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薇薇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江蘇南京,210014)
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之初,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為此制定了一項毫不人道的“政略攻擊”計劃,即以空中打擊為手段,破壞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城市,并直接空襲中國不設防城市平民,以造成中國國民的極大恐慌,從而挫敗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意志。
由于當時中國首都在南京,日本從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一開始便大舉空襲南京,企圖尋殲中國空軍主力于空戰(zhàn)中,同時破壞南京周圍重要機場、后勤設施,妄圖消滅中國空軍于地面。此后日軍對南京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野蠻轟炸,給南京軍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南京空戰(zhàn)是整個淞滬空戰(zhàn)的一個重要組成。英勇的中國空軍奮起抵抗,取得了一定戰(zhàn)果,但由于陸上戰(zhàn)局的不斷惡化,以及日軍力量的不斷投入,使得本來有限的空中力量損失殆盡。12月13日,南京失守。
早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的第10天(7月16日),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在向日本軍令部提交的報告中提出:“關于作戰(zhàn)指導方針,刪掉懲罰中國第29 軍為第一目的,作為作戰(zhàn)的單一目的,以懲罰中國為第二目的應予以指導?!币髷U大作戰(zhàn)目標和交戰(zhàn)范圍。他在親自制定的轟炸南京的空襲計劃中,就宣稱要“對南京的軍事、政治、經濟諸機關,實施制空權下的轟炸?!?/p>
從8月中旬起,日軍利用其在飛機數量上的優(yōu)勢,對中國沿海、沿江地區(qū)的不設防城市實施大規(guī)模轟炸。這些轟炸對準的目標不是軍事設施,而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其目的是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日意志,以期達到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目的。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更是成為日機空襲的首要目標。
8月15日下午,日本木更津航空隊直接從日本九州大村基地出發(fā),傾其所有20 架96 式陸攻轟炸機,跨海轟炸南京,這是日軍對南京的首次空襲。此次偷襲以失敗告終。8月16日,日軍不甘心此前的失敗,復派20 余架飛機偷襲。當日清晨,日軍鹿屋航空隊6架三菱96 式陸攻轟炸機在新田慎一中尉的率領下,于臺灣松山機場起飛,突襲拱衛(wèi)南京的句容機場。
為了迫使中國政府投降,日軍于9月中旬特設攻擊南京的空襲部隊,由其海軍第二聯合航空隊司令官三竝貞三為指揮官。9月14日,三竝貞三發(fā)布命令,明確規(guī)定“以空中攻擊隊多次對在南京的軍事、政治、經濟各機構實施制空權下的空襲?!辈⒁蟆稗Z炸無須直擊目標,以使敵人恐怖為著眼點。”9月18日,中國為紀念“九一八”事變6 周年,對上海日軍發(fā)動夜間空襲,敵損失慘重。受此事件影響,日軍決定提前實施對首都南京的轟炸,投入最新裝備的三菱96 式艦載戰(zhàn)斗機,尋找中國空軍主力決戰(zhàn)。
19日是日本空軍攻擊南京的戰(zhàn)略轉折點。日機開始大舉空襲南京,分兩批出動艦載戰(zhàn)斗機22架次、艦載轟炸機28 架次、水上偵察機27 架次,共77 架次參加了對南京的攻擊。在此之前,其攻擊的重點是中國空軍基地和地面軍事設施,并尋求與中國空軍主力決戰(zhàn)。而從19日開始,其實際上已將攻擊的主要目標轉向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設施和手無寸鐵的居民。因此,日軍對南京無辜平民的屠殺,實則是從9月19日便正式開始了。
