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燕芳
摘 要:為了使高職畢業(yè)生達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該文研究了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原有"泵與風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通過研究企業(yè)對高職學生的技能要求,分解出就“泵與風機”這門課程的能力要求,找出原有“泵與風機”課程中存在的不足,改變原有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合理選取教學內(nèi)容并進行整理、豐富教學方法手段和采用多樣的考核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從而使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泵與風機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81-01
“泵與風機”是“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電廠集控運行”等專業(yè)的必修專業(yè)課。主要講述電廠中各種泵與風機的結構、原理、運行和維護方面的知識[1]。以往的教學過程更多地注重書本知識的講解,與實際情況脫節(jié)嚴重。通過教學改革,合理整合教學內(nèi)容,將零散知識模塊化;充分利用實踐條件,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考核方式,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
1 學情分析
高職學生較本科學生的文化基礎差一些,在選擇專業(yè)時對各專業(yè)的認識有限,有大批文科生選擇了工科專業(yè),理論性較強的知識聽不懂,造成學生對所有專業(yè)或課程缺乏熱情,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不善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喜歡動手,對實踐性課程的學習主動性較高。
2 “泵與風機”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工業(yè)用的泵與風機形式多樣、型號類型迥異,傳統(tǒng)的講授依靠多媒體展示各類型的泵與風機的圖片并配以文字解釋,但單一的圖片和乏味的文字不足以生動的描述出各類型泵與風機的工作原理和結構類型。反而昏暗的環(huán)境和老師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出現(xiàn)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現(xiàn)象。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交流還僅限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交流的機會,這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2.2 實踐教學時數(shù)有限
電廠中龐大的系統(tǒng)是由各種類型的泵和風機驅動運行的,是最重要的輔助設備。泵與風機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直接關系到機組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稍有操作不當就會有停機、停爐的危險,給企業(yè)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所以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必須全面地掌握泵與風機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2]。但在課程的整體學時分配上實踐教學時數(shù)所占比例有限,造成核心操作技能的鍛煉時間不夠,學生達不到熟練操作的水平。
2.3 考核評價方式單一
原有的考核評價方式只單純地分為最終卷面考核和平時表現(xiàn)。首先,最終卷面考核太過單一,對那些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提不起興趣但動手能力強、有領導素質的學生來說很難拿到較為公平的分數(shù)。
其次,平時表現(xiàn)的考核太過籠統(tǒng),每位老師對平時表現(xiàn)的理解不一樣,有的依據(jù)作業(yè)上交情況,有的依據(jù)課堂表現(xiàn)情況。目前學生的作業(yè)抄襲較情況嚴重,誰自己做的,誰是抄的無從判斷。更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平凡,不喜歡主動回應老師的提問,像這樣的學生就不能拿到較高的平時表現(xiàn)的成績。
3 改革創(chuàng)新
3.1 教學內(nèi)容模塊化
重組教學內(nèi)容,把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劃分為四大模塊:泵與風機的基礎知識(包括泵與風機的原理、性能和葉輪理論)、泵的運行、風機的運行、泵與風機的檢修,增加了泵與風機運行部分的課時數(shù),增加大量的電廠實際泵與風機設備的運行和結構內(nèi)容。
3.2 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積極聯(lián)系了本地的熱電廠和熱源廠,在授課期間進行了認知實踐,與其他專業(yè)課一起組織帶領學生深入企業(yè),近距離觀察各種泵與風機在電廠中的應用情況,充分認識到泵與風機在電廠中的廣泛性,同時也為其他后續(xù)專業(yè)課打下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2)利用網(wǎng)絡,搜集大量的泵與風機實物結構圖片和原理動畫,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立體化、直觀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在泵與風機的運行部分,充分利用該?,F(xiàn)有的600MW、300MW和145MW的仿真機,由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跟隨操作,親自模擬嘗試泵與風機的啟停、運行等操作。最后還加入了一次風機、給水泵、凝結水泵和頂軸油泵等設備的事故處理工況,處理過程緊張有趣,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對泵與風機在電廠中重要地位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團結合作的能力,一舉多得,效果非常好。
(3)充分利用泵與風機模型,講解泵與風機不同的結構及各部件的作用時,首先利用透明模型,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泵與風機內(nèi)部結構組合,部件作用。再次利用廢舊的常見離心泵和軸流泵,讓學生親子動手進行拆裝練習,以增加對實體的感官和觸覺認識,對那些不喜歡上理論課的學生教學效果較好。
(4)多次進行組間PK,在進行泵與風機的拆裝實驗和運行實驗時,讓他們進行抓鬮比賽,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勝心理,比賽后還進行組間互評和組內(nèi)互評,這對于習慣于濫竽充數(shù)的學生是一種有效的監(jiān)督過程。這兩次的PK效果比我預想的要激烈,一度都不能按時下課延時十五分鐘,好多平時不太喜歡表現(xiàn)的學生都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為這次比賽出謀劃策。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多采用。
3.3 考核評價形式多樣
原有的考核方式是用單一平時成績和最后的一紙試卷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不喜歡學習理論知識但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太公平,所以對考核評價的形式進行了改革。在最終評價中增加了實踐性評價10%,將原有的平時成績細化為作業(yè)20%、學生自評5%和學生互評5%。這樣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測試只占60%,減少理論知識考核,增加了實踐性考核和學習態(tài)度的考核,效果不錯。
對于“泵與風機”課程的改革,密切結合崗位技能要求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任務,將考核評價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注重各方面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考核,教學效果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郭麗君.泵與風機[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 賈瑞博.“泵與風機”課程教學研究和實踐[J].科技信息,2010(25).
[3] 周蔚宇,宋金平,童勛.高職制冷與冷藏專業(yè)《流體力學·泵與風機》精品課建設初探[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研究,2014(1).
[4] 盧尚工,劉艷春.高職院?!侗门c風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