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玉,任秀英,鮑秀琦,姜 威,羅 蘭,鄭 強,王 雪,薛 勇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一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對潰瘍性結腸炎模型大鼠的治療及炎性細胞因子表達影響①
顏 玉1,任秀英1,鮑秀琦1,姜 威1,羅 蘭1,鄭 強1,王 雪1,薛 勇2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一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觀察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腸組織中白細胞介素-8(IL-8)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表達情況及結腸粘膜病理學檢查比較。方法:清潔級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隨機分為Ⅰ(對照組)、Ⅱ(模型組)、Ⅲ(艾迪莎組)、Ⅳ(益生菌膠囊組)、Ⅴ(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組),每組12只。將60只清潔級健康Wistar大鼠在48h內禁食不禁水,然后將其麻醉,麻醉藥用乙醚,其中將Ⅰ(對照組)組大鼠用2mL生理鹽水進行灌腸,其余各組用5%乙酸1.0mL灌腸制備潰瘍性結腸炎的模型。應用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雙抗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觀察各組大鼠腸組織中IL-8和TNF-α的表達情況。結果:①大鼠各個治療組IL-8、TNF-α表達均低于模型組,差異性顯著(P<0.05)。②聯(lián)合用藥組與艾迪莎組和益生菌膠囊組相比差異性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表明聯(lián)合用藥治療效果好于單獨用藥。③益生菌膠囊組與艾迪莎組相比IL-8和TNF-α表達差異性不顯(P>0.05),表明治療效果相當。結論:說明益生菌膠囊和艾迪莎均有抑制IL-8和TNF-α活性抗炎治療作用, 聯(lián)合用藥有更佳效果。
艾迪莎;益生菌膠囊;潰瘍性結腸炎;細胞因子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中的一種,潰瘍性結腸炎在結腸黏膜與黏膜下層發(fā)病,乙狀結腸及直腸多病變,還可以延至降結腸甚至全結腸,潰瘍性結腸炎病程非常漫長且反復發(fā)作[1]。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病因不明,認為主要是遺傳與環(huán)境及細菌協(xié)同作用,而腸道細菌是引起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主要原因[2]。本研究通過觀察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對潰瘍性結腸炎模型大鼠治療和白細胞介素-8(IL-8)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變化,探討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模型大鼠效果和細胞因子變化。
1.1 試驗動物模型的制備
選用清潔級健康Wistar大鼠60只,體重(200±20)g,雌雄各30只,由佳木斯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隨機將60只大鼠分為5組,其中Ⅰ(對照組)、Ⅱ(模型組)、Ⅲ(艾迪莎組)、Ⅳ(益生菌膠囊組)、Ⅴ(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組),每組12只。試驗Wistar大鼠全部48h禁食不禁水,然后用乙醚進行麻醉,Ⅰ組(對照組)大鼠用2mL生理鹽水進行灌腸,其余4組實驗組用5%乙酸1.0mL灌腸。Ⅰ(對照組)和Ⅱ(模型組)試驗大鼠48h后用生理鹽水2mL/d灌胃;Ⅲ(艾迪莎組)用艾迪莎溶液2.5mL灌胃1次/d濃度0.5g/kg體重;Ⅳ(益生菌膠囊組)用益生菌膠囊溶液2.5mL灌胃1次/d濃度12.5g/kg體重;Ⅴ(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組)用相同濃度艾迪莎和益生菌膠囊溶液灌胃1次/d,正常喂養(yǎng)7d后禁食24h,將試驗大鼠抽取血清后處死,剖開大鼠腹部選取結腸部分病變最嚴重部位作為標本,置入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待檢。
1.2 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檢測
雙抗體一步夾心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8(IL-8),樣品收集:血清和紅細胞分離→取血漿→取細胞上清液(去除顆粒和聚合物)→組織勻漿→保存,大鼠白細胞介素8(IL-8)ELISA檢測試劑盒按說明書進行,實驗中使用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雙抗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試劑盒定量檢測大鼠血清或血漿中TNF-a濃度操作步驟嚴格按說明書進行,實驗中使用大鼠TNF-aELISA試劑盒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富眾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大鼠Ⅰ(對照組)、Ⅱ(模型組)、Ⅲ(艾迪莎組)、Ⅳ(益生菌膠囊組)、Ⅴ(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組)五組一般狀況
大鼠Ⅰ(對照組)、Ⅱ(模型組)、Ⅲ(艾迪莎組)、Ⅳ(益生菌膠囊組)、Ⅴ(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組)五組一般狀況,見表1。
