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雪
[摘 要]有思維過程的教學需要教師讀懂學生的已有經驗與思維特點。構建有思維過程的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更能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兩次《愛如茉莉》的對比教學將教師教學的問題以及學生學習的問題暴露了出來,使有思維過程的教學有據(jù)可依,使學生真切地體驗愛如茉莉。
[關鍵詞]愛如茉莉 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7-070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互動、情感共鳴的過程,以此達到對知識技能的把握,培養(yǎng)語文能力,同時對語文(甚至對人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因此,教師必須設計有思維過程的教學以達到上述目標。那么,什么是有思維過程的教學?怎樣才能設計出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把握并用好學生精彩的生成?這一切需要教師讀懂學生的已有經驗與思維特點。筆者在此結合《愛如茉莉》的教學來闡釋。
第一次教學
教師通過“質疑愛——發(fā)現(xiàn)愛——體會愛”的教學,出示小詩,讓學生練習誦讀。
愛是什么?
愛,是媽媽病中的牽掛;
愛,是爸爸急切的腳步;
……
愛如茉莉,幽香縷縷;
愛如茉莉,平淡無奇又充滿詩情畫意……
師:愛是一道多解的題目,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在你眼里,愛又是什么,可以寫句子、段落或者寫成詩歌。
生:愛是一抹陽光,溫暖我們冰冷的心靈。
……
這些語言就是學生對愛的認識和感悟。
反思
1.教師的引導過程出現(xiàn)問題,學生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細節(jié)處理不當。
2.教師出示用課文相關內容濃縮而成的小詩,卻不能深入生活細節(jié),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愛的真諦,導致學生寫出的內容大而空,沒有達到教者的設計意圖。
第二次教學
(一)發(fā)現(xiàn)愛
師:愛就靜靜地流淌在這一個個生活的細節(jié)里。什么是細節(jié)?或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或許是一個表情,所以閱讀這篇文章,要靜靜地讀,要關注細節(jié),然后感受語言。請找一找、品一品,哪些細節(jié)讓你感受到這份愛的存在?
(二)體會愛
第一層感悟:通過細節(jié),感受父母以對方為重,為對方付出與犧牲的精神。
第二層感悟:通過細節(jié),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感受父母的這種付出是默默的。
師:其實他們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又何止這些。注意到那一大把茉莉花了嗎?這花其實是誰送的?為什么父親要叮囑我送母親一大把茉莉花?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堂的學習,將文中的細節(jié)濃縮成簡單卻飽含溫度的詞句。
生1:愛是爸爸來回奔跑的汗水。
生2:愛是爸爸媽媽緊握的雙手,愛是媽媽堅守的承諾。
師:是的,爸爸和媽媽的愛就浸潤在這些細節(jié)描寫中。愛,不需太多言語。同學們,這些都是映兒眼里的愛,生活中,愛無處不在,它存在于一個個細節(jié)中,需要用你細膩的心去發(fā)現(xiàn)。
(三)謳歌愛
教師出示練筆要求:尋找身邊的細節(jié),發(fā)現(xiàn)身邊的愛。
婉轉動聽的音樂適時響起,沙沙的書寫聲隨之彌漫整個教室。不久,學生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分享。
生1:愛是爸爸冒雨買來的一盒藥。
生2:愛是媽媽風雨無阻的接送。
生3:愛是媽媽精心準備的飯菜,愛是爸爸夾給我好吃的菜。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愛的光芒已經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愛的芬芳和光澤里。
反思
對比兩次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話語從華麗到樸實,從辭藻堆砌到觸動心靈,步步向我們展示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而這一切,都源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經歷愛的過程,經歷感情的變化,明白愛如茉莉的真情。由此可見,構建有過程的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更能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