質情況不理想,土質較為疏松。記錄相關的技術參數(shù),針對疏松的土層上方進行硅化加固,同時為了防止?jié){液上冒,可填充素土并加以夯實。在正式注漿的過程當中,注漿的壓力應保持在 1—3Mpa 之間,在加固地基土的過程當中自上而下。鑒于施工現(xiàn)場相鄰的土層土質與施工地的土層土質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先加固滲透系數(shù)大的土層,隨后再依次進行注漿。
3.2 強夯技術
強夯技術關鍵在于確定夯點,確定完畢之后,使用推土機對表面進行預壓,使場地保持平整,放線測量對夯點的位置進行二次確定。因為施工現(xiàn)場的地下水位偏高,直接施工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施工人員首先使用抽水機排出地下水,等到地下水位降到合理的范圍的時候,將砂石鋪設在表層作為墊層使用,避免地下水位再次上漲,導致設備下陷。第一次強夯由四周向中心匯集,完畢之后再用推土機找平,第二次強夯由中心向四周擴散,加固深層土以及中層土,同時注意及時排除積水。
3.3 加筋技術
所謂的加筋技術即是在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過程當中,遇到散粒料土體的時候,因為散粒料土體本身不具備抗拉能力,然而卻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因此需要在土體當中加入抗拉性能強的加筋材料,以改變其受力形式。該工程施工現(xiàn)場正為散粒料土體,施工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土體當中加入條狀加筋帶以及高強度土工布以增強土體的抗拉能力,保證地基的施工質量。目前我國市面上常見的加筋材料有加筋帶、土工布、土工格柵等。
4 建筑項目地基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相關措施的探討
4.1地基基礎的選擇上必須具備科學性
地基基礎在類型的選擇上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比如,若地基承載力完全達標,且豎向結構分布方式與基礎相符,則可選擇獨立基礎,且造價相對較低; 若地基土相對較軟,而建筑物的自重較大,可選取筏型基礎,其接觸地面的面積較大,可防止整體建筑物給地面造成過大的局部壓力; 若基礎土質相對較高,且地下水位不高,則可選取人工挖孔樁的基礎。
4.2 施工技術的探討
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進步,地基在施工技術上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進步態(tài)勢。質量隱患出現(xiàn)之后做出的臨時性處理與具備前瞻觀作出的永久性處理; 針對土質的不同所做出的夯實處理,以及淺層處理與深層處理等。所以,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必須結合實際工程情況,選取合理、科學的施工技術,在滿足項目地基重量需求的同時,也要充分考量到項目投資目標要求及工程工期。通常而言,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常見類型:第一,換填土墊層法。為了讓基坑坑底的土質在力學性能上所有改善,采取將坑底土質進行清理的方法,進行換填土,最普遍的換填土主要有“二八灰土”及“三七灰土”等。第二,擠密、振密法。通過機械的擠壓、振動等方法讓地基性能得到加強。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強夯法、重錘夯實、振沖擠密以及表層壓實等方法。另外,加筋法、置換法及膠結法等也相對較為普遍,本文中就不進行一一的贅述,只選取集中地基施工技術作為代表性方法進行探討,以此分析建筑地基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的控制要點。
4地基處理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地基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是我們房屋建筑中應該注意的內容,地基處理方法多種多樣,每個國家對地基處理方式不同,可以說地基處理是建設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也是研究的方向,在工程技術發(fā)展的今天,地基處理技術也日益向計算機化和復合型發(fā)展,這就需我們在今后發(fā)展中,將地基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和其他工業(yè)技術結合起來,發(fā)展出具有中國房屋建筑的新方法,將新型的地基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得更好,將房屋建筑施工的各個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高度,只有這樣,我們的房屋建筑就會取得更好的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多種多樣,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技術都有其先進之處與局限性,各自的加固原理不同,適用的范圍存在差別。鑒于此,為了保證房屋建筑的整體質量,防止發(fā)生嚴重的安全事故,在進行地基施工的時候,必須要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上部結構的情況下,選用合適的地基施工技術,排除場外的影響因素,注重后期的驗收環(huán)節(jié),以保證房屋建筑施工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煒.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研究[J].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02:83-84.
[2]祝成展.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22:208.
[3]羅輝.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1:170-171.
[4]張德.談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3,3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