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牧哈流灘
哈流灘是一道門,一道干旱與濕潤、荒漠與草原的大門。它同樣還是一道牲畜轉(zhuǎn)場的大門。每年的春秋兩季,轉(zhuǎn)場是這里的一道壯美景觀。
哈流灘在蒙古語中的準確叫法是哈路特,意思是百鳥聚集的地方。在這阿爾泰山淺山地帶最大的春秋牧場,每年過往的牲畜以百萬頭只計算。水草豐美,氣候宜人,成了牛羊遷徙的重要理由。年復一年,大山和草原有了被蹄印踩下的深深皺褶。
牲畜轉(zhuǎn)場始終是游牧民族的一個重大話題。在大地上不停行走,注定了游牧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是順應自然的。
關于轉(zhuǎn)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牧人趕著牛羊轉(zhuǎn)場。每年春天,隨著氣溫升高,冬天的積雪從牧人居住的冬窩子開始融化,雪線逐漸從淺山向深山退去。牧人們知道是該行走的時候了,便趕著牛羊,跟隨融雪后長出嫩草的草場向著大山行走。牧人和牛羊會利用整整一個春夏,跟著雪線一直走到阿爾泰大山的深處。到了秋季,深山會最早落下雪來。牧人們又會趕著膘肥體壯的牛羊,被逐漸下移的雪線追趕著往下山轉(zhuǎn)場。
第二種說法,是牛羊領著牧人轉(zhuǎn)場。春天的到來使河谷地帶的氣溫升高,加上草原已被牛羊一個冬季啃食得所剩無幾,牛羊們便會迫不及待地向往大山的美好,主動向清涼的深山轉(zhuǎn)移。牛羊們用與生俱來的嗅覺,早已聞到遠山肥美的草場。于是,牧人們不得不跟著牛羊在草原上奔跑。而到了秋天,早早降臨的大雪使深山的牧場寒冷難耐,牛羊們會不由分說地向山下轉(zhuǎn)移。不管是上山還是下山,都是牛羊們自己主動的行為,都是它們無比快樂的事情。因此上山時氣勢宏偉,下山時勢不可擋。牛羊們只追求一件事,那就是舒適的氣候和肥美的草場。
第一種說法,牧人是轉(zhuǎn)場事件的發(fā)起者。第二種說法,牛羊成了轉(zhuǎn)場事件的主導者。但不管是牧人趕著牛羊走,還是牛羊領著牧人跑,都說明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一切生靈的何去何從,必須要服從大自然的安排,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
哈流灘不僅是牲畜轉(zhuǎn)場的大門,它同時也是一道風景的大門。從這一刻起,喀納斯為你盛裝起舞。
2.風流石
在喀納斯,不光人和動物有靈性、成風景,就是石頭也有故事,而且耐人尋味。
如果你稍加留意,在喀納斯的沿途,你會看到很多讓你浮想聯(lián)翩的奇山怪石。你可以隨意想象它們像貓像狗,但充其量,它們也只是喀納斯這個壯美風光大片的鋪墊。這中間,有一塊石頭稱之為神奇卻并不為過。
石頭在一個突出的山脊上,恰好離公路不遠。上山時你向左看,下山時你向右看,你看到的是一塊石頭的剪影。石頭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面像一個跪著的男人,下面像一個仰面躺著的女人。你可能已經(jīng)明白,這塊石頭名叫風流石,也有人叫它情侶石。
2008年的夏天,作家劉亮程到喀納斯游玩,看到這塊石頭后他十分驚奇,原來喀納斯還有如此靈魂出竅的一塊石頭。他改動了陸游的兩句詩來形容這塊石頭:“花若解笑還多事,石不能言最風流?!边€給這塊石頭尋找到了一個早在遠古時期就被丟掉了的傳說。
