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蕓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學習用非洲鼓探索斷頓和連續(xù)聲響的演奏方法。
2.通過故事情節(jié),快速反應游戲,表現出小貓與石頭門之間的聯(lián)系,會玩《小貓釣魚》的游戲。
3.努力遵守游戲規(guī)則:一次只釣一條魚,同時體驗進山洞時的緊張和兩只貓競爭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非洲鼓、小魚若干、小貓胸飾兩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在古老的森林里,有一個神奇的洞,洞的邊上有許許多多的石頭門,它們會說話,還會念咒語,我們就是許許多多的石頭門。
二、理解音樂
1.第一次傾聽音樂。
指導語:聽聽石頭門說了什么。
邊聽音樂教師邊說:小貓小貓快進來,小魚小魚在等你。(重復四遍)?。钪湔Z),門上鎖了,門上鎖了。(重復四遍)
提問:石頭門邀請了哪個小動物來?它是怎么說的?
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貓小貓快進來,小魚小魚在等你。(加身體動作:拍手、拍腿)
2.第二次傾聽音樂。
指導語:石頭門念了什么咒語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提問:石頭門念的是什么咒語,念完咒語石頭門就怎么樣了?我們讓我們的門也鎖上呢?哦,我們把手拉起來,石頭門就鎖緊了。
3.第三次傾聽音樂。
指導語:在音樂結束時,石頭門關得緊緊的,我們就歡呼一聲耶,感知音樂的終止。
(評語:活動在快樂又富有節(jié)奏的波爾卡音樂中拉開了帷幕。該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三聽音樂”目的各有側重,且前后邏輯也很強,所謂教學的循序漸進就是如此。)
三、引導幼兒探索鼓的斷頓和連續(xù)聲響的演奏方法
1.介紹門鎖(非洲鼓)
我這兒有個神奇的鎖(非洲鼓),在你們后面也有一把神奇的鎖,請你們把鎖找出來,掛在石頭門上,放在我們的大腿上,讓它很牢固地固定在石頭門上,別讓它晃動。
2.探索斷頓以及連續(xù)的演奏方法
(1)探索斷頓的演奏方法
怎么樣讓你的門鎖發(fā)出一下一下的聲音?自己試一試。除了敲鼓面,還能敲哪里也能發(fā)出一下一下的聲音呢?剛才怎么讓門鎖發(fā)出一下一下的聲音的?哦,你們敲的是門鎖的兩邊,還可以敲鎖的什么地方?上面,那我們喊小貓的時候,我們敲哪里?小魚的時候我們敲哪里?
(2)探索念咒語的連續(xù)的演奏方法
小貓和小魚的聲音都有了,怎么樣讓你的門鎖發(fā)出念咒語的聲音呢?我們的嘴里還要發(fā)出聲音喲,怎么辦?(一只手啊一只手拍鼓面)練習:啊——門上鎖了
(3)為音樂伴奏
(評語:音樂的“加花”環(huán)節(jié)在此處自然呈現,自然流淌。鼓的加入使得幼兒對音樂的喜愛如錦上添花般。神奇的石頭門,神奇的邀請與咒語,加上神奇的鎖的介入,情節(jié)自然、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四、游戲:小貓釣魚
1.完整游戲第一遍:教師扮演小貓
聽聽看,誰來了?音效:喵——什么聲音?我來做那只小貓,請你們仔細看,小貓在你們做什么動作的時候進山洞釣魚的,它每次釣幾條魚?
2.幼兒討論游戲規(guī)則
教師扮演小貓,孩子扮演石頭門,再次玩游戲并討論游戲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小貓在念咒語的時候進去釣魚,每進去一次只釣一條魚。
一只貓釣魚太沒意思了,我要請一只小貓跟我一起釣魚。
3.幼兒分組玩游戲
請男孩子當小貓,進行游戲。(男孩子的石頭門請客人老師來扮演)
請女孩子當小貓,進行游戲。(女孩子的石頭門請客人老師來扮演)
4.探索釣更多的魚的辦法
師:一只貓釣魚太沒意思了,我要請一只小貓跟我一起釣魚。師幼共同玩“小貓釣魚”的游戲。結果教師釣了5跳,孩子釣了4條。
提問:為什么我可以釣5條?
小結:在石頭門念咒語的時候,我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只要門沒鎖,都可以進去再次釣魚。
5.兩只小貓來PK:比比誰釣得魚更多,激起孩子的挑戰(zhàn)欲望
(音樂游戲的最高境界莫過于全體幼兒的積極參與。事實上精妙的角色構思使得所有參加活動的幼兒都在全身心地投入,無一人閑來無事,因為孩子們一會兒變身神奇的石頭門,一會兒變身可愛的小貓,游戲帶來的是歡樂,是挑戰(zhàn),活動自始至終就沒辦法不快樂。)
五、結束活動
你們玩得開心嗎?還想挑戰(zhàn)嗎?下次我們再來挑戰(zhàn)自我。
六、活動反思
結合音樂活動游戲化的理念,筆者有以下兩個建議:在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到兩個注重,從而更好地提升音樂游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力。一方面建議注重幼兒的學習意圖時,要重視注重幼兒的需求與能力差異(考慮活動的咒語法則和游戲規(guī)則會使得能力弱的幼兒在節(jié)奏較快強弱比拼的游戲中有些落后感);另一方面在注重游戲的情境的同時,更需注重其創(chuàng)新(考慮游戲前后預設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幼兒創(chuàng)新的空間很?。?/p>
注:由邱向琴名師工作室點評
(江蘇省丹陽市荊林中心幼兒園)
好家長·幼教新天地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