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朔州市朔城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山西朔州 036002)
口語訓練無處不在
楊麗萍
(朔州市朔城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山西朔州 036002)
口頭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把口語訓練與寫作訓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強口語交際訓練。通過課堂朗讀、課堂內問答、三分鐘講話、主題班會發(fā)言、演講比賽、日常生活中說話訓練等方法,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認識到口語訓練是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里,無處不在;才能夠全面展開,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口語訓練 方法 工具
口語交際這個語文教育新詞提出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它是憑借聽、說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來往接觸、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聯(lián)絡感情、處理問題等社會交往行為。課程標準將其定義為: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1]。人只要在社會上生存一天。就離不開口語的運用,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口語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培養(yǎng)有口才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吨袑W語文教學大綱》在“作文教學”部分指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現(xiàn)代生活中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這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把口語訓練與寫作訓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職業(yè)高中普通話口語教學研究是針對職業(yè)學校學生普通話口語交際平均水平低下的現(xiàn)狀而進行的,旨在突出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特點,力求貼近學生實際與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進行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教學中試圖通過職業(yè)高中普通話教學體系的建構,提高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水平與交際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的確不夠重視口語交際訓練,沒有給學生太多的表達權利,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就更少了。因此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應當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大膽讓學生去“說”,不僅僅局限于為訓練而訓練,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實踐中、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每一屆新生的共同特點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時,態(tài)度忸怩,口語不清,甚至詞不達意,男生在這方面尤為突出。那么,怎樣消除這種畏懼心理呢?課堂教學是語文課最基本的授課形式,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主要場合[2]。課堂朗讀是一種減負性訓練,是克服學生畏懼心理的最好訓練形式。照本朗讀,學生的心理壓力小,站起來讀課文就放得開,畏懼心理就慢慢消失。膽子小聲音小的學生要多讓他們站起來讀,逐步提高其口語能力。讓學生在進行朗讀時,教師不應該拘泥于形式,而應多種朗讀形式并用。通過課堂朗讀可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語感能力。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精辟的道出了朗讀對理解文章的重要性。朗讀對完成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語感能力,鍛煉學生的口才,提高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口語表達的初期訓練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形式,也是進行口語表達的初期訓練方法。課文后的思考練習題,有不少是要求口頭回答的。這就為教師進行口語訓練提供了材料和問題。幾乎每課都有這樣的練習題,只要堅持不懈地讓學生口頭回答、就可達到訓練目的。為了達到好的效果,如果沒有訓練題目時,可以自行設計。設計問題和選擇答題的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設計問題時除了考慮難易適中,開拓學生的思路外,還要考慮學生經(jīng)認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來,該提示什么,補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學生站起來答不出而感到尷尬。在選擇回答問題的學生時,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讓學習成績不同,口頭表達能力不同的學生來回答。在教學中持久地堅持這種訓練,既完成了課文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口語訓練要經(jīng)?;?,要形成一種習慣,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鍛煉的場合。這樣才能人人都講,個個過關。三分鐘即興講話目的就是這樣。訓練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講見聞,講故事,談理想等。盡管學生已經(jīng)不再是小孩子,但還是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的。所以開故事會是寓教于樂的一種好的訓練方式。除了上面這幾種外,課本中的說話訓練也是進行三分鐘口語訓練的素材。不僅要求學生能說滿三分鐘,更應該注重學生在講話中的思想、思路。
每周開1~2次主題班會,提前定好主題,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用心思考話題,學生輪流充當主持人,設計整個班會程序,選取發(fā)言人??赏ㄟ^敘述、辯論、問答等形式開展。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思辨能力。
演講比賽是口語表達和口語訓練的最高形式。為了檢查每學期的訓練結果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在每學期期末考試后,進行多題材,多類型的班級演講比賽。不限定時間,題目自擬。在班級演講比賽過后與同年級其他班級或者其他年級進行比賽,讓學生覺得“這不是在操場軍訓,是在真槍實彈的戰(zhàn)場”選取學生評委,多班級、多年級參與。
在人與人的交往活動中,口頭語言的交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人不用。任何人際關系的建立、發(fā)展、鞏固、完善和調整都要依靠一定的社交口才藝術,在社交活動中引起對方的興趣,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都為口語訓練提供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首先要使自己鼓起勇氣,增強信心,敢于說話;其次要使自己的表達能做到緊扣主題、使用得體的話題和用詞、不尚空談、合乎邏輯等等。事實上,這已經(jīng)在無意識的進行深入地、全方位地訓練了,且這種訓練效果是其他方式所無法企及的。
總之,口語訓練只有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認識到口語訓練是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里,無處不在;才能夠全面展開,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1]陳翰武.《演講與口才》.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2]劉桔傳,劉敏.《口語訓練》.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