故事在最后,告訴南來北往的客人,這塊神奇的石頭很是厲害,具有點石成金的功效。如果男人看懂了這塊石頭,不敢再有風流的想法,會一心一意守護著自己的女人。而如果女人看懂了這塊石頭,就像拿到了一把鎖住男人心的鑰匙,會終生幸福美滿。故事的結(jié)果多么美好。
石頭本身沒有傳說,但一個腦子里裝滿奇思妙想的人,賦予了它一個奇特的傳說。從此,這塊不會說話的石頭也就有了魂魄。
3.草原石人
早些年,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石人齊聚一堂,我們著實被感動了一場。
那天的天空格外明亮,我們遠遠看見,幾十尊石人靜靜地站立在這個叫阿合貢蓋提的草原之上,很是有一點陣勢。我們來到石人的跟前,上午的陽光斜照在這些石人的身上,使得它們面部和胸前的輪廓特別清晰。石人們在藍天和大地間靜默無聲,它們?nèi)文_下草綠草枯,花開花謝,任身邊風吹雨打,雪落雪融,在這草原上,已站立了三千年,風霜雨雪已把最初細膩的輪廓變成滄桑的痕跡。
同行的人群里,有一個叫葉爾克西的哈薩克族女作家,她撫摸著那尊叫坎普洛依的高大石人,久久仰望,淚流滿面。當時,我們無法理解她的情緒。事后她告訴我們,坎普洛依就是思念老祖母的意思,她當時的震撼情緒來自于時光,來自于草原,來自于母性的博大關愛。我想,她的這種情緒,還應該來自于女性對事物獨特而細膩的認識,來自于一個思想者對一個民族漫長演變歷史的追念。那一次,現(xiàn)場的氣氛感天動地。
后來,我知道了這些石人的由來。兩三千年前,這些石人本來并不在這里,它們分散在阿爾泰山前山地帶的廣袤草原上,守護著先輩中英雄的墓地。
事情的經(jīng)過是,因為要建一個景點,人們用車把石人從四面八方拉到這里,目的是供游人觀賞。剛開始,幾十尊石人被栽在山坡下,像幾十個東張西望的傻子。它們搞不明白,它們在屬于自己的草原上,守候自己的主人三千年,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們要強行把它們押送到這里,讓它們面對陌生的游人,強作歡顏。過了一段時間,當它們知道再也回不到原來的守墓地后,每到晚上,草原上常常傳來幽怨的哀嘆聲。
葉爾克西聽完石人們的遭遇,感慨唏噓:原來,我們和石人都被人用來逢場作戲了一番。
本來,石人的作用是用來守望英雄的墓地,我們卻把它拿來供生者游玩??磥?,讓它們回到原來的墓地,才應該是今人最為明智的選擇。
我又想起那尊叫坎普洛依的石人,它的意思是思念老祖母。離開了自己的守望地,不知道它對老祖母的思念是否斷了線?
4.情侶松
在喀納斯的沿途,前半程沒有樹,一律的光山禿嶺。只有過了風流石不遠,才會看到路邊有了第一棵松樹。
在路上遇到的第一棵松樹,自然應該叫迎客松,因為它站在了恰到好處的山口的位置。這是一棵西伯利亞落葉松,春夏蔥綠,秋天金黃,到了冬季,在銀色的世界里,它又成了一棵黑色的剪影。endprint
嚴格地說,它應該是一個樹根長出的兩棵巨大的樹干。左邊的樹干巍峨挺拔,右邊的樹干婆娑多姿,像一對相互依靠著的情人,因此人們更愿意叫它情侶松。
情侶松沒有動人的故事,只是人們看到兩棵樹長到了一起,覺得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物,像一對相親相愛的人兒。其實也在告訴人們,相愛著的人們也應該像這棵樹一樣,既然選擇了相愛,就應該任憑風吹雨打,至死相守。
這棵孤零零的樹在這里至少站立了三百年。三百年里,周圍的其他樹都消失得毫無蹤跡,它們至今還能站立在那里,可見相伴的力量太重要了。如果有一天,一邊的半棵被風吹倒,另外的半棵還能站立多久呢?
