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要]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它的德育功能,通過選取教材改革這一視角,對其德育實效性做初步探究,以使本學科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發(fā)揮。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材改革德育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30075
高中思想政治課強調三維素質教育,即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在這三者中,對知識的關注與培養(yǎng)不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是為了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現(xiàn)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升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學科的特色,實現(xiàn)并提升德育實效,我們可以從教材這一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入手,探究其功用,謀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新舊教材對比分析
目前通用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已經(jīng)更新至2013年版,新教材蘊藏著寶貴的課程資源,同時也為從事政治課教學的一線教師帶來了困惑。在此,我們需要對新舊教材進行一個對比分析。
(一)教材內容更為精煉
以往的教材對知識點的組織和設計過多,部分內容的編排甚至會顯得雜亂無章,容易混淆學生對知識的判斷和把握。新教材吸取了這些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精簡知識點,將易混、重復、過難的知識點做了適量刪改。例如,必修一經(jīng)濟生活模塊第三課《多彩的消費》,將其中“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刪減成“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適量降低了學生把握這部分知識的難度。這樣的調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降低了教師的教學難度,更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二) 輔助事例與圖片更新?lián)Q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與時俱進地調整課程內容是極有必要的,因為政治學科的特性就要求其與時代步伐保持一致。此次教材調整并替換了多個老舊事例,更新插圖,將以往的“老面孔、老案例”全部替換成新鮮人物和事例。例如經(jīng)濟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電視、電腦的插圖,由老版本的厚重老式電視機、電腦換成了新版本的超薄液晶電視、電腦,令人眼前一亮,拉近了政治學科與學生的距離。
二、教材改革與德育實效性的結合
對于公民教育三維目標孰輕孰重引發(fā)的三維目標關系問題,結合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理念,筆者認為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表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首位,能力是主導,學科知識為基礎。為此,在教材組織和教學過程上,要正確把握三者之間的關系,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學情來設計規(guī)劃三維目標。下面,筆者將根據(jù)具體事例進行分析。
以生活與哲學模塊中的第四課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為例。本框包括“自然界的物質性”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兩目。世界的物質本質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這樣,本框內容就把整個教材都串聯(lián)起來了。本框內容較具體地展示了新型融合式綜合課程形態(tài)在生活與哲學課程內容組織中的運用,教材中的活動欄目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要求。但其中知識內容略有不足,對于初步接觸哲學知識的高中生來說,可能會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作適量補充說明。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質性”開頭設計了一個活動框,以《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上帝創(chuàng)世說的荒謬。這個活動框設計得很好,結合了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會思考的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便于后續(xù)教學的進行。緊接著是第二個活動框,介紹了西方哲學史上關于本體論的幾種思想。有泰勒斯的“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德謨克利特的“世界的本原是原子”。這些哲學發(fā)展史上比較典型的關于世界本原的探討,都出自偉大的哲學家。但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無論是這些觀點還是這些哲學泰斗,都離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遙遠了,加上哲學本身艱澀難懂,極易導致學生缺乏興趣,產生厭倦之感,從而影響德育實效性。在此,筆者傾向于通過最新的科技成果,例如神舟系列和天宮系列的探測,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可度、接受度。
由上,思想政治課教材設計要綜合考慮其內容呈現(xiàn)的有效性和德育實效性。思想政治課德育教材的改革涉及諸多方面的內容,因此較為復雜和困難。但是,教材改革不是為改革而改革,其最終目的還是對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引導。因此,教材改革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德育實踐中去,在德育實踐中考查德育實施的效果和價值,繼而重新對德育教材的改革進行審思,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強的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謝樹平, 思想政治課程及其資源開發(fā)研究[M],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1.
[2]袁偉東, 思想政治課教材處理的理性思考[J], 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1.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