9月20日,日本空軍分兩批,出動艦載戰(zhàn)斗機6 架次、艦載轟炸機27 架次、艦載攻擊機11 架次、水上偵察機13 架次,共57 架次轟炸了南京。
9月22日,日軍分3 批,出動艦載戰(zhàn)斗機11 架次、艦載轟炸機30 架次、艦載攻擊機6 架次、水上偵察機14 架次,共61 架次攻擊了南京。
9月25日,日本空軍對南京的屠殺達到了頂峰。是日,參加對南京轟炸的飛機多達94 架次。其中,艦載戰(zhàn)斗機20 架次、艦載轟炸機52 架次、艦載攻擊機10 架次、水上偵察機12 架次。
日本空軍一周之內,分11 批次,共299 架次飛機,對南京實施了大轟炸。在這些空襲中,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設施普遍遭到破壞,人民的生命財產亦蒙受巨大損失。日軍的轟炸極其殘忍:上千座由難民臨時搭成的草棚散布在南京下關江邊,這種地區(qū)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中國士兵和軍事設施的,竟成為日機轟炸的目標。9月22日,下關難民收容所被炸后,中外記者趕到現場,但見“血肉四飛,景象奇慘,而收容所難民數千人之草棚,為炸彈所燃燒,濃煙直沖云霄,四周若干里外猶能見之?!?/p>
在南京大空襲中,日機攻擊的重點是人口稠密的城南地區(qū)。中央社總社、中央廣播電臺、電燈公司、自來水公司、市衛(wèi)生局、醫(yī)院等均遭破壞。甚至外國人辦的哈 瓦 斯(Havas)通 訊 社、海 通(Transocean)通訊社和合眾社均遭轟炸。9月25日,法國領事館院內落下一枚炸彈。就連俄國駐京使館也未逃脫這場災難。
面對日本侵略者瘋狂的空襲,在敵我力量懸殊較大的情況下,中國空軍與前來援華作戰(zhàn)的蘇聯空軍志愿隊不畏艱險、并肩作戰(zhàn)、奮勇殺敵,有力地遏制了日軍航空兵的囂張氣焰。
8月15日,日軍首次空襲南京,中國空軍第4 大隊和筧橋航校暫編大隊接到空襲警報,率先從各自機場起飛截擊日機。此次偷襲被我軍擊落4 架,重傷6 架,以失敗告終。8月16日,日軍偷襲南京,中國空軍第3 大隊飛行員(其中不少是祖籍廣東的歸國華僑,他們愛國心切,技藝精良)在蔣其炎大隊長的率領下冒著敵機的轟炸火速升空截擊。偷襲南京的敵機群在句容上空被打得如同秋風掃落葉般,一個個變成火團墜向地面。9月20日空戰(zhàn),中國空軍起飛11 架飛機迎擊。劉粹剛、袁葆康、樂以琴各擊落1 架,中國空軍3 機負傷。
進入10月份后,隨著戰(zhàn)斗消耗不斷增加,中國空軍第3、4、5 大隊的兵力日漸稀少,甚至到了3 個大隊的戰(zhàn)機加起來不足30 架的地步。即使如此,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黃泮揚等勇士們,仍然義無反顧地每天盯著警報起飛。10月6日至12日,日機數次轟炸南京,中國空軍第24 中隊中隊長劉粹剛在空戰(zhàn)中勇敢機智,屢殲敵機,被譽為“中國的紅武士”。
9月底,中國空軍戰(zhàn)斗機損失良多,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恰此時中國政府與蘇聯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成為唯一可以提供大量飛機和技術支援的國家。1937年11月21日,普羅科菲耶夫率領的蘇聯戰(zhàn)斗機大隊的23 架伊-16 式戰(zhàn)斗機首先到達南京?!爱敃r日軍已占領蘇州,正沿著京滬線向南京推進,敵空軍頻繁地襲擊南京?!?/p>
12月1日上午,普羅科菲耶夫率領的蘇聯戰(zhàn)斗機大隊的23 架伊-16 式戰(zhàn)斗機首先到達南京。當天下午,基達林斯基大尉帶領的轟炸機大隊的20 架CB 式轟炸機也在南京降落。兩個蘇聯志愿航空大隊的到達,強化了南京的防空實力。就在同一天,蘇聯戰(zhàn)斗機5 次升空,迎擊前來襲擊南京的日機,擊落日機3 架,自身損失2 架。蘇聯飛行員安德列也夫犧牲,列米佐夫跳傘生還。當天,中國空軍第4 大隊也出動飛機攔截來襲南京的日機。第23 中隊飛行員敖居賢在溧水上空作戰(zhàn)中陣亡。
12月2日,蘇聯志愿航空隊的9 架轟炸機在科茲洛夫大尉率領下從南京出發(fā),轟炸了上海的帝君機場和黃埔江上的日軍艦船,1艘日艦和6 艘日軍船舶中彈沉沒。日軍高射炮擊中1 架蘇聯轟炸機,領航員彼得羅夫犧牲,駕駛員薩洛寧負傷后,忍痛駕機返回南京。中國空軍第19 中隊的5 架“亨格爾”式轟炸機也襲擊了長江口,炸沉敵運輸船1 艘。在回途中,該隊飛機被敵機擊落3 架。