但那畢竟是幾百年后的事,一棵健康的落葉松至少能活六百年以上。更何況,相擁相愛的溫暖,能使生命延長得更加久遠。
一對情侶手牽著手,站在路邊迎候從遠方到來的客人,而且伴隨他們一同而來的,是陣陣山風和松濤的問候聲。那么,他家的后院,到底會珍藏著怎樣的風景,你就可想而知了。
5.好人賈登
賈登是個人名,賈登峪是個地名。在圖瓦語中,賈登峪是“賈登的房子”的意思。
相傳很早以前,喀納斯區(qū)域人口稀少,豺狼虎豹等野獸多得成災,禍害百姓不淺。哪像現(xiàn)在,人類興盛至極,人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野獸見了人會四散而逃。那時正好相反,人們談獸色變。
賈登是喀納斯這一帶的狩獵高手,和很多傳奇人物一樣,他武藝高強,神出鬼沒,很少有人見過他的行蹤。他每天積德行善,幫助弱者。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將打來的獵物分放在那些窮苦的牧人房前,從不計較回報。幾十年間,窮人們像感念菩薩一樣,感念這位世間的好人。
但世間再大的好人,也都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人們在一連十幾天得不到救助后,便知道這個好人出事了。尋找了一個月,人們才在一座高山的山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一位白發(fā)白須的死者。他身旁放著狩獵的用具,牧人們猜測,這個老人一定就是賈登。
人們感激賈登的恩情,把他抬到一個開闊而美麗的山谷里厚葬。賈登生前沒有房子,一生住在山洞中,人們又在墳墓上為賈登蓋了一間木屋,讓他在死后能有一個安息的場所。這就是“賈登峪”名字的來歷。
賈登死后,不再有豺狼虎豹前來禍害當?shù)啬寥?。人們可以大膽地走出戶外,在肥美的草原上放牧牲畜,生活開始過得富足殷實。
多少年后的一個早上,一個少年被噩夢驚醒。在夢中,他看見賈登在孤身大戰(zhàn)一群猛獸。原來,賈登明知自己年事已高,他要在離世之前,和這些野獸達成一項協(xié)議,就是以他的死去,換取野獸們對窮人的憐憫。少年夢醒后將夢中情景說與眾人聽,牧人們愈加感激賈登的恩情。
野獸們信守承諾,從那以后,都去了更遠的深山地帶。
6.泰加林
過了情侶松,沿途山谷的樹就逐漸多起來。而且,愈是往里,樹木的種類就愈加豐富。
喀納斯周圍分布著的廣袤的森林植被,其實就是西伯利亞泰加林在這一區(qū)域的充分體現(xiàn)。
泰加林一詞最初來自俄羅斯語,專指極地附近與苔原南緣接壤的針葉林地帶。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將這一詞語泛指寒溫帶的北方森林。在北半球的寒溫帶地區(qū),泰加林遍布北美和歐亞大陸北部,形成浩渺無垠的茫茫林海,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并且是最為壯觀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喀納斯正是這個龐大的系統(tǒng)在中國的唯一延伸帶,它有幸成為西伯利亞泰加林的一個尾巴。在喀納斯生長的泰加林以西伯利亞云杉、西伯利亞紅松、西伯利亞冷杉和西伯利亞落葉松等針葉林為主要樹種,其中前三種在中國僅分布于阿爾泰山,已被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瀕危物種。
喀納斯的美與眾不同,它除了山水之美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樹木之美。因為它是針葉林和闊葉林的混交林,除了以上幾個主要的針葉林樹種外,它還生長著疣枝樺、歐洲山楊等小葉闊葉林這些稀有的闊葉林種。
成熟和老化的針葉林,最容易遭受雷擊而失火,之后新生的先鋒樹種,就是以疣枝樺和歐洲山楊為主的落葉闊葉林。至少在上百年以后,它們又逐漸被極具生命力的針葉林所替代,從而由闊葉林演化為針葉林和闊葉林的混交林。如此反復。針葉林和闊葉林的混交生長,在喀納斯就構成了特定的生物地理群落,它們成了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西伯利亞泰加林,它們是中國境內(nèi)不可多得的、充分反映歐洲——西伯利亞泰加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代表群落。山火在這一演變過程中充當著重要角色,這就是自然更新的作用。
森林種類的唯一,也就體現(xiàn)了風景的唯一。所以每到秋季,多種類的森林分布,使得喀納斯層林盡染,猶如到了童話王國。
但也有一個問題,如果遵照我們現(xiàn)今人類的意志,長期拒絕山火對森林的自然更新,我們后人的后人,欣賞到的山林,可能會是清一色的針葉林。
