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偉
詩人汪國真因病去世,不知勾起了多少像我一樣80后的集體回憶。
如果說青春是用來懷念的,那汪國真和他的詩歌就是印在我青春記憶中的符號,是陪伴我成長的時代印記。
汪國真詩歌在90年代迅速興起并風(fēng)靡一時,青春校園里掀起了“汪國真熱”。我們讀著汪國真的詩歌,伴著青春期的煩惱成長。他的詩和港臺流行音樂的歌詞一樣,爬在我們的小抄本里,出現(xiàn)在我們的明信片贈言和畢業(yè)留言里,自然或不自然地被用在我們的日記和書信里,常常成為中學(xué)作文的點睛文句。我那時還特意買了本摘錄汪國真詩歌的龐中華硬筆字帖,一邊讀詩一邊練字,自我陶醉得不亦樂乎。一些情竇初開的高年級同學(xué)尤其喜歡引用汪詩,自信又羞赧地把它寫在那個時代的“情書”里……那時候汪國真的詩歌儼然成為了少男少女們迅速升級為文藝青年的必讀經(jīng)典。
我們那時也曾讀新詩,讀北島、顧城、海子、舒婷們,青春期的我們充滿困惑和不解,想不通那個“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北大詩人海子為何在25歲的韶光年華里臥軌自殺,還有顧城,也是選擇在異國他鄉(xiāng)自盡,總隱隱感覺他們對自己對我們讀者都“太狠心”。在80后迷茫的青春期,在新詩式微的90年代,朦朧派詩人慢慢淡去,很多詩人也漸漸銷聲匿跡。在青年正需要詩歌的時候,汪國真出現(xiàn)了,成為了一代人的文化偶像和有著明星般效應(yīng)的人物,他的詩歌也成為無數(shù)文學(xué)青年的啟蒙讀物。
汪國真的詩歌契合了廣大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文雅輕柔,通俗易懂,勵志又富有哲理,便于傳誦。汪詩主題也大都積極向上,著眼生活的實踐導(dǎo)向,能緩解現(xiàn)實世界帶來的心理困惑,他“接地氣”的溫情表達頗受青年讀者喜愛,讀者們也愿意在他的詩行里尋找希望和方向。他的《熱愛生命》、《只要明天還在》、《山高路遠》、《走向遠方》、《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等像心靈雞湯一般,撫慰青春期那迷茫又脆弱的心靈,讓我們相信,生活還有希望,希望也許就在遠方。
有人說,汪國真的詩接近于箴言警句式的青春抒情和浪漫化書寫,在詩歌創(chuàng)作本體上存在爭議。在當(dāng)代文學(xué)史上,汪國真也未得到像北島、顧城、海子們般重視,他的詩歌沒有被列入某一流派。但直到今天,汪國真的詩歌仍然延續(xù)著獨有的影響,他的作品是“勵志”、“主旋律”、“正能量”詩文的樣板和鼻祖,我們的微信朋友圈、QQ空間里的那些充滿溫情的散文詩句都可以在汪國真詩歌那里找到影子或原型。
“只要明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fēng)雨兼程?!薄皼]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國真在我們迷茫的時代,以一張真誠的笑臉,用一支有溫度的筆,“藍天白云”式地書寫著一種時代的積極旋律,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一遍遍告訴我們:勇敢走向遠方,未來還有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