12月3日,日本陸軍獨立飛行第10 中隊的12 架戰(zhàn)斗機、獨立第11 中隊的10 架輕轟炸機和海軍第13 航空隊的9 架戰(zhàn)斗機、6 架轟炸機聯合突襲南京。中國空軍第21中隊中隊長董明德、副中隊長樂以琴駕機同蘇聯志愿航空隊一起升空攔截敵機。這是一場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空戰(zhàn)。年僅23歲的空軍英雄樂以琴為捍衛(wèi)祖國的領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2月5日,董明德駕駛著南京機場上唯一的1 架中國驅逐機升空,在宣城附近發(fā)現地面大批敵軍正向南京逼近。他壓低機頭,沿著公路沖了下去,對敵軍掃射開火,隨著機槍的呼嘯,日軍士兵成排地倒了下去。直到彈盡油絕,董明德才返回南京。這次單機突襲雖然戰(zhàn)果不大,但擾亂了日軍的行軍,事后據情報顯示,董明德的這次出擊基本擊碎了日軍企圖從宣城一帶向南京城迂回的計劃。盡管由于整個戰(zhàn)局的發(fā)展,宣城還是在兩天后被日軍占領,但董明德提供的情報以及對日軍的有效阻擊,為宣城軍民的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2月6日,航委會下達撤退令,中國空軍和蘇聯志愿隊駐南京部隊于是日起悉數撤離。至此,中國空軍在南京的首都防空作戰(zhàn)結束。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城,蘇聯志愿隊少量無法撤退的伊-16-6 故障機在明故宮機場被日軍繳獲。日軍隨后在南京展開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國軍民遇難者30 余萬。神州陸沉,百姓涂炭,中國的天空和人民一起在流血!
在11月—12月上旬的南京防空作戰(zhàn)中,中、蘇飛行員擊落敵機20 架,并對侵犯南京的敵軍實施了多次襲擊,發(fā)揮了一定作用。12月間,中國空軍共出擊4 次,空戰(zhàn)10 次,擊落敵機5 架,擊中敵艦1 艘,損失飛機33 架。
當日軍瘋狂空襲南京之時,無數空軍英烈為了救亡圖存,血灑長空,寫下無數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他們舍身救國的情懷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樂以琴就是其中之一。
樂以琴,原名樂以忠,1914年11月出生于四川蘆山縣的一個商人家庭。1933年,樂以琴考入了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經過兩年的學習,掌握了精湛的飛行技術,畢業(yè)后被編入高志航任大隊長的第4 大隊第22 中隊,任分隊長,駕駛美國產的霍克式雙翼單座戰(zhàn)斗機。1937年8月13日,日 軍 進 攻上海,在8月15日的空戰(zhàn)中,樂以琴擊落敵機4 架。樂以琴首戰(zhàn)日軍就被譽為中國空軍“四大金剛”之一,被江南人民譽為“江南大地之鋼盔”。8月21日,樂以琴又擊落敵機兩架。在空軍歷史上,按國際慣例,凡在空戰(zhàn)中擊落敵機5架以上的飛行員被稱作“王牌飛行員”。因而,樂以琴是我國空軍史上第一位王牌飛行員,世界各國知名通訊社及各大報刊都稱其為“飛將軍”。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時,中國空軍能飛上天的戰(zhàn)機已不足20 架,且機種不一。日軍在??諆?yōu)勢兵力的掩護下,突破我方防線進逼南京。南京危在旦夕,中國空軍僅剩樂以琴、董明德二人能升空作戰(zhàn),迎戰(zhàn)數十架日機。樂以琴駕駛戰(zhàn)機在日機叢中走起了“凌波微步”,致使企圖左右夾攻他的兩架日機互撞而亡。但是,更多的日機很快圍了上來,在以寡敵眾的激戰(zhàn)中,樂以琴的戰(zhàn)機中彈,飛機冒著濃煙向下墜落,他被迫棄機跳傘。有上次跳傘被日軍在空中射擊的經歷,樂以琴決定冒險推遲打開降落傘的時間,這樣可以縮短在空中降落的時間,減少被日軍射擊的機會。不幸的是開傘時間晚了一點,他落地時頭部受重傷去世,年僅23歲。
樂以琴犧牲后,國民政府和社會各界予以隆重悼念和很高的評價。在航空委員會出版的《空軍抗戰(zhàn)三周年紀念專冊》中,贊揚樂以琴忠勇為國、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贊揚他有膽有識,技術超群,為中國空軍戰(zhàn)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樂以琴和中國空軍,蘇聯、美國援華空軍的眾多烈士一起,安葬在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內,其墓碑在公墓前排的顯要位置。