因為我們正在活著的一代人,沒人愿意承擔這自然更新的責任。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不被今人辱罵,那就只能對山火實施嚴防死守,盡力看護好眼前的層林盡染。
7.垂直帶譜的大山
喀納斯的每一座山峰,長得都很相似。它們很少有奇峰凸起,而是把肩膀高高聳起,充當著大山的山脊。所以,你遠眺阿爾泰的山巒,它們都像躬身前行的男人。
在距今最后一次的地質(zhì)運動中,喀納斯和整個地球上所有地區(qū)的氣候一樣,處在了一個長期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萬物生長,四季分明。
于是造就了喀納斯區(qū)域的山地特點,氣候垂直差異明顯,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因而這里植物種類較多,植被類型豐富,垂直帶譜明顯。在喀納斯從低山到高山,呈現(xiàn)出不同的植被景觀。大體可劃分五個植被帶:低山森林草甸帶、中山森林草甸帶、亞高山草甸帶、高山凍原帶,以及永久積雪帶。
有一年春夏之交,我們幾個護林人騎馬巡護山林,從喀納斯湖邊啟程攀登波勒巴岱山峰。一天中,我們幾乎經(jīng)受了一年中反差極大的季節(jié)體驗。我們從海拔1300米的喀納斯湖邊出發(fā),從低山森林草甸帶開始步步為營,最后到達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山凍原帶。在短短4個小時內(nèi),我們就經(jīng)歷了一山四季的氣候特點。endprint
一般來說,夏季的喀納斯,垂直帶譜特點最為分明:低山森林草甸帶,綠草蔥蔥,春暖花開;中山森林草甸帶,溪流淙淙,空氣溫潤;亞高山草甸帶,嫩芽初發(fā),乍暖還寒;高山凍原帶,殘雪消融,風起云涌;而永久積雪帶,則是一年四季,白雪皚皚。
正是大山的奇特,賦予了喀納斯特殊的氣候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它不同于別處的生物多樣性。明顯的植物垂直分布差異,讓立體的大山有了美學的價值。
8.棕熊
喀納斯多樣性的地形和物種結(jié)構,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繁衍的理想場所。
在喀納斯的叢林山間,現(xiàn)已查明陸棲脊椎動物就有160余種,像北山羊、馬鹿、駝鹿、棕熊、雪豹、極北蝰、巖雷鳥、黑琴雞等等,都是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北山羊是攀巖的高手,無論多么陡峭的山崖,在它腳下卻如履平地。但再健跑的北山羊,也難免會成為雪豹的口中之物。雪豹處于喀納斯食物鏈最頂端,號稱雪山之王。雪豹常年生活在覆蓋著積雪的高海拔山地上,生性兇猛,四肢矯健且動作靈活,它們輕輕一躍,便可以跳上六七米高的山崖。因此,再靈活的北山羊和狍子,都無法躲過雪豹的利爪。動物間的弱肉強食,平衡了這個世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關于棕熊的種種傳說,給喀納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前些年,電視、網(wǎng)絡上大肆宣傳的喀納斯白熊之謎,也著實讓喀納斯為之揚名了一把。但揚名歸揚名,科學家最后給出的定論,還是白熊就是棕熊在這個區(qū)域的個體變異。個體變異無法代替群體的正常進化,棕熊變不成白熊,棕熊最終還是棕熊。人們也并沒有因為喀納斯沒有白熊,而對這個區(qū)域失去了興趣。相反,探尋棕熊的真實性,已經(jīng)成為人們到喀納斯進行科學探險的最佳理由。
棕熊是典型的雜食動物,嫩草、堅果、漿果、腐爛的肉類以及螞蟻和昆蟲,都是它們的口中美食。當?shù)厝肆晳T上把棕熊叫哈熊,這是個力大無比的龐然大物。第一次去白湖科考的路上,我們一行就設想著遭遇哈熊后如何去應對。好在一路忐忑地走去,哈熊的糞便雖然隨處可見,卻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驚險和意外。而當我們到了白湖湖邊,大大小小的熊掌印記,在湖邊的沼澤地上更是比比皆是。
有經(jīng)驗的老護林員說,在一般情況下,哈熊和我們?nèi)祟愐粯?,都會盡量回避和對方遭遇。萬一人和哈熊在森林中偶然遭遇,四目對視形成僵持局面,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時刻。僵持之下,人的目光必須戰(zhàn)勝熊的目光,只有這樣,哈熊才會扭頭離去。相反的結(jié)果是,如果熊的目光占了上風,人的性命就可想而知了。
