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維娜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領導者、組織者、協(xié)調者,如果不能及時地、準確地把握班級學生的思想脈搏,在管理中就會處于被動地位,管理效果往往不理想?!爸褐?,百戰(zhàn)不殆”這是兵術,在班級管理中尤為重要,運用好“望、聞、問、切”中醫(yī)四法,使自己成為“扁鵲式”的班主任,班級管理才會事半功倍。
“望”——清行為表現(xiàn)
望就是運用視覺,通過察言觀色,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因為人的精神、表情、言語及動作等是其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通過留心學生這些方面的變化,就能及時了解其思想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對學生個體的觀察
班主任應從不同的角度,選擇不同的觀察點,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
在課堂上觀察學生。我們可以觀察哪些學生的目光不敢與你相對或飄忽不定;哪些學生聽課心不在焉或正神游太虛;自習時,哪些學生總是翻來翻去找東西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當下課前,哪些學生匆匆忙忙急著收拾書包離開,等等。通過這些細致的觀察,來做好觀察記錄,分析原因,制定幫教措施。每當宣布大掃除開始后,一些學生總會率先“搶”到勞動工具,并且干得很認真。也有一些學生開始還能認真打掃,但慢慢地就喪失了積極性,還有一些學生在別人去拿工具時就有意落在后面,然后以沒有勞動工具為由,在教室內外四處游逛,間或還要評價一下別人的勞動;或是干脆躲在某些不為人注意的角落,直至勞動結束。勞動總結時,我先表揚那些踏實肯干者,由衷地稱贊他們懂事、能干,集體榮譽感強,同時注意觀察其他學生的表情(他們或羞愧或無所謂或不屑)。之后,我又表揚那些起初認真勞動者,真誠地夸獎他們會勞逸結合,只是委婉地指出下次“逸”的時間不能過長,同時注意觀察剩余學生的表情(他們或更加羞愧或更為不屑)。最后我再“表揚”那些躲避勞動者,謹慎地選擇詞語(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并極為贊賞地“表揚”他們的領導才能及處驚不亂,同時注意觀察全班學生的表情(大家都很高興,只是個別學生臉上夾雜著羞愧之情)。以后的衛(wèi)生大掃除中,班上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的現(xiàn)象。自此,踏實做人、團結向上的班風漸趨形成。
課間觀察學生。在課間,班主任要多走動,留心觀察學生的課間活動有無規(guī)律性。哪些學生喜歡做危險游戲,哪些學生喜歡追逐打玩,哪些學生什么也不干,哪些學生專愛在課間找老師問問題,等等。并對典型學生的典型特點做好觀察記錄,認真分析,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
2.對學生群體心態(tài)的觀察
觀察了解班委會有無經驗、威信和號召力,是否關心集體,是否有強烈的責任感,了解班級內各個班干部的引領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各學生是否能接受班集體的正確導向,班干部與其他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協(xié)調,有無矛盾等。
觀察了解班風是否良好,是否有正確的班級輿論、蓬勃向上的朝氣、團結奮進的銳氣,是否有強烈集體榮譽感,是否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等。
由于學生的心理狀況都深藏在他們的心底,這就要求我們時時處處做有心人,要注意用心、用情、用愛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善于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行為甚至衣著等外表中去透視學生的內心秘密和個性特征,特別要注意及時發(fā)現(xiàn)班中或個別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典型但又不顯著的特征,即發(fā)現(xiàn)那些稍縱即逝的現(xiàn)象,以及在復雜背景下被隱蔽的現(xiàn)象,從而摸清他們的心理狀況,進而把握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尤其是有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影響力的那部分學生。
“聞”——聽話語心聲
聆聽是一種對他人的情感、語言表達的反應方式和增強對他人的情感、情理體驗的理解的手段,可以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使人與人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這如同醫(yī)生診斷疾病時的“聞”。在班主任工作中“傾聽”同樣也是老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有效手段。這就要求班主任要耐心傾聽校領導、任課老師、家長,尤其是學生的心聲。
1.聆聽學生的傾訴
放下“師道尊嚴”,真誠地聆聽學生的傾訴。就好像醫(yī)生對待病人,要醫(yī)病,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方能提出治療的建議。在師生溝通中,首先要進入學生的情緒和思想概念的參照體系中,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學生的心情去體會“他的心情”,以學生的思維來思考“他的一切”。惟其如此,才能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學生進行溝通,向學生提出建議,而學生也更能接受來自平等的朋友式的建議和指導。
2.聆聽學生的議論
從學生的談論中了解學生心中的想法,了解學生關心的事情。每當課間十分鐘,我都會來到教室跟學生“打”成一片。大課間活動,親自帶領他們跑步煅煉或做游戲。這樣時間長了,就能聽到很多你不了解的真相。與此同時,我還設立了一個“班主任信箱”,讓同學推薦兩名敢負責任、說真話的同學做“代表”專門負責。把同學的各種意見定期反映給老師。此外,對班級各項活動的組織、評優(yōu)等活動由同學組織,擬定方案,集體討論、表決,老師旁聽、點評、協(xié)助并做最后決策。通過這些活動,達到了學生言其所想,教師“聞”其心聲的目的。
3.聆聽家長的反映
