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 梁冬
夏天還是要多出點汗,少吹空調,不出汗的人大半是經(jīng)絡閉塞了。
仲夏善病胸脅,脅是什么?前面叫胸,后面叫背,兩邊叫脅。脅是由肋骨組成的,肋是指肋條,我們吃的排骨,一根一根是肋,連成一片叫脅。夏氣者,病在臟。就是夏天刮南風,帶來的熱風、熱邪,容易傷到人的心包和心,體現(xiàn)在胸脅不舒服,也就是肋岔子疼?!皽匦吧鲜?,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保瑴夭∠葌?,馬上到心包,再往后就傷心了,然后人就會出現(xiàn)神昏、譫語、出血這些癥狀,就是中暑。人之所以會中暑,是因為身體內又熱又濕。
中醫(yī)講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只有“暑”是復合邪氣,因為暑必夾濕。中暑的人體表熱得跟火炭一樣,肚子卻是冰涼的。為什么呢?就是脾胃被濕氣困住了,陽氣上不來。
怎么調治呢?一個人發(fā)燒,你給他用涼藥,脾胃是寒的,就得用熱藥,這就很矛盾。中醫(yī)取了個平法,用不太熱的、芳香醒脾的藥,就是藿香、佩蘭、紫蘇這些藥,還要用到淡滲利濕的藥。中醫(yī)有個非常有名的治中暑的方子,叫六一散,里面有兩味藥:滑石、甘草,都是利尿的。吃完這服藥以后,會先把水濕去掉。六一散用滑石6克、生甘草1克配成散劑。為什么是散劑呢?散劑就像土一樣,能把那個水濕吸收掉。然后再用藿香正氣水,就把體內吸收進去的這些水濕化成了我們的體液。還有個更厲害的藥叫“十滴水”,里邊的藥很熱,非常適合調治中了陰寒邪氣后肚子絞疼的癥狀。
夏天預防中暑切記:第一,別到太陽底下暴曬;第二,千萬別把自己的脾胃鬧涼了。曬著太陽吃海鮮、喝冷飲絕對會中暑。中暑以后出現(xiàn)吐和瀉,最好不要去制止。這種反應其實就是在去掉脾胃里面的濕氣痰濁,及時補點兒糖和鹽就行了。
夏天人會覺得胸悶,老想長出一口氣,還有人表現(xiàn)為不停地嘆氣。你問他到底有什么事,其實也沒什么過不去的坎,他就是形成了這么一種習慣,就是在換氣。還有人表現(xiàn)為兩脅脹痛,不舒服;也有人表現(xiàn)為義憤填膺。膺在哪?乳頭上方,那兒有個穴叫膺窗。生氣后本來是兩邊肋骨疼,這個氣要生大發(fā)了,就會往上頂,頂?shù)角靶卣?,叫義憤填膺。其實所有感情問題都是動了人的心包了。有人說怒傷肝,傷肝之前也得動心,沒經(jīng)過心的同意,它傷不著你。
心包經(jīng)的第一個穴位,叫天池穴,在乳頭外上方一寸,在第四、五根肋骨中間。很多人得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乳腺癌就在這個位置,就是乳頭外上方,而乳頭外上方正是心包經(jīng)的起點——天池穴。所以常常義憤填膺的女士要注意了。義憤填膺、傷心動情、所遇不遂、心情不好,都是乳腺癌的誘因。中醫(yī)觀點是,傷心的人才得乳腺癌,不傷心的人永遠不得乳腺癌,臉皮厚、心黑的人也不得乳腺癌,臉皮厚對應的生理基礎是心包經(jīng)強。如果心包經(jīng)比較強,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好,即便受傷了,愈合得也比較快。
有些人的表現(xiàn)不是痛,而是脂肪瘤長在胸脅上。中醫(yī)把這種病叫“痰核”。為什么叫“痰”不叫“淤血”?因為它摸上去是光滑的、可移動的。“淤血”摸上去是堅硬的、沉滯不動的。這病是怎么來的?第一喝冷飲。第二吃水果。
絲瓜是專門調治脂肪瘤的,配合著絲瓜瓤子搓澡更好。蘿卜皮兒也可以。橘絡也是調治“痰核”的藥,就是吃橘子剝下來的那個白絲,這些是古書上記載的。記住,誰身上有痰核,第一,要忌口。冷飲別喝了,綠茶別喝了,水果、牛奶也別沾了,這些都是化痰生濕的東西。第二,常吃點絲瓜和蘿卜皮。還有一味藥特別好——炒熟的南瓜子,它還能調治豬囊蟲病。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夏天還是要多出點汗的,因為陽氣往表走??墒乾F(xiàn)在很多人夏天不出汗,很可怕。第一,說明他們沒有陽氣;第二,說明他們沒有體液;第三,說明他們經(jīng)絡閉塞。如果你不讓汗出來,到了秋天就要落病的。秋天一閉藏,把這些邪惡的東西收回到體內就成了伏邪。
