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善基樊寶敏張?zhí)珟r黃迎山
銀杏古樹更新復壯技術探索*
郭善基1樊寶敏2張?zhí)珟r3黃迎山3
1 山東農業(yè)大學林學院 山東泰安 271018 2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91 3 山東省泰山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山東泰安 271000
搶救瀕危古樹、維護古樹健康長期以來是城市林業(yè)和森林文化領域所關注的重要課題。2013年春季,通過對山東泰安岱廟內處于瀕危狀態(tài)的銀杏古樹實施“多點靠接”技術處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古樹健康狀況,又一次證實了該項技術方法在古樹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
銀杏,古樹,復壯技術,嫁接
古樹是指在自然界中那些歷經滄桑歲月至今仍存活于世的古老樹木。一般來說,這些古樹的樹齡應在百年、數(shù)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其中個別古樹因形態(tài)特異、或遺存有民間傳說、或具科學研究價值以及含有紀念意義的古樹,更稱之謂“古樹名木”。古樹之所以受人敬愛,在于它是樹木中的老壽星、植物界的活化石、地方文明發(fā)展歷史的活見證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不可再生的生物資源。所以古樹的樹齡越大,文物價值也就越高,樹木文化研究日益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1]。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古樹年齡的增長,其生理活性特別是適應性能和抗逆性能卻在不斷減退,當生存環(huán)境稍有變化,或遭遇意想不到的自然災害以及人為損傷時,都會引起古樹的不良反應,如果問題嚴重則呈現(xiàn)瀕危狀態(tài)。因此,對于古樹除加強日常管護防患于未然外,萬一出現(xiàn)瀕危狀態(tài)應采取何種技術措施才能有效搶救古樹生命,并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古樹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是多年來林業(yè)、園林、植物學各專業(yè)領域急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2005年我們探討性地采用對古樹的多點靠接法救活了山東省萊蕪市寨里鎮(zhèn)的一株千年銀杏[2],2006年救活了山東省章丘市白云湖區(qū)的一株千年古槐[3],2008年救活了北京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院內的兩株銀杏移植大樹,2013年再次救活了泰安市岱廟內編號為A0058號的銀杏瀕危古樹。為有利于積極開展古樹保護工作,現(xiàn)將岱廟內銀杏瀕危古樹的搶救過程、技術要點和復壯效果簡介如下:
編號為A0058號的銀杏瀕危古樹座落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廟天貺殿東側的平地之中,樹齡不詳,但與天貺殿北面的2株銀杏古樹并稱為岱廟三大銀杏。經測定,該樹全高約22 m,胸徑1.27 m(胸圍4.0 m,干高6.1 m,樹干通直,冠幅近10 m×10 m,冠頂多處枝條枯萎死亡。樹干基部周長6.0 m,干周凹凸不平,干基北面留有早年傷疤一處。該樹為雌性植株,年年結果,系“小龍眼”品種。該樹樹體周圍沒有青石護欄,欄內面積僅約2 m×2 m,土壤常年裸露,基本無肥水管理,護欄之外全為大方磚鋪地。該樹近年來生長發(fā)育逐年衰弱,到2011年8月下旬,曾在樹冠的西北和正南方向上有兩大主枝出現(xiàn)葉片提前(8月下旬)變黃的問題,并有部分葉片呈現(xiàn)水暈花斑;至2012年情況更趨嚴重,不僅全樹所有葉片提前變黃,且異乎尋常地超量結果,但所結種實不僅種粒極小(重不足1 g,徑不足0.8 cm)且均無胚芽,所有小果均緊貼枝上。由于種粒不大,又夾混于黃葉之中,直至深冬季節(jié)果粒與黃葉依然留存于樹冠之上,形成罕見的奇異景觀;經一個冬天,直到2013年3月7日葉和果依然未落(圖1)。
何種原因造成A0058號銀杏古樹處于瀕危狀態(tài)是采取救治措施之前首先要弄清的一個問題。從該樹的地上部分看,樹干雖有極少部分皮層出現(xiàn)輕度損傷,而大部樹皮完好,輸導組織基本沒有問題,近年來也未發(fā)生過嚴重的病蟲或其他自然災害,但其樹冠的梢部枝條卻不斷枯萎并呈向下蔓延的趨勢,而且個別主枝葉片提前變黃,更為嚴重的是超量結出不正常種實,已呈現(xiàn)生命垂危預兆。種種跡象表明,古樹問題已十分嚴重,且關鍵問題不在地上軀干而在地下根系。又經訪問得知,在歷次岱廟的建筑修繕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建筑垃圾埋于地下,這些垃圾極有可能改變著地下的土壤環(huán)境狀況。目前雖有方磚鋪地,但因常年游人眾多,磚下土壤的透氣性能必然也差。因此,經反復討論和分析后認為,岱廟A0058號銀杏瀕危古樹的救治應著重于從改變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入手,采取器官更新的措施可能是解決古樹客觀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圖1 泰安岱廟A0058號銀杏瀕危古樹2013年3月7日葉果依然未落的情況(郭善基攝)
搶救方案確定之后又經一段時間的醞釀和人員、材料的準備,對岱廟A0058號銀杏瀕危古樹進行了復壯技術處理。其主要技術要點為:
1)由于銀杏古樹的根系較淺,為有利于嫁接苗的根系保護,提前于古樹護欄內添加了約25 cm厚的優(yōu)質土壤。
2)嫁接時間為2013年4月12日(農歷3月3日)上午,天氣晴朗,正值春暖花開。
3)為求嫁接后不影響古樹美觀,確定嫁接部位于古樹樹干基部、培土之后的高度10 cm左右處。
4)嫁接材料。選用3年生銀杏盆栽壯苗且苗干具有一定彎度、根系發(fā)育良好的植株。為使古樹得到充分的水肥供應,保證快速復壯,本次共沿古樹基部共靠接15株壯苗,株距約20 cm。
5)嫁接技術。采用鑲嵌式多點靠接法,其優(yōu)點是借助銀杏幼苗的強愈合能力,縮短接口的愈合時間。由于樹干基部凹凸不平,嫁接選擇生長勢強的凸出部位,先刮除外層老皮,露出鮮活形成層,用電手鋸挖槽,然后將盆栽銀杏壯苗先打碎瓦盆立即埋入土中,并快速選定適當部位靠接釘固,再覆以彈性膠合膜。為防雨水侵襲,又用油氈紙加以覆蓋釘牢,并在油氈紙外涂刷接蠟二遍。全過程選用嫁接技術熟練的人員,嚴格嫁接技術,以縮短緩苗時間,提高苗木成活率。