我寧愿相信,這又是人們精神勝利法的一個佐證。通常,熊和人是不可能面對面相遇的,除非人是拿著獵槍在四處尋找哈熊。但熊的嗅覺非常靈敏,只要它聞到了獵人和獵人手中獵槍的火藥味,早就遠遠地躲避起來了。
或者我們騎馬在林中走動,如果前面有熊,馬就會嘶叫著不肯前行,無論你怎樣驅(qū)使它,它都會掉轉(zhuǎn)馬頭盡快逃離,這是動物求生的本能。其實,這時的哈熊聽到聲響,也早就跑得無蹤無影了。
棕熊是喀納斯區(qū)域的一方霸主,長期以來,它的天敵就是我們?nèi)祟?。動物和人類本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動物們離開了人類,會活得更加自由,而沒有了動物的世界,人類必定會快速滅亡。
9.湖怪
湖怪是一個不好觸碰的題目。講好了,皆大歡喜。講不好,會被人嗤之以鼻。但是要講喀納斯湖,湖怪一定是個繞不過去的命題。
喀納斯區(qū)域有著自身復雜的動物組成系統(tǒng)。它除了具有典型泰加林群落的動物種類外,還具有凍土苔原帶向南擴散的種類,高山及亞高山草甸草原棲息的種類,同時,準噶爾盆地耐干旱的荒漠種類也在不斷向區(qū)內(nèi)滲透。
更為重要的是,喀納斯河是中國唯一北冰洋的水系——額爾齊斯河的最大支流布爾津河的發(fā)源地。河流和湖泊中的哲羅鮭、細鱗鮭、北極回等冷水魚類十分珍稀。其中哲羅鮭就是人們俗稱的大紅魚。
提到大紅魚人們不禁要問,大紅魚到底是不是湖怪了。喀納斯湖有沒有湖怪,或者湖怪到底是什么,現(xiàn)在誰也說不清。但喀納斯湖的神秘性,確實和湖怪的傳說有關。歸納起來,關于湖怪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說法是,湖怪就是大紅魚。持這種說法者大都是專家,但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所謂湖怪,其實是那些喜歡成群結(jié)隊在湖中游蕩活動的大紅魚。這是一種生長在深冷湖水中的“長壽魚”,這種魚和其他魚相比壽命相對長,體積相對大,而且行蹤詭秘,沒有經(jīng)驗的人是很難捕捉到它的。而另一派則認為,大紅魚壽命最長可達兩百歲以上,身長可達一百五十米以上。兩種觀點爭論的焦點,是大紅魚到底有多大。前者批駁后者,身長一百五十米的大紅魚,在湖水中靠吃什么維護生存,它的食物鏈在哪里?如果按照后者的說法來推斷,其實大紅魚也早就變成湖怪了。
第二種說法是,湖怪是一個讓人無法說清楚的神靈。當?shù)氐膱D瓦人堅信,喀納斯湖里有保佑他們的神靈。因此,當?shù)貓D瓦人不到湖里打魚,也不在湖邊放牧,甚至當有人問起他們湖怪的問題,他們也會裝作像沒有聽見一樣,不予理睬。圖瓦人不愿意相信有湖怪的說法,他們寧愿相信那是他們想象中的湖神。
第三種說法是,喀納斯湖中確有湖怪。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反而是慕名前來喀納斯的游人居多。他們手拿照相機和攝像機,守候在山頂和湖邊,拍攝到了許多的真實可信的第一手影像資料。這些影像資料足以顯示,喀納斯湖的確經(jīng)常有不明水下生物出現(xiàn)。而且它們出現(xiàn)時的陣勢之大,激起的浪花之猛,讓人們不得不承認,它們?nèi)绻皇呛?,更不會再是別的什么東西。一般的魚類和水鳥,想要在湖中興風作浪一下,哪會有那樣排山倒海的陣勢。
游人們總是情愿相信,他們不遠千里赴約的,一定是真實的湖怪。專家們自以為掌握著科學的鑰匙,但由于分歧不止,研究總是難有結(jié)果。而圖瓦人對湖怪的話題閉口不言,自有他們不愿言說的道理。
10.臥龍灣
臥龍灣過去叫“卡贊湖”,翻譯成漢語就是“鍋底湖”,是取其形狀像鍋底而得名。名字雖然不是很好聽,但卻也形象。圖瓦人世代深居大山,只見過鍋底的形狀,沒見過龍是啥樣。endprint
喀納斯河從喀納斯湖一路向下,長期侵蝕沖刷而形成一連串岸線曲折的小型牛軛湖河灣,臥龍灣是最下游的一個,當?shù)乩相l(xiāng)認為,它就像一個巨大的鍋底。這一段河灣水面開闊,河灣兩側(cè)山勢陡峭,森林茂密。河中有一水草樹木繁茂的沙洲,從岸上看,恰似一條靜臥水中的恐龍。
關于臥龍灣的形成,它應該與一次大地震有關。地震造成了臥龍灣下方的山體塌方,臥龍灣下方河道被束窄,河床抬高,導致上方河面變寬,水流變緩,泥沙在河中沉積形成沙洲,造就了奇特的臥龍灣景觀。臥龍灣的迷人之處,在于這灣淺水中那只栩栩如生的臥龍。
這只巨龍,已經(jīng)在這灣淺灘中熟睡了幾萬年。幾萬年間,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地質(zhì)災害,見證了喀納斯的滄桑巨變。但臥龍本身,依舊神形依舊,生機無限。人常說,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也許喀納斯就是有了這條巨龍做頭,才顯得靈氣十足,靈光四射吧!