2.2 白細胞介素-8(IL-8)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變化
大鼠Ⅰ(對照組)、Ⅱ(模型組)、Ⅲ(艾迪莎組)、Ⅳ(益生菌膠囊組)、Ⅴ(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組)五組大鼠白細胞介素-8(IL-8)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變化,見表2。
表1 五組大鼠一般狀況比較
表2 五組大鼠IL-8及TNF-α的變化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5。
①3個治療組IL-8、TNF-α表達均低于模型組,差異性顯著(P<0.05),說明艾迪莎、益生菌膠囊及聯(lián)合用藥IL-8和TNF-α表達均有效降低。②聯(lián)合用藥組與艾迪莎組和益生菌膠囊組相比差異性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表明聯(lián)合用藥治療效果好于單獨用藥。③益生菌膠囊組與艾迪莎組相比IL-8和TNF-α表達差異性不顯著(P>0.05),表明治療效果相當。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 發(fā)病機制主要由免疫反應介導引起是目前普遍認可的原因,認為主要是遺傳與環(huán)境及細菌協(xié)同作用,而腸道細菌是引起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主要原因。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中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8(IL-8)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對中性粒細胞有細胞趨化作用與很強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而實現(xiàn)其對炎癥反應的調節(jié)。此次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患了潰瘍性結腸炎的試驗大鼠體內的IL-8及TNF-α表達顯著增加,與對照組相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就表明IL-8可以引起腸道炎癥,多年來在潰瘍性結腸炎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腸道菌群在發(fā)病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腸道黏膜的共生菌群的改變也將備受廣大醫(yī)務人員的重視,甚至有一些學者大膽地提出臨床用藥可以用益生菌及其產物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本實驗結果論證了試驗大鼠應用益生菌膠囊后,大鼠的一般狀況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試驗大鼠的腸黏膜發(fā)生的炎癥水腫與充血及潰瘍得到了顯著的減輕,大鼠體內的IL-8及血清中TNF-α表達減少明顯,與對照組大鼠比較具有性顯著差異(P<0.05),經艾迪莎聯(lián)合益生菌膠囊用藥治療后,試驗大鼠腹瀉癥狀改善明顯,腸黏膜病理損害減輕明顯,腸黏膜IL-8及血清中TNF-α表達減少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說明益生菌膠囊和艾迪莎對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均有效,聯(lián)合用藥有更佳效果。
[1]姜威,顏玉,鄭強,等. 潰瘍性結腸炎Toll樣受體表達和NF-κB變化及益生菌的作用研究[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3,36(5):34-35
[2]顏玉,鄭強,姜威,等.潰瘍性結腸炎大鼠NF-B及TNF-α的變化及益生菌的作用研究[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2,35(6):5-6
[3]劉卓勛,顏玉,薛宇,等.貝飛達聯(lián)合美沙拉嗪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IL-10表達的影響[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2,35(1):38-39
[4]薛宇,顏玉. 益生菌對大鼠潰瘍性結腸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1,34(5):7-8
[6]姜威,顏玉. 生長抑素對重癥胰腺炎的療效及TNF-α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8):34-36
[7]羅南,顏玉. 美沙拉嗪對大鼠潰瘍性結腸炎NF-κB和TGF-β表達和影響[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0,33(4):11-12
[8]姜威,任秀英,顏玉,等. 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灌腸的臨床療效觀察 [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5,28(3):113-113
佳木斯大學科學技術重點課題,編號:Sjz2012-15。
顏玉(1963~)女,黑龍江佳木斯人,碩士,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薛勇(1962~)男,黑龍江佳木斯人,學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hljxueyong@163.com。
R
B
1008-0104(2015)02-0056-02
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