6)接后管理。對靠接后的銀杏幼苗并不剪除梢部,下部也不修枝,只隨時剪除新發(fā)萌蘗。同時,不斷觀察古樹和嫁接苗生長發(fā)育狀況,并加強幼苗的根際培土,灌水施肥等日常的撫育管理和安全保護。
經多點靠接之后的A0058號銀杏瀕危古樹復壯效果極為理想,不僅有效且立竿見影。接后第11天(4月23日)的檢查結果表明,所接15株苗木全部成活,成活率100%,原來在古樹上宿存的小果和黃葉開始下落。接后2個月(6月13日)的檢查表明,不僅嫁接苗的長勢十分良好,且古樹樹冠上的枝葉基本恢復正常,僅有2個主枝的葉片葉形稍小,但色澤碧綠。宿存于樹上的小果和黃葉已全部落凈。另外,2013年當年古樹未再開花結果。入秋之后的復壯效果更為明顯,直至當年的11月25日A0058號銀杏古樹的葉片才開始變色,12月2日葉片接近落光,較之天貺殿北的2株古銀杏,其葉片變色時間向后推遲了半個多月,葉片落光時間向后推遲了一個星期。2014年情況更加好轉,根據4月29日的檢查結果表明,A0058號銀杏古樹的生長發(fā)育正在逐步恢復元氣,冠梢枯枝向下蔓延的勢頭已完全停止,個別接近枯萎的枝條發(fā)出了新枝綠葉,樹干上也發(fā)出了較多的萌蘗,樹杈上還長出了一株小構樹,全樹開始結出正常的種實。據2014年5月4日和6月1日觀察,小苗的生長發(fā)育和大樹的恢復都表現(xiàn)良好(圖2-4)。種種跡象表明,經過救治的A0058號銀杏在短時間內已基本恢復了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復壯效果十分明顯。
圖2 泰安岱廟A0058號銀杏瀕危古樹經2013年4月12日用盆栽苗木多點靠接后在2014年5月4日小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郭善基攝)
圖3 泰安岱廟A0058號銀經杏2013年4月12日多點靠接更新根系后在2014年5月4日的生長發(fā)育恢復狀況(郭善基攝)
圖4 岱廟銀杏古樹樹干基部嫁接后小苗生長情況(2014年6月1日,樊寶敏攝)
1)采取幼苗與古樹多點靠接法是對古樹更新復壯技術的積極探索。這次對岱廟銀杏古樹的拯救實踐又一次證實了該項技術方法在古樹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值得在今后更大范圍、更多樹種的古樹搶救實踐中推廣應用。
2)古樹之美作為森林植物的個體美,是森林美的具體表現(xiàn)。它們不僅給人們以美感,而且讓人們感嘆歷史的久遠、人世的滄桑[4]。保護古樹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和文化強國都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我國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古樹健康狀況全面普查,對于處于瀕危狀態(tài)的古樹及時采取更新復壯措施,包括選擇采取本文所總結的有效技術措施,維護古樹健康,傳承和保護好中華民族寶貴的森林文化遺產。
致謝:在古樹救治過程中,得到泰安岱廟工作人員徐慶軍、韓翠英、范勇、張愛菊同志的協(xié)助,在此特表感謝。
[1]馮廣平,包琰,趙建成,等.北京皇家園林樹木文化圖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郭善基,張?zhí)r,宋國防,等.搶救瀕危古老銀杏大樹的經驗總結[J].山東園林,2005(4):36-37.
[3]郭善基,張?zhí)r,竇忠曉,等.嚴重受傷的千年古槐是如何迅速恢復原貌的[J].山東園林,2007(1):44-45.
[4]趙紹鴻.森林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Exploration on Regeneration and Rejuvenation Technology of Ancient Ginkgo Trees
Guo Shanji1Fan Baomin2Zhang Taiyan3Huang Yingshan3
(1.Forestry Academy,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Shandong,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3.Taishan Academy of Forestry,Taian 271000,Shandong,China)
Rescuing endangered ancient trees and maintaining their health is an important issue arousing long-term concerns of people engaged in urban forestry and forestry culture.In the spring of 2013,the endangered ancient Ginkgo biloba L.in Daimiao temple in Tai'an,Shandong,were treated withthe technology of the“approach grafting on multiple points”,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health status of those trees and prove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value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rescue of ancient trees once again.
Ginkgo biloba L.,ancient tree,rejuvenation technology,grafting
2014-12-20
林業(yè)軟科學研究項目(2014-R20)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
郭善基,山東農業(yè)大學林學院教授,光合園林科技有限公司顧問,研究方向為樹木學
樊寶敏,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科信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生態(tài)文化、林業(yè)史,E-mail:fanbm@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