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桂蘭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需要學會捕捉文本細節(jié)。教材上的文章都是作者潛心寫出來的,每位作者都使文本中含有自己的生命體驗。那么這樣一篇篇活的、豐富的文本,各式各樣的藝術形象要完全讓學生領會,就需要抓住文本細節(jié)來講述,使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悟美,獲得審美享受,達到教學預期。
一、研磨文本片段抓細節(jié)
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通常有一部分是針對文本而設置的。每一篇文本都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能力,或者讓學生的某一種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不管是出于哪一種教學目的,教師都需要引導學生去研磨文本片段,對于小學生而言,主要是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對文本片段有深刻的體會,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師也就能更好地根據(jù)學生的體悟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八冊《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中,要想讓學生領會葉欣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研磨文本片段,尤其是文中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反復閱讀,通過閱讀,仔細體會細節(jié),才能讓學生心靈得到觸動。研讀文本細節(jié),教師可以帶感情的閱讀給學生聽,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在賞析文本片段的過程中,師生在無形之中進行了一次平等的對話交流。學生自主去感悟體會人物形象,在文本片段中表達、釋放自己的情感,從而加深了對“白衣戰(zhàn)士”的理解,讓自己的情感體驗也更上一層樓。
研磨文本片段,教師要始終把握住一個大方向,不能因小失大,一味地在細節(jié)之中琢磨;應該有一個全局意識,站在全文的大方向上,帶領學生去理解片段中所蘊含的內涵。反復地研磨文本片段,如果不能把握好方向,學生很可能會產生倦怠的心理,難以從內心深處得到情感共鳴,教師就會遭遇難以繼續(xù)進行下去的尷尬。
二、研磨文本字詞抓細節(jié)
一篇文本被選入了課本中,通常有它獨到精彩之處,尤其是其中的字詞更值得去仔細揣摩研究。教師若能抓住這些字詞,引導學生去感悟看似平淡的字詞后面蘊含的“味”,那么對于學生理解全文,就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對于細節(jié)的理解中,提問的方式是否產生學生的共鳴,就全看老師自己的功力了。
比如,在蘇教版第八冊《第一朵杏花》中,杏花并沒有盛開,但是文中用了“泛”字,從中可以看出杏花每次剛剛開放就被竺可楨爺爺發(fā)現(xiàn)了,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使用這個字的深意,竺可楨爺爺對周圍事物十分的留心和敏感?!氨恪弊指芸闯鲶每蓸E爺爺作為一個老科學工作者的形象,他對花開草長,燕歸蟲飛等一切物候現(xiàn)象十分關注。學生可能讀得懂表面的含義,但是深層次的挖掘需要老師進行點撥和指點。
字詞的精彩有時候能夠成就一篇平凡的文章,教師需要對具有靈動美的字詞進行深刻的研磨,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閃爍,讓學生可以從字詞中領會出全文的情感,這樣也就達到了研磨字詞的教學目的。
三、捕捉文本句子抓細節(jié)
有的文本中沒有什么關鍵詞,那么不妨關注一下句子。文本閱讀中,要懂得自然段首句通常表述了全文的主旨。有的句子會寫得十分明顯,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全文的中心段落有的句子會寫的比較含糊,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去品讀出句子背后的深意。
比如,蘇教版第二冊《春到梅花山》,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主要是領會梅花山的美麗,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提高審美趣味。文中有幾處句子寫得十分精煉,仔細品讀才能讓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到梅花的美不勝收。“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等,教師組織學生反復讀這幾個句子,邊讀邊想,然后讓學生回答自己腦袋里想到些什么。如果學生能在腦袋中聯(lián)想到花兒色彩絢麗,開滿山坡,香味也雅而不俗,沁人心脾,那么這幾個句子的品析就算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文本中的關鍵句子常常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文的中心脈絡,有的句子細細品味更能直接發(fā)現(xiàn)作者表達的情感。對于記敘文而言,句子更是文章的靈魂所在,生動細致的描寫中更能凸顯鮮明的人物形象的真實和豐滿,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對于景物描寫的文章而言,有的句子更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一位好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句子細節(jié),再帶領他們一同品讀和理解。
教師只有多考慮教學細節(jié),才能駕馭開放的課堂,在細節(jié)的講解中,更要注重讓學生充分質疑和發(fā)言,再通過主動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圍繞細節(jié)展開理解和思考,在細節(jié)把握中推動教學課堂向縱深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