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群
摘要:數學課堂,是教師傳授數學知識的殿堂,是學生接受知識主要地方。數學的特點是嚴密的邏輯性和推理性,廣泛適用性和高度精確性,所以數學教學必須嚴格地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數學課堂是嚴謹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大部分的課堂缺少了必要的生氣與活力,學生在學習時少了一些學習的動力與激情。本文針對學科教學實際情況,聯系學生的學情,提出在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和諧的氛圍,使課堂變得輕松和諧,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快樂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數學課堂;和諧;氛圍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6-0043-01
一個課堂,如果沒有和諧的氛圍,那么就會形成師生關系冷漠,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下,不僅不能學好知識,還會因碌碌無為而惹事生非等等。一個和諧的課堂表現在學風濃,班風正,學生主動性強,學習有興趣,師生關系融洽,人人有集體榮譽感,同學之間團結、信任,有凝聚力等。這正是教師教學努力追求的方向。
一、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
長期受應試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了知識的傳授,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長期以來就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認真地聽老師講例題,在安靜的做筆記,在老師的安排下專心的演算,認真地聽老師評講。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少,更別說討論等。在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一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非常疲倦,有些竟趴在課桌上休息。好學的同學問題不大,基礎較弱的學生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對差生的關注度也相對不夠。課堂氛圍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
從教師的角色來說,任務是教書育人,擔負著社會民族教育的重擔。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模式中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總結經驗,糾正與現代課堂教學理念相悖的東西,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實踐這一理念,如何在課堂上實現和諧的氣氛,使教與學都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
從學生的角色來說,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應體現其主角的作用。現代課堂教學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即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起一個主導的作用。
二、數學需要和諧的教學氛圍
1、和諧的教學氛圍是現代課堂的需要。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fā)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這是經過心理學研究證明的。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采用多樣化的方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保持良好的情緒,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更有得于教與學的開展。
2、和諧氛圍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初中階段所面對的對象是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的學生,學生正處于性格養(yǎng)成的最重要階段,也是從小學到中學學習轉型的過渡時期。學生天真,活潑,充滿了朝氣,是有情感,有思維的鮮活個體。因為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所以教學的對象是人,就應該關注到學生的生命狀態(tài),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品德等教學為目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融洽和諧,才能增強信任感,才能獲得教與學的相關知識。
3、和諧氛圍是數學學科的需要。數學是傳統(tǒng)的學科,新課程標準突出數學基礎性、普及性、實用性和發(fā)展性,推崇“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結合新課程的實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教與學的相互促進的。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藬祵W課堂應該是一種自然、開放、創(chuàng)新的課堂。但現在教師在教學中,很難真正做到課堂的和諧氛圍。就其原因首先是學科特點決定了,其次,教師習慣于原來的教學方式與模式,并受考試考核制度的影響,使數學課堂顯得“中規(guī)中矩”,缺少了活力與生機。
三、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探索
1、教師要有和諧氛圍意識。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很難真正做到讓和諧的氛圍融入到課堂之中。心理學表明:“意識是指導一個人行為的動力”。當一個人有意識地做某事的時候,他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完成。教師進入課堂,想到的是這節(jié)課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要讓學生達到一個什么效果,對于數學公式、符號定理、推理演算等環(huán)節(jié)如何來進行,可能沒有想到課堂的和諧氣氛對知識傳授的重要作用。
作為教師,首先要有這樣的意識,想方設法去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以有利于學生學習。其次,多學習借鑒與先進的理論與經驗。并不是每位教師先天就有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都是經過借鑒其它人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來不斷地充實,總結出屬于自己的教學經驗。再者,教師要以自身的魅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縮短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讓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
2、培養(yǎng)學生的和諧氛圍意識。學生的和諧意識,首先取決于其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其次,學生需要和諧的學生關系和班集體。教師應從構建和諧的課堂入手,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班集體,在學生中構建和諧處理關系的教育環(huán)境,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3、教學藝術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角的作用,教師充滿微笑地去授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fā)自內心的,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和諧的氛圍才能創(chuàng)設起來。對學生的鼓勵也是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的手段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也要照顧到成績弱的學生,多給予以表揚或鼓勵。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人。一個人的本質需要就是渴望被人賞識。成人是這樣,小孩子當然更需要表揚與鼓勵。余漪老師說:“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是在不斷的實踐與總結的。教師要不斷的在前進中探索,在探索中總結,在總結中提升。
(作者單位:都江堰市七一聚源中學初中數學)
參考文獻:
[1]王坤,于靜.和諧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J].吉林教育.2006(12)
[2]張思勰,金鈞.讓“和諧教育”走進課堂[J].科學教育.2006(06)
[3]董小平,靳玉樂.和諧課堂:蘊涵、價值與建構[J].基礎教育參考.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