臥龍灣的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夏之交的臥龍灣,四周的群山和灣中的湖水都是翠綠的,這時正是豐水期,臥龍靜靜地沉浸在湖水中,像是沉睡在綠色的夢境里。盛夏的臥龍灣湖,水已不像春夏之交時那么多,整個龍身都浮出了水面,像是吸納了足夠的養(yǎng)分,在乳白色的湖水中自由嬉戲。秋天的臥龍灣,兩岸層林盡染,湖水墨綠,龍身則是一片金黃色。當秋風吹落的樺樹葉子,整個龍身又鑲嵌上了一圈褐紅色的金線。初冬的臥龍灣則別有一番景致,白雪包裹了群山,四周的山頂是潔白的,臥龍灣深綠色的湖水中,潔白的臥龍素面朝天,顯得格外純凈。
有人要給臥龍灣編一個神奇的故事,我卻覺得沒有必要。面對眼前這樣的景致,你會覺得任何編來的故事,都是那么多余。
11.月亮之上
臥龍灣形成的同時,月亮灣也出現(xiàn)了??{斯河在大自然神奇的作用力下,形成了一段極富曲線韻律美的河灣,它形如彎月,因而得名。
從喀納斯湖出來,一向奔騰的喀納斯河至此波平如鏡,柔美靜謐。河床邊緣有兩塊腳掌形的草灘,被人們喻為“成吉思汗的腳印”,也有人說是月中嫦娥在月夜來月亮灣洗浴時留下的腳印,還有人說這腳印是周穆王的腳印,傳說周穆王曾經(jīng)在此赴西王母之盛會。這些傳說為魅力獨具的景觀更添幾分情趣,幾分神秘,引發(fā)人們無限遐想。當然,這些都是后人憑空杜撰的,月亮灣也好,草灘腳印也好,它們都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產(chǎn)物。
月亮灣是公認的完美的美學構圖,有人曾開玩笑說,讓一個傻瓜拿著相機來拍攝月亮灣,他都會拍出精品來。月亮灣河水的顏色,也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而變換。
初春的月亮灣,是一彎黑色的月亮。到了春夏之交,它變成了藍色的月亮。盛夏季節(jié)的月亮灣,又變成了乳白的顏色。而整個秋季,由于四周五彩斑斕的山林倒映在水中,月亮灣就變成了一只花月亮。那么冬天的月亮灣呢?初冬時節(jié),它周圍的群山和河岸被白雪覆蓋,就連淺灘中的兩只大腳印,也變成了白色,唯有河床上漂淌著的,是一條墨綠色的月亮。乃至隆冬,冰雪覆蓋了整個月亮灣,它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銀色的月亮。
在月亮灣的對岸,住著一戶圖瓦人家,他們才是月亮灣的主人。他們世代在這里生息,夏季在左岸的草場放牧,冬季搬進右岸溫暖的木屋。游人們都說,這家人占據(jù)的,是上帝賜予的世界上最美的牧場。
月亮之上,就到了人間天堂。唯獨他們自己不知。
12.圣泉
在月亮灣的上方,有一口清澈的泉水。當?shù)氐膱D瓦人把它視為神靈恩賜給人間的甘露,因此尊稱它為圣泉。
早年,圖瓦人騎馬路經(jīng)此處,都會提前下馬,在圣泉前恭恭敬敬地站立一會兒,然后牽著馬走過一段路后,才能騎馬離去。這是先前圖瓦人自然崇拜的佐證。