另外,瘧疾是一種正邪交爭的反應,你想推它出去,它就不出去。但調治瘧疾與用麻黃桂枝湯發(fā)汗不一樣,調治往來寒熱要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的功效,第一是驅邪氣,驅邪氣的藥有柴胡、半夏、黃芩;第二是鼓舞正氣,用黨參、生姜、甘草、大棗。這是兩組藥。你得驅邪,還得扶正。所以中醫(yī)調治風瘧,叫“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老想吐卻吐不出來,吐完了以后又挺舒服,身上一陣冷、一陣熱,就用這種方法去治。
要想不得風瘧,還是要多出點兒汗。然而現(xiàn)在很多人,吹風扇吹空調,干脆把寒氣閉在身體里面了,有的已經(jīng)到了寒入骨髓的狀態(tài)。寒氣重了,輕的傷筋,就是我們說的肌腱病,再就傷骨,第三就是傷髓。白血病,包括現(xiàn)在很多人得的再生性障礙貧血,就是傷髓導致的。因為血液是從骨髓里造出來的,傷了骨髓就無法順利化生成血液。寒入骨髓的病都有潛伏期,怎樣才能知道病灶有沒有潛伏呢?就是號脈。
李時珍寫的《瀕湖脈學》里面有27種脈象,最簡單的,我們管慢叫“遲”,管快叫“數(shù)(shuò)”,再快叫急。正常人叫“緩”。古代沒有表,是怎么確定脈的頻率的?一息四至,一息——一呼一吸之間跳四下。這個呼吸是醫(yī)生的呼吸。古人號脈之前先調自己的息,然后一呼一吸之間會感覺到,常人的脈跳三下,病人的脈跳四下。遲脈,要么就是陰寒內盛,要么就是陽氣不足。脈動超過四下,五下、六下是有熱,這叫數(shù)脈,體內要么有虛火,要么有實火。這起碼的脈象醫(yī)生應該告訴病人。
醫(yī)生給你號完脈,你要看看那個大夫給你號脈時那個手指頭是不是涼的。人手涼的時候,氣到不了這個手指的末端,什么都感覺不到。他自個還麻痹著呢,給你看???你不從他身上招病就不錯了。
春夏秋冬人的脈是不一樣的,春天應該浮,冬天應該沉,這是中醫(yī)檢查人號脈的理論依據(jù)。大家想學號脈,得先去修身,氣脈通了以后,手會發(fā)熱,手指的末梢就會有感覺。最簡單的感覺,當你把手放到桌子上,能感覺到指尖有脈動在跳,這樣你才有資格給人號脈。
夏天要出汗,就不能吹風。古代沒有風扇,就是自己搖大蒲扇,這是比較柔和的人造風,比較舒服。最忌諱的是吹穿堂風,穿堂風對流特別強,風的穿透力強,攜帶能量或者信息也強。當人睡著了以后,人的衛(wèi)氣——就是保衛(wèi)自己的那個氣會縮回到體內,人的氣就比較弱,如果再吹著風,就特別容易得病。人睡著了以后,吹的那種就叫賊風。比較嚴重的,會引發(fā)面癱。
那怎么過夏天?心靜自然涼。人有一套制熱系統(tǒng)是心火,心火苗一撩就熱了;還有一套制冷系統(tǒng)是腎水,你把這套系統(tǒng)打開以后,就好像身體里面有一個循環(huán),它會平靜。你不著急,它就不熱。特別熱的時候,我一般是把空調的那個除濕功能打開。濕氣比熱氣對人傷害更大。除濕以后,屋里稍微干燥、涼爽一點,趁著這個勁兒,趕緊蓋毛巾被一睡,等它熱的時候你已經(jīng)睡著了。人睡著以后,各種代謝活動都會降低,人的體溫也會降低,那會兒外邊熱你也不覺得熱;相反,如果是那些身體不好的人、躁的人,他們手腳心發(fā)燙,往往睡不著,睡著了以后又容易醒,這就是腎水不太足的原因。實在不行,把隔壁房間的空調打開吹吹風,然后進來一些冷風。這樣做也可以,就怕對流。
一吹點兒風,第二天馬上會咳嗽、流鼻涕、嗓子疼、流眼淚、發(fā)燒,這是健康人;不健康的人就是門戶大開、長驅直入。表現(xiàn)出來就是沒事兒,但是這種寒氣已經(jīng)到了血液甚至到骨髓里。若干年后,很有可能會突然長出一個陰寒凝滯的腫瘤,或者會得癌癥。癌癥它從哪兒出來的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是堅持不懈、長期積累、苦心孤詣攢出來的。所以,夏天最好的方法還是靠腎水自我冷卻。
還有一點要注意,“冬暖脊背夏暖肚”。冬天一定要蓋住后腰,因為后腰容易著涼;夏天一定要蓋著肚子,不然的話就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