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中國空軍在抗日戰(zhàn)爭中得到了來自美國、蘇聯、韓國等眾多國際空軍戰(zhàn)士的支持,數千名航空烈士舍身取義、英勇抗爭,用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為贏得抗戰(zhàn)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95年,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 周年之際,此公墓建起了由張愛萍將軍題寫碑名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在紀念碑的左右,30 塊高3米的黑色花崗石碑上,用中、英、俄三種文字鐫刻著“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至1945年9月間犧牲的3300 多名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及生平。樂以琴的名字也在其中。
2009年建成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占地60 畝,集墓、碑、館于一體,成為中國首座也是唯一一座大型的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成為聯系世界各國航空界人士的橋梁與海峽兩岸航空界的紐帶,代表著中國人民與美、俄、韓等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用鮮血和生命凝結的戰(zhàn)斗友誼。樂以琴的全身塑像也展示在抗館的“英雄廣場”。
2014年2月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9月1日,國務院發(fā)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80 處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名列其中。同時,還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戰(zhàn)爭中頑強奮戰(zhàn)、為國捐軀的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其中航空烈士7 人:羅伯特·肖特(軍政部航空學校美籍飛行教官)、樂以琴(空軍第4 航空大隊22 中隊分隊長)、高志航(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第4 航空大隊大隊長)、閻海文(空軍第5 航空大隊飛行員)、格里戈里·阿里莫維奇·庫里申科(蘇聯空軍志愿隊大隊長)、馬爾克·尼古拉耶維奇·馬爾琴科夫(蘇聯空軍志愿隊隊員)、威廉·瑞德(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飛行員)。
2014年8月31日,第 十 二 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以法律形式加以確定,規(guī)定每年在烈士紀念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1]陳應明、廖新華編著:《浴血長空——中國空軍抗日戰(zhàn)史》,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曾景忠、王東方、章文燦、唐學鋒編著:《血色長空——空軍抗戰(zhàn)與抗日勝利紀實》,團結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民國空軍的航跡》,海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藍天碧血揚國威——中國空軍抗戰(zhàn)史料》,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5]任青主編:《萬里長空忠魂舞——抗日空戰(zhàn)小故事(二)》,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2013年8月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