到了后代,在春節(jié)到來的前幾天,他們?nèi)詴缭鐏淼绞ト叄谏狡碌臉渲ι?,系上白色或藍色的綢帶,以求得神靈對他們在新一年的保佑。據(jù)說,圣泉有一個奇特功效,就是不孕的婦女只要喝了它,就能懷孕生子。而且是上山時喝生兒子,下山時喝生女兒,要是上山和下山都喝了,就會生龍鳳胎。
過去的圣泉,一直是一個露天的泉眼。后來,旅游大潮的到來,使得圣泉不再安寧。人們拿來礦泉水瓶子,不停舀起圣潔的泉水,整個白天泉水都難以清靜下來。于是,當時的管理者就設想采取怎樣的措施,來保護圣泉不被人們弄臟或往來的牛羊踩踏。有一個口碑不錯的領導,愛泉如命,愿意拿出一百萬元,獎勵作一個保護圣泉的最佳方案。但重獎之下,并無勇夫。
時光流轉(zhuǎn)到了2008年,那是夏天的一個早晨,人們忽然發(fā)現(xiàn),過去露天的圣泉,不知是在什么神靈的作用下,一夜之間被一塊巨大的冰川漂礫覆蓋。泉水正從巨石下的洞口汩汩流出。泉水和石頭仿佛與生俱來,渾然天成,就像天造地設一般,沒有半點人工的痕跡。
人們對這件事情傳播得神乎其神,祭拜圣泉的游人每天都排起長隊。為了表達對神靈的敬仰,人們都會在那塊飛來的石頭上,供奉面值不等的錢幣。
有一個開旅游車的司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秘。只要石頭上最先放上的是一張大額鈔票,后來的人們必定會出手不菲。于是,司機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圣泉邊,在石頭上放上百元大鈔,躲在林中靜候游人的到來。
游人們看到石頭上的景象,爭相在神靈面前表現(xiàn)出慷慨大方,石頭上不一會兒就擺滿了百元鈔票。在下一撥游人到來之前,司機讓石頭上留下的又是一張百元現(xiàn)鈔。
如此一個夏季,司機的腰包早已滿滿當當。冬季回到家中輪休,他天天夜里被噩夢驚醒。后來,他終日茶飯不思,精神縹緲不定。在親朋好友的勸導之下,他用報紙包了那些百元面額的鈔票,捐獻到了附近的學校。
13.神仙灣
神仙灣名字的由來,應該與它每天早晨云霧繚繞有關。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晴天雨天,神仙灣的早晨總會生出云霧來,而且不停地向上游的喀納斯湖和下游的月亮灣蔓延。
仙境總是和云霧聯(lián)系在一起的。雨水少時,云霧會少些,雨水多時,云霧也就會向上下彌漫得更遠些。特別是在雨過天晴的早晨,神仙灣就像是一臺巨型的發(fā)煙機,將云霧強烈地吹送到整個喀納斯河谷。這時你站在觀魚臺上,能看見整個喀納斯河谷涌動的是云霧的海洋。endprint
神仙灣的美,還與它諸多的河心島有關。在這里,河流當年被下游的泥石流堵塞變寬,河中形成數(shù)個小島,平緩的河谷沿岸形成大片沼澤與草甸。而河的兩岸,森林茂密,樹種多為落葉松、云杉以及疣枝樺。因此,春夏的神仙灣是一身輕紗綠衣,到了秋天又會換上濃墨重彩的盛裝,而到了嚴寒的冬季,這里又變成了一幅冰清玉潔的水墨畫。但不管哪個季節(jié),云霧總會成為它的主角。
總有不少的游人,他們喜歡追問神仙到底是在哪里?聰明的當?shù)厝司蜁嬖V他,站在這仙境一般的山水中,你難道沒有神仙的感覺嗎?