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校外的真實生活及學習情況。在家訪中獲得的信息,往往能夠挖掘出更有利于班級管理的一手資料。我班的小A同學,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年邁的奶奶監(jiān)管。該生在學校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有一天其奶奶到校反映,該生在家里很不尊重她,有時候還要打罵她。聽到奶奶如此反映,我很是震驚,在學校是多么乖的孩子,在家里怎么是另一個樣?通過私下交流,原來該生的媽媽,常常在孩子面前說奶奶的壞話。為此,通過一番耐心的溝通,該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老師、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該生現(xiàn)在已經成為很懂事孝順的孩子,還能利用空閑時間主動幫奶奶做家務了。
此外,我們還要聽班干部的匯報和建議,了解班級工作開展得如何。聽科任老師的反映,了解他們對學生和班級的看法等;聽學校領導的建議,了解班級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
用心聆聽如同一把金鑰匙能打開學生的心扉,而理解、寬容、接納又使我們能夠與學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的教育就會在無形中潛入學生的心底,使其身心健康,茁壯成長。endprint
“問”——明情況緣由
醫(yī)生診斷病情需要“問”,班主任要想知道班級及學生的情況,更要問得準而巧。通過詢問,尋找線索,挖掘細節(jié),以構成清晰的圖畫。
學生需要愛,后進生更需要老師多給一些“愛心”,而這誠摯的愛心則來自班主任那親切的話語和細致入微的體貼和關懷。當學生思想有波動時,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時,學生遇到困難時,班級某種不良風氣抬頭時,更需要班主任親切、真誠的“問”。
在班會活動中,可以借班主任的“問話”,把一些原本命令式的管理變成學生自主管理。例如,班級連續(xù)兩周德育管理名次相對靠后,班主任就應“明知故問”,請幾個調皮的學生來談想法,向他們詢問盡量減少扣分的好方法。在輕松的氛圍中,讓他知道遵紀守制的重要性,自己也能為班級建言獻策。
有位老教師對我說:周記本是“交心本”,是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大平臺。他們在率真中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在清純中呈現(xiàn)著心地的善良。有一個女學生,成績不好,愛耍小性子。我認為平日挺尊重她的,她也在周記中說:我覺得你偏心,喜歡好生,不喜歡差生……哦!原來她說我沒有經常關注她們,找她們談心的次數是少了一些,更不用說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了??磥恚裁炊继硬贿^學生的明亮的眼睛。做到真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需要進一步提高為師的境界。我充分利用周記及時地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積極地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更加民主地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
“切”——中思想之脈
“切”之術,不是飛來之功。它建立在前三步與學生及與他相關的所有人和物的基礎上所展開的教育行為凝聚而成的。給學生“切脈”,就是把握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了解他們的“脈象”。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認真觀察、仔細傾聽、耐心詢問,積極開動腦筋去發(fā)新的問題、新的疑點,并不失時機地發(fā)現(xiàn)問題的實質,找準切入點,切中問題的要害,使問題迎刃而解。在做后進生轉化工作時,我們要首先明白,后進生并不是沒有自尊心。他們之所以常常表現(xiàn)出對老師、同學采取回避的惡意態(tài)度;冒險行事,往往產生嚴重的過錯等情況,原因是他們常常得不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和肯定。由于他們的學習基礎較差,道德認知水平相對低下,很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這種矛盾心理,我們要用一分鐘批評、一分鐘稱贊、一分鐘目標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行為。同時,努力創(chuàng)設他們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加強基礎知識的補習工作,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某某同學,喜歡惡作劇,作業(yè)經常不做完,屢屢犯錯,怎么辦?一次勞動中我偶然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勞動起來竟那么積極,不怕臟不怕累。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還讓他當了個勞動小組長,負責教室外走廊的清潔工作?;丶液笏盐冶頁P他和當小組長這件事告訴他媽媽,說老師多信任他。不過我私下里又把他叫到一邊,指出他的許多不足之處,采取“先揚后抑”的辦法教育他,這樣在表揚之后批評,他接受起來就誠懇多了,最后我還充滿信心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苯o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F(xiàn)在他真的變了許多,紀律情況明顯好轉,作業(yè)也能完成了,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向同學請教,更可喜的是,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他各科都及格了。
“切”在運用的過程中,需把握三點。第一,一定要突襲。“切”的不是時機是實際,要堅決杜絕一切為檢查而做的功課。因此,切記要真實地展示自己,不藏著掖著。第二,一定要分析。這跟脈象確診后的分析一樣,要有深入病理的分析。這種分析可以借助外力,借用工具,但一定要入木三分。第三,一定要中肯?!扒小钡氖且Σ课唬虼瞬荒苋P否定,也不能一切都好。短板分析要中肯,長板分享要及時。
“望、聞、問、切”在班級管理中各有其獨特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但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了解班級情況,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縣會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