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歐盟國家開展的終身學習項目Idial4p進行了研究,介紹了歐洲以職場交際為導向的職業(yè)外語教學新思路,重點解析了該項目的特點,即對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強調、對教學目標的細分、對情境教學法的重視和對跨文化感知與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Idial4p;職業(yè)外語;培訓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歐盟東擴和歐洲勞動大市場,歐洲東部地區(qū)的外語教學版圖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不僅對保加利亞語、德語、波蘭語、俄語、斯洛文尼亞語及匈牙利語的需求在這一地區(qū)急劇增加,與跨境商品、技術貿易直接相關的專業(yè)外語也培訓也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2010-2012年,德國大學在歐盟資助下開展了終身學習項目Idial4p的研究和推廣工作。Idial4p是Intercultural dialog for professionals縮寫,主要開展以職場交際為導向的職業(yè)外語教學,項目主要針對中學、高校以及職業(yè)進修(比如企業(yè)培訓)課堂,
旨在加強德語在東歐的地位,同時擴大俄語以及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斯洛文尼亞語和匈牙利語這些不太流行的東歐語種在德語國家的影響,主要涉及機械制造、旅游、新聞傳媒、辦公室管理、計算機學、醫(yī)學理療、釀酒學、有害物質及危險品運輸?shù)嚷殬I(yè)領域。目前,我國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建設,隨著中國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影響的迅速擴大,我國在段時間內急需大量所謂“非通用語種”人才以應對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需求,因此歐盟的這一項目也可以為我國新時期的外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1. Idial4p項目對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強調
Idial4p項目的核心理念是將外語教學、尤其是職業(yè)外語培訓與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在目標語國家的工作或學習中的行為能力。由于學生的目標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在工作或學習中恰當?shù)倪\用目標語表達自己,達到溝通的目的,因此Idial4p尤其強調遵循以行動和溝通為導向的原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Idial4p教學始終貫徹鼓勵以行動和目標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方式,盡快使學生進入狀態(tài),學習在職業(yè)特有的典型情境中恰當?shù)呐c他人溝通。
Idial4p項目對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強調源于歐盟內對勞動力自由流動限制的逐步廢除,比如歐盟從2011年5月起允許8個歐盟中部和東部的成員國的勞動者無需工作許可即可在德國工作。歐盟內不斷増多的勞務移民促使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上升為專業(yè)外語教學的一個核心內容。對于職業(yè)外語的需求變化,Jurgen Beneke用下面這段話做出了確切的概述:“除了硬性因素之外,軟技能在跨國合作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高的地位。……簡單的說,就是發(fā)展趨勢由出口轉向了跨國合作。這導致溝通不再只是關于主題信息(數(shù)字,數(shù)據(jù),事實),而更多的是關于商業(yè)關系交流、面對面的、書面的、媒介的。”這種新的變化使職業(yè)外語培訓必須從單純針對重點語言技能的培訓拓寬到對國情知識和跨文化知識的培訓。
2. Idial4p項目對教學目標的細分
Idial4p項目強調從編寫專業(yè)語言教程開始就必須確定是在什么背景下使用這些教學資料,明確目標群需要完成哪些具體的語言學習任務。Idial4p根據(jù)學習的具體情況,將專業(yè)語言課粗略的劃分為職業(yè)培訓、職業(yè)培訓輔修、在職進修三種。而針對職業(yè)院校學生的不同需求又可以根據(jù)將外語課程細分為針對鉆研專業(yè)知識、針對出國留學、針對跨國實習、針對跨國就業(yè)等四類教學形式。教學目標、能力培養(yǎng)方向、教學重點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例如:學生是為了今后到目標語國家繼續(xù)深造留學,那么除了訓練語言技能之外,就特別是要拓寬對國情知識和跨文化知識的培訓。其相關能力培訓包括:
- 適應目標國家的大學運轉模式
- 了解并駕馭目標國家的課堂討論形式
- 了解并恰當?shù)膶Υ煌说奈幕攸c
- 了解并會運用在目標國解決問題和沖突的典型策略等
課程重點就應包括:
- 目標語言國家的大學課程安排
- 教學工作的組織
- 了解重要的大學機構
- 該專業(yè)內目標語國家特有的語篇類型
- 大學里的溝通模式和討論形式
- 大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等級〕等
如果學生是以進入跨國公司或到他國工作為目的,那么學生學習外語時除掌握目標語言國家的跨文化知識外,培訓中還必須強調下面幾項能力的培訓:
- 商務洽談與討論
- 報告的起草和演講
- 目標語言國家內解決問題與沖突的典型策略
- 社會關系網的建立等
課程重點應放在:團隊及項目工作、產品展示、洽談、討論、寒暄等方面。
然而由于教程篇幅有限,課程勢必不能將這些職業(yè)情境一一進行訓練,因此項目強調結合練習題來向學生傳授學習策略,使其領會如何舉一反三地將所學的轉用到其他的情境和條件中去。而不論是一般性的還是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外語學習,其中有一點是一致的,對于就業(yè)者來說跨文化能力是一項關鍵技能——“外語學習如果不同時與跨文化學習相結合就不會成功”。
3. 對情境教學法的強調
Idial4p對職業(yè)情境的強調決定了情境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地位。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于符合學生的需求、有明確的目標、具有激發(fā)性,同時它以實踐應用為導向,并具有內在的跨文化性。教學中的情境練習可以使學生將之前學過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應用到一個真實的場景中去,它是由一連串可預計的交際行為組成的,這些行為之間必須相互關聯(lián)并具有特定的社會意義。情境練習每次模擬現(xiàn)實中一個典型的情境,借此來訓練學生在對應的真實情境中需要掌握的語言行為能力。促使學生掌握這些能力、進而能夠在工作或專業(yè)學習中運用目標語言與他人溝通。由于在一個復雜的情境中需要運用不同的語言基本技能和多次的語言技能轉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在這個培訓過程中都會得到訓練。因此情境教學法在企業(yè)培訓中倍受青睞。很長時間以來,情境教學法一直被漢高、博世等著名公司系統(tǒng)地應用在在外語交際培訓中。
Idial4p項目中,一個情境練習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不同的階段對語言行為和語言技巧的要求也不相同。對于情境練習的設計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教學進程,即這一系列或一連串的交際行為都要有一個事先設定好的教學目標。這一系列的行為不能因中途詢問習題答案而被打斷。學生要將這個逼真的情境從頭到尾不間斷的塑造并表演下來,因此情境練習不同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個逐點進行的事件,通常是一個對話,只有一次語言技能轉換,而情境練習的流程遵守社會和文化習俗,這樣就能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向學生介紹跨文化觀念。
Idial4p強調情境練習的設計與安排要盡可能的與教學目標群的特點及學生的原有儲備知識結合起來。如果這點做不到,那么必須將職場的需求分析或對專業(yè)學習的某些特定的教學要求的分析考慮進來。在設計情境練習時需要考慮的有:
- 學生的語言水平
- 對于情境練習的內容和語言方面的基本知識
- 對于交際工具的需求
- 語言基本技能及這些技能對于該目標群的份量
- 盡可能逼真的情境
- 可信度和真實度
以針對語言活動“投訴產品質量”的情境練習為例。教師讓學生將自己設想為辦公室經理,他打電話到供貨公司投訴產品存在缺陷。然而談話進行得并不順利,因此這位經理以書信格式寫了一封投訴信寄給對方公司,要求對方解決問題或是換貨。這一情境中以下語言技能會在練習中得到訓練:
- 說和聽(電話溝通)
- 寫(一封正式的信和一封郵件〕
- 讀(書信形式的妥協(xié)建議)
4. 對跨文化感知與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
嚴格來說,跨文化能力是一個只有通過長期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通過跨文化經歷、跨文化對話和跨文化學習,才能使跨文化能力的學習過程最終達到掌握跨文化能力這一目標。這個過程既是認知層面的也是感性層面的學習。因此Idial4p力求通過學習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知識以及跨文化習題、角色扮演和情境練習中的跨文化視角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感知能力,而邁向跨文化感知這一步也意味著用另一個文化中的新元素來擴展自身文化內的交際。
為“促進職業(yè)交際中歐盟內的跨文化交流”,Idial4p開發(fā)了大量所謂“跨文化練習題”,例如給一位來自本國的同學在第一次拜訪教授前提個小建議、扮演一位危險品運輸司機給一位來自本國的同事如何與德國警察打交道提一個小建議、扮演一位秘書給來自本國的同事一些關于在工作中舉止的建議。所有練習題的目的都在于為學生在職業(yè)或高校與目標語國家的人們展開溝通或合作做準備。學生們應掌握跨文化碰撞中需要具備的語言和社會行為能力。因此他們需要對目標語國家的文化和文化范疇有所了解。
掌握這些知識,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親身經歷——可以是自己在目標語國家或是在本國通過與來自目標語國家的人們的接觸來實現(xiàn)。理想的情況是學生能帶著這些經歷,將自身的例子用于形象化地闡述理論知識,當然也期望學生已經在目標語國家的文化方面有深層次的經歷,這樣他可以將這些經歷帶到課堂討論中去,同時也有了大量的實例來對理論加以說明、幫助我們理解“外國的”溝通行為,有時還可以從這段經歷中導出一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并反省自身偏見的案例。
綜上所述,Idial4p為我們展示了當前歐盟以及德國職業(yè)外語培訓的最新走向。中國借鑒德國的成功經驗,將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育模式融入自身的教育體系。從中受益的將不僅有中國專業(yè)教師和設在中德兩國的德國企業(yè),此外對“一帶一路”建設也將有重要啟示。(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
武漢市教育局2014年市屬高??蒲辛㈨椧话沩椖俊洞蠊夤葏^(qū)域經濟背景下的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項目負責人劉瓊(項目編號2014135)
參考文獻:
[1]Udo Tellmann, Jutta Muller-Trapet, Matthias Jung: Berufs- und fachbezogenes Deutsch, Grundlagen und Materialerstellung nach dem Konzept von IDIAL4P. University Press Goettingen, 2012.