其實,神仙灣里沒神仙,你的境界到了,你便成了神仙。
14.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在喀納斯湖的一道灣湖底,那時,喀納斯湖并沒有今天這樣大。
最早的時候,處于在冰川期的喀納斯肯定沒有生長森林的條件,氣候和地質(zhì)條件都不會允許,因為沒有溫度和土壤作保障。慢慢地,剛剛孕育形成的喀納斯湖,經(jīng)歷了許多次、冰川刨蝕和堰塞。接下來,氣溫逐漸變暖,森林緩慢生長,喀納斯處于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
后來,在離我們最近的年代,喀納斯湖又經(jīng)過地質(zhì)運動再次堰塞,冰川后移水位上漲,湖岸的森林被上漲的湖水淹沒,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這樣規(guī)模的喀納斯湖。
每年的5月,喀納斯湖水位較低且清澈透明,你乘船到一道灣湖心的淺灘處,便能看到水下有成片完好的西伯利亞落葉松的巨大樹干。它們在被淹沒之前,至少生長了三四百年。
但也有跑偏的專家,他們一心想研究水下森林是如何在水下生長的。但研究了很久,最終沒有結(jié)果??{斯湖底部沒有陸地生物所需的陽光、溫度及呼吸條件,不具備大型喬木生存的起碼條件。但專家非常明白,如果他們研究出了松木在水底生長的成果,接下來就會有研究不完的課題,比如這片森林如何在水中死亡,死亡之后為何不會腐爛,為何沒有新的森林生長,等等,等等??傊?,專家們會有終生研究不完的課題。
在喀納斯湖邊生活的圖瓦人,他們是真正的萬物專家。他們的先人最早用獨木舟劃到喀納斯湖的湖心,看到了死去上萬年的樹干,就有了建造木屋的靈感。他們發(fā)現(xiàn),落葉松的木質(zhì)非常特殊,在松樹生命的壯年,突然被上漲的湖水淹沒在水底,它們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湖水中,木質(zhì)不但不會腐爛,而且會變得異常堅硬。
圖瓦人的祖先從水下森林得到啟發(fā),他們在森林中挑揀上好的落葉松,伐掉去皮,再放進喀納斯河水中至少浸泡一年。這樣蓋出的木屋,至少可以使用一兩百年,供好幾代人居住。
15.佛緣
圖瓦人信仰藏傳佛教,他們所居住的這片山水,是一個和佛有緣的地方。
早些年,一個內(nèi)心信佛的人士來到喀納斯游玩。在一個云霧繚繞的清晨,他攀登喀納斯湖西岸的駱駝山。當他攀登到了山脊,云海正從他的腳下漂浮。太陽從東方的山嶺普照而來,云霧蒸騰而起。他看到西面的青霧之中,一團紫氣緩緩凝聚,最后形成一輪清晰的“佛光”。于是,他口中念念有詞,胸中充滿對佛的景仰。
“佛光”是佛門信徒對大氣中發(fā)生的一種奇妙光學景象的稱謂,學名叫“寶光”??{斯佛光在有云霧的天氣里才能見到,佛光的出現(xiàn)時間,取決于太陽光射高度和水平視線下云霧面的遠近高低。早晨,太陽由東向西照射,西邊云霧上就會出現(xiàn)佛光。下午,太陽由西向東照射,如果是雨過天晴,喀納斯湖面上霧氣彌漫,也是觀賞佛光的最佳時機。有了這樣兩個機緣,你站在山脊之上,面向云霧,背向太陽而立,你會看到云霧上出現(xiàn)人影子,在影子周圍環(huán)繞著一個七彩光環(huán),這就是喀納斯佛光。
喀納斯的佛光,只要是云霧天氣,有陽光照射,隨時都有出現(xiàn)的可能,只是你有沒有在恰當?shù)奈恢每此?。但不管什么人什么時候看到的佛光,那光環(huán)當中的人影一定是看到佛光的那個人自己。那時候的你一定是神清氣爽,飄飄欲仙,真正達到了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的境界。
還是那位心中信佛的人士,在2008年的秋天,他再次來到喀納斯游玩。這一次,他在喀納斯湖二道灣西岸的山崖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型佛像石。佛像頭高約一百米,寬約五六十米。他立于船首,靜靜觀望這尊佛像,內(nèi)心充滿慈悲情懷。從那以后,他每年都要穿越萬里,來到喀納斯湖邊居住一段時間,不為別的,只為心中那連綿的佛緣。
這件事在喀納斯被傳得神乎其神,人們紛紛跑到喀納斯湖邊,也想看看那位神秘人士看到的景象。有人一眼就看到了湖對岸的巨大佛像,有人卻怎么看都還是一塊山石。當有人因看不出佛像而口出怨言,一個開船的圖瓦少年開口了,他告訴來看那塊石頭的人,你不要用眼睛看,你只要用心看就行了。
圖瓦人在喀納斯湖邊居住了幾百年,他們的高明之處,不在于眼睛所見,而在于心中有佛。
責任編輯:蔣建偉
題